第二卷凜冬之湖第二百六十二章漁翁與邀約
族人的鮮血和頭顱,讓本來有些飄飄然的清河郡諸姓清醒過來,尤其是這場大亂中,無論他們怎樣發動輿論,依然無法得到民眾的同情,隻惹來了民眾的厭棄與唾棄,更是讓他們震驚異常。讀蕶蕶尐說網
在過後的一段歲月裡,他們發現了更多的震驚之處。
被選中送入長安城為皇後的,必然是清河郡諸姓最優秀最聰慧的女族中家中受了多年教育,然而除了從化年間那位被幽禁至至的宋太後,曆代皇後娘娘在長安皇宮裡都以賢貞淑靜聞名,對待朝事極為沉默,更罕有替清河郡諸姓說話的舉動,這時候諸姓才明白,原來這些聰慧的皇後們,早就已經看懂了天下的大勢。
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逃脫曆史的規律,戰無不勝的大唐帝國也是如此,隨著長治久安,隨著戰事不可能無休止持續下去,這個老大帝國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僵化腐朽,但不知道為什麼,和清河郡諸公翻爛了的史書上記載的那些曾經輝煌的帝國相比,這個曆史規律在唐國的作用明顯要弱很多,帝國的僵化腐壞速度非常之緩慢,每當眼看著將有大變發生時,似乎冥冥中便有某種力量,把大唐這輛將要傾覆的馬車修複,然後強行拖回正確的道路。
隨著大唐國力日盛,皇室威嚴也愈發不可輕撼,再經過若有若無的多年打壓,清河郡民心早歸,最關鍵的是書院悄然取代了科舉的部分作用,清河郡諸姓再不複千年之前的無上榮光,實力權柄較諸當初也弱了不少。
但清河郡諸姓畢竟是千世之家,底蘊深厚無比,隨著真心臣服,改變了對長安城的態度,在皇室默允下,諸姓逐漸回到了天下這片舞台上。
如今的清河郡諸大姓,依然在朝中有不可覷的力量,在野更是供奉著好些位大學問家,雖說依然距離軍權無比遙遠,但誰也不知道,在這些千世之家幽靜的族祠深處,會不會藏著一位知命境的大修行者。
所以哪怕到了今天,能夠與取得清河女,依然是很多男子最美好的理想,當今文淵閣大學士曾靜的原配夫人,便是清河崔氏之女。
不過曾經在世間擁有過無限風光,曾經在朝堂之上占有大半座椅,曾經出過好幾位西陵神座的清河郡諸姓,哪裡會甘心現在的局麵?
門閥是一種冰冷的存在,本能裡便要攫取更多的利益,所以他們雖然不敢造反,低調的似乎快要被世人遺忘,但骨子裡依然無比渴望能夠在大唐裡擁有更高的地位,更多的權勢,數百年來,清河郡又出了九位皇後娘娘,這便是他們努力的結果,而在十幾年前,他們曾經嘗試讓清河郡再多一位皇後娘娘。
那時候,當今的皇帝陛下初登帝位,皇後娘娘不幸病故,清河郡諸公雙眼泛紅,像盯著腐肉的禿鷲般,動用了在朝在野的全部力量,把七姓中最出色最聰慧的一名少女送入宮中,然後經過一番謀劃,耗費了大量金錢,終於讓陛下與這位少女偶遇,然後便有一場心動故事生。
然而清河郡諸公殫精竭慮才營造出那個看似美好的局麵,卻不知道在他們之前有位叫蓮生的大人物,早就已經啟動了一個類似的計劃。
蓮生勝了,那位魔宗聖女,成為了當今的皇後。
蓮生也敗了,因為皇後娘娘陷入情網,早把魔宗的使命拋到了腦後。
清河郡諸公更是敗的一塌糊塗,不止希望落空,而且他們非常嚴重地得罪了皇後娘娘,也等於是得罪了親王殿下和夏侯大將軍。
真正獲勝的,隻有皇帝陛下一個人。
……
……
雖然清河郡諸公輸的一塌糊塗,但他們敢於設計此事,也說明了這些家族的雄厚實力與自信,要知道如今在陽關城說一不二的鐘家,隻不過是清河郡七大姓裡最弱的一支而已。
十餘年間,因為當年之事得罪了皇後娘娘等長安城大人物,清河郡諸姓愈發低調沉默,尤其是族內的那些老人更是等閒不敢入京,這種局麵直至欽天監做出那個著名的夜幕遮星批諭後,才得到了一些改變。
世人皆知,大唐皇帝與皇後感情深厚,而且皇後娘娘看上去依舊容光煥發,想來身體極好不會早逝,東宮自然不會再有易主的機會給清河郡,然而幸運的是,皇帝陛下還有個極受寵愛的公主殿下。
如今的清河郡諸姓,不可能得到皇後娘娘的親善,那麼自然毫不猶豫地開始支持那位公主殿準確地說,是支持公主輔佐的皇子李琿圓。
長安南城某清靜府邸,後宅書房裡坐著位神情淡定的老人,這位老人姓宋,乃是宋氏族中供奉,便是在朝廷裡也有官麵上的身份。
二十年前,這位宋供奉便是天樞處的客卿,隻不過他很清楚,這個客卿身份更多的是朝廷對清河郡宋氏的賞賜,所以他從來沒有理會過天樞處的事務,甚至沒有進過長安城,但今天他終於還是來了。
夏侯大將軍即將歸老,皇後娘娘的勢力看似受到了嚴重的削弱,但在清河郡諸公的眼中,此舉卻是成功地將過去數十年間積累的那些矛盾儘數化解,他們並不希望看到夏侯就這樣微笑著離開長安城。
禦史宋柯恭恭敬敬站在老人身前,神情苦澀說道:“三祖宗,朝廷早有定奪,誰都知道陛下的心意,這時候早如何勸說,也沒有多少同僚願意與我一道上書,雖說風聞言事無罪,但事涉大將軍,不得不慎啊。”
宋供奉皺了皺眉,想著家族當年在朝中的風光,聲音微啞說道:“想當年總憲便是族中之人,聯絡十幾位禦史上奏隻是等閒事,哪裡像如今這般困難,你也莫要太過為難,不行便罷了。”
宋禦史不敢多言,神情卻明顯輕鬆了不少。
“如今看來,還真隻能把希望寄托在那位十三先生身上了。”
老供奉麵無表情說道:“如果這件事情真的會發生,書院必然要與夏侯大將軍決裂,到那時,皇後娘娘的兒子還憑什麼登上龍椅?”
宋禦史不是修道中人,雖然知道朝中有諸多大臣來自書院,卻依然無法理解老祖宗的說法,心想書院憑什麼能夠定奪皇位繼承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