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很優秀(五千字感謝“我還有機會嗎”萬賞)(1 / 2)

,最快更新我在西北開加油站最新章節!

“鈣果,又稱歐李,是非常稀有的野生果品。

因為果子內富含能讓人體非常容易吸收的活性鈣,所以有鈣果的美稱。

此外,鈣果的果子內還富含鐵、鋅鉀等礦質元素,和俄羅國的大果沙棘、默哀國的藍莓一道並稱為世界三大珍惜保健水果。”

陳牧默默的拿出手機,搜索了一下鈣果的信息,看了介紹以後他心裡終於有底了,這顯然又是仙丹一樣的水果,種出來應該還是有銷路的。

x市的大領導領著省裡的領導和洛貝特先生,一邊聽著農民的講解,一邊彎下身體,查看鈣果的生長情況,非常專注。

陳牧在後頭遠遠的看著,他其實很理解他們這些人為什麼會這麼重視。

在很多的人觀念裡,治沙可能就是種樹,就是把沙漠徹底消除,感覺隻要大量種樹,讓荒漠化的土地重新變回綠色,就成功了。

可這樣的觀念其實是有點偏頗的,因為治沙是一個很長時間的過程,想要把沙漠徹底消除,根本不可能,至少在十年、二十年內都不可能。

正因為治沙需要這麼長的時間,能夠堅持去做這件事情人畢竟是少數。

放在整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層麵,想要治理好土地荒漠化的情況,則需要投入極其巨量的人力物力。

而這麼長時間的持續投入,耗費極大,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是沉重的負擔

所以,最理想情況是和沙漠共存,可持續性的一點一點去進行治理。

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國家對植樹造林的農民會進行補貼和扶持,鼓勵他們種樹。

同時,還對農民進行引導,讓他們在植樹造林的同時,種植其他經濟作物增加收入。

隻有讓農民在植樹治沙這件事情上得到好處,他們才能堅持下去,國家也能更加從容。

如何增加農民的收入,讓農民在沙漠治理中得到好處,這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重大課題。

種肉蓯蓉,種大國沙棘,種大棗,種鎖陽、種鈣果……

這些全都是在植樹造林的同時,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的辦法。

近年來,夏國政府大搞三北防護林工程,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聯和國環境規劃署大概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這兩年夏國獲得“地球衛士”這個榮譽稱號的個人或者集體非常多。

就比如夏國青年聯合會及其名譽主席周強,又比如億利集團王文彪,還有阿狸媽媽的“蚯蚓森林”……

這一次環境規劃署的大boss來這裡,大概也是想實地參觀一下,看看夏國是不是在治沙上真的有那麼好的成績,聽聽夏國的治沙經驗。

領導和大boss都在前麵,所有人都緊跟著往前湊,希望能露把臉。

隻有陳牧這種小土豆,才會在後麵晃悠,觀察了一下後,逮著幾個走在後麵的老鄉,巴巴的和人家聊起了天。

“大哥,你們這裡的地麵上,怎麼這麼多的礫石啊?”

陳牧一邊給人家幾位老鄉發煙,一邊問:“難道種鈣果需要在地麵上鋪這些礫石?”

他剛才觀察很久了,這些種鈣果的地上,全都是一塊塊淺色的石塊,似乎是因為種植鈣果特地鋪上去的,鈣果地之外就沒有。

那幾個老鄉接過陳牧的煙,對這個知情識趣的小夥子印象立即變得很好了,他們一邊點火抽煙,一邊笑著問道:“領導,沒下地乾過農活吧?”

他們看見陳牧胸前掛著的那個隨行的牌子,和領導們的都一樣,也吃不準他是什麼人,所以就把他叫領導了。

陳牧笑了笑,沒在意這個稱呼,倒是把注意力放到了農民們的話兒裡:“是,我小時候家裡環境還可以,沒怎麼乾過農活。”

其中一個老鄉對他道:“這些礫石是以前種西瓜的時候留下的。”

“西瓜?”

陳牧有點好奇的問:“種西瓜要鋪這種礫石?”

在他印象中,西瓜是藤生的植物,滿地長,一片翠綠,卻不知道居然要鋪礫石的。

那老鄉愜意的抽著煙,開始科普起來:“礫石鋪在地上,可以增加西瓜的晝夜溫差,有利於西瓜糖分的積累,同時由於地表覆蓋了礫石,能保持地裡的水分。西瓜喜肥水,加入礫石後這種環境尤其適宜於西瓜的生長,從而西瓜會長得更好。”

微微一頓,老鄉又說:“鄉裡的技術員還說哩,礫石會什麼慢慢風化哩,變成豐富的那個什麼微量元素滲進土壤裡,也能讓西瓜種出來更有營養。”

聽見這老鄉這麼一說,陳牧倒是有點聽明白了。

他之前也聽維族姑娘說過,地底下,礫石層是最重要的儲水層,把這些礫石鋪在地麵上,大概有保水的作用,能減緩土地水分的蒸發。

那老鄉又說:“可惜這地了啊,種西瓜種久了地裡就有了病菌,廢了,西瓜是種不成了。

再加上這些礫石鋪在上麵,又很難清理,其他東西全都種不了哩。

幸好有這些鈣果,種下去收成還算不錯,雖然比不過種西瓜,可到底也是一筆收入。”

陳牧想了想,又笑著問:“大叔,這鈣果收成以後,會有人收嗎?”

老鄉說道:“前兩年種下去的時候,沒人收哩。

鄉裡本來說讓我們種,他們會和那些收果子的商人聯係,來我們這裡收果子,可是連續兩年都沒人來收哩,好多家都種不下去,停下哩。

我們幾家咬緊牙關頂住了,收成也多了起來,第三年鄉裡才總算聯絡到人來收,可是價錢不高,勉強夠回本的”

陳牧又問:“是哪裡來的收果子的商人?他們給了什麼價,真的是每公斤4塊錢嗎?”

有些情況是從那些官員的嘴裡問不出來的,隻有種地的人才知道其中的冷暖,陳牧就想打聽這些第一手信息。

老鄉有點猶豫的看了陳牧一眼,說道:“領導,這話可不好說哩。”

有時候問了鼓勵農戶種植,必須畫餅,等區域種植麵積和規模大起來後,才能產生更大的效益,農民的收入也能隨之增長。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事情做起來肯定非常艱難,得到的結果往