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三十三章(2 / 2)

汴京生活日誌 清越流歌 10273 字 10個月前

沈麗姝和小夥伴們最後也沒拗過陳家人,在這裡吃過午飯才動身返回。

回到家中,小夥伴們自發的擺開架勢苦練燒烤技巧,從朱砂鎮直接扛了百來斤木炭回來,堆在屋簷下和半籮筐木炭形成了小巫見大巫的鮮明格局,囤貨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徐虎他們也徹底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放心大膽的開乾。

今天沒準備肉也沒關係,沈家人送來的蔬菜正好派上用場,蔬菜本身味道一般,反而更能考驗他們的燒烤水平是否有進步。

作為自封的美食評論家,沈麗姝又嘗了不少烤串,晚飯都少吃了半碗。

吃飽喝足,徐家眾人照例在院子裡聊天吹風。

晚風帶著涼意,但也不是特彆冷,大家更願意在有月光的院子裡吹風,也不想這麼快回房睡覺。

沈麗姝也坐在屋簷下,正好想起白天去陳家的事,便從荷包裡掏出一兩銀子交給徐二舅,表示這是拿木炭經費,快用光了再提前問她要。

在某些方麵,沈麗姝還是很講究的,總不能讓幫忙運送的徐二舅還要給他們墊付貨款,就算徐二舅自己願意,她也不好意思。

當然徐二舅起初也不肯收,經過了一番你來我往的拉扯,最後才在她的堅持下把錢收起來,徐二舅嘴上還有點無奈&記30340;道:“左一兩,右一兩,昨天還買了那麼多肉,姝娘來姥爺家玩到底帶了多少錢?”

沈麗姝也沒想到事情進展這麼順利,導致她花錢如流水,麵露慚愧的擺手,“沒帶多少,剩下的不敢多花了,不然連大弟二弟的束脩都交不起。”

說起這個,徐二舅立刻露出了得意的神情,邀功地道,“對了,我還沒來得及告訴你們這個好消息,林夫子說了,大弟二弟隻要乖巧不添亂,可以免費在他這裡開蒙,不用交束脩。”

沈麗姝聽了果然頗為驚喜,“是因為今年不剩兩個月了,林夫子才暫時不收束脩的嗎?”

“也不全是。”徐二舅先說了他之前琢磨的幾點理由,但其中還有個原因是連他也始料未及的,“林夫子原先回鎮上開辦私塾,就是因著接連喪父喪母,需要回鄉守孝,教一教學生也好維持生計。如今他也快出孝期了,能趕上後年的鄉試,正是需要潛心苦讀的時候,據林夫子自己說,他在先生和同窗的幫助下,拿到了江南某間知名書院的推薦函,過完年就要帶著妻兒前往南方,不但沒法再教書育人,就連這鎮上的祖宅,也要托林裡正幫他租出去。”

一聽林夫子要去江南求學,徐家人都覺得很是惋惜,就連已經很久沒去林夫子跟前報道、算是小學輟學的徐虎,也忍不住對小表弟們感慨道,“那你們運氣還算好了,林夫子願意給你們開蒙,他在鎮上幾位夫子中可是脾氣最好的,從不打手心,不像另一位林夫子那麼古板嚴厲。就算大弟二弟跟不上其他人,我們林夫子也隻會耐心的多教幾遍,不用擔心挨打。”

身為大哥的徐虎還能替小表弟們慶幸,年齡大不了幾歲的徐林徐鷺卻是幸災樂禍居多,嬉笑著附和:“對呀對呀,你們千萬不要去另一位林夫子那裡,不然手心都被打腫,筷子都握不住。”

隻天天聽阿姊說讀書好,從不知道讀書還要挨板子的沈文殊和沈進殊嚇得瑟瑟發抖,紛紛撲進了阿姊懷裡需求庇護。

徐二舅見狀連忙安撫道,“大弟二弟彆聽他們瞎說,另一位林夫子可是舉人老爺,他收學生隻收有天賦、要走科舉的,彆說咱們家交不起給舉人老爺的束脩,就算交得起,林舉人也不會隨意收學生。”

徐二舅這番話並沒有安慰到兄弟倆,畢竟他們不會去林舉人門下,卻不代表除林夫子以外的先生不打手心。

生活在鄉下的孩子從小野慣了,被父母揍到大,像徐林徐鷺這樣年紀小的,更是被爹娘揍完還嘗嘗被哥哥揍,從而練就了一身皮糙肉厚的本領,除了林舉人那種可以把學生手心打腫的狠人,其他夫子隻是用戒尺抽幾下手心或者腦門的程度,他們根本不怵。

但生活在城裡的沈家人不興揍孩子,沈徐氏麵對撒潑打滾的二兒子都是習慣性尋求閨女的幫助,而不是操起雞毛撣子,就能猜到沈文殊和沈進殊兄弟倆從小到大也沒挨過幾次揍。

所以徐二舅安慰了一通,反而把小朋友們安慰得更害怕了,越發往強大可靠的大姐懷裡鑽。

沈麗姝也很是配合摟住了鵪鶉似的他們,隨即對著得意忘形的小表弟們露出了和善的微笑,“林子鷺子,你們是不是忘了什麼?”

對危險一無所知的小記表弟還可愛的歪著頭:“忘了什麼?”

“忘了你們自己也跟大弟二弟差不多大,趕明兒他們去上學,你們也要回學堂的呀。”

這話一出四座皆驚,不但徐林徐鷺的笑容徹底凝固在臉上,其他人也倍感震撼,而其中反應最大,要數他們倆的母親,大舅母和二舅母不約而同的出聲詢問:“姝娘為何這麼說,是不是林子他們太調皮搗蛋,給你添麻煩了?”

風水輪流轉,這下輪到沈麗姝目瞪口呆了。

她以為徐姥爺家能送所有男孩兒都去讀書,應是這個年代少有重視知識的人,自己提出讓小一點的表弟們重返學堂,他們都會高興支持才對,怎麼都露出一臉大事不妙的表情?

經過一番溝通,沈麗姝才知道,徐姥爺他們送家裡的男孩都去讀書,跟觀念沒關係,單純是因為咱家不差錢。

事實上,他們的想法特彆樸實無華,家裡不缺孩子們這幾個勞力,與其讓他們整天在街上無所事事,不小心學會某些二流子的陋習,還不如花些錢送他們去私塾,起碼能學會寫自個兒的名字。

但他們家祖祖輩輩都是粗人,往上三代也沒出過什麼秀才公文曲星,誰也不指望孩子們能讀出個什麼名堂,反倒是沈麗姝帶著表兄弟們大賺一筆還不夠,之後又要一起擺攤賣燒烤小吃,有眼睛的都能看出來,這是個很不錯的營生,往後乾得好,可能孩子們從此有了安身立命的資本,他們自然不介意早早輟學這件小事。

反倒是沈麗姝說要表弟們回去讀書,把大舅母二舅母嚇得夠嗆,還以為她是對表弟們有什麼不滿了,隨時做好了替兒子滑跪道歉的準備,讓外甥女看在她們的麵子上,再給他們一次機會。

可是他們不介意親兒子小小年紀輟學打工,沈麗姝卻介意得很,之前賣糖炒栗子他們還中途放了小長假,也已經把大家累的夠嗆,接下來的燒烤攤可不是一錘子買賣,要是情況好,大概率就是全年無休的狀態。

小表弟們還是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歲數,勉強能抓住童年的尾巴,委實沒必要過早承擔生活的壓力。

沈麗姝摸著僅剩的良心,用三寸不爛之舌勸長輩們送小表弟回學校,先拿自家舉例,她自己的親弟弟也沒有不讀書跟著他們乾活的,可見她是真心實意為表弟們好,才希望他們也回去讀書的。

姥姥姥爺舅舅舅母們保持沉默。

最後,沈麗姝拿出了投資的殺手鐧,表示待會還要跟表哥表弟們商討一下燒烤攤生意的投資和占股,隻要兩位小表弟也把他們賺的錢投進來,大家就還是一起做生意,每個月不去城裡幫忙,也照樣能分到一部分錢,這樣他們就能安心念書,等學成歸來,書寫算數記帳都掌握了,能幫到她的地方也更多。

畢竟他們的攤子隻會越來越大,往後缺的隻會是能寫會算的人才,而不是隻能賣苦力的。

包括徐虎表哥和徐力表弟,因為太能乾了,燒烤攤根本離不開他們,導致他們沒法回學堂深造,她之後也會定期組織自學班,一起創業的這些小夥伴,一個都不能少,必須掌握記賬和算賬這兩項基本技能。

大概是她這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30記340;學習態度,最後打動了徐家人,徐姥爺最後拍板決定,“姝娘說的有道理,那林子和鷺子你們就安安心心跟大弟二弟一起讀書吧,城裡的生意等你們長大些再去幫忙。”

饒是一家之主發了話,兩位舅母還是有些不樂意,兩位小朋友就更是哀歎連連,但很快他們的注意力就被轉移了。

早在表妹說起投資入股,徐虎就抽空回房把他們的小金庫帶出來,如今話題告一段落,他便迫不及待奉上了所有財產,“姝娘你說我們最好也投一些,那我們賺的錢全在這兒了,你看夠嗎?”

這些資金不是夠不夠的問題,而是太多了。

沈麗姝是立誌要當大老板的女人,即便他們的燒烤事業還沒邁出第一步,她也要做持股百分之八十的大股東,這樣她才擁有絕對掌控權。

最後,沈麗姝忍住了把這匣子錢都收下的衝動,隻從中拿了十五兩,跟小夥伴商量道:“你們投十五兩,我投四十兩,加上燒烤的想法是我出的,我們各自二八開,如何?不過分紅是分紅,在燒烤攤乾活,咱們每個月也另有一份工錢。”

徐虎他們一直記著是姝娘帶他們發家致富的,早就死心塌地跟她乾了,彆說二八分,就是一九分他們也毫無怨言,不過他們覺得投資金額有問題,經過了一番討價還價,最後確定了他們出二十兩,沈麗姝出四十兩,二八開。

沈麗姝:……

不得不說,燒烤攤投資壓力是有一些的,小夥伴們多出五兩也能派上大用場,她最後還是厚著臉皮占了這個便宜,拿紙筆記下他們商量好的分配方式,並在長輩們的見證下互相簽字。

徐虎他們覺得這個很不錯,清晰明了不易出錯,還請她按照相同格式,也幫他們兄弟立了個契約。

收到小夥伴們的資金,沈麗姝手頭寬裕了,開始琢磨著花錢,第二天便讓徐二舅帶他們去鐵匠鋪,她要定製一套燒烤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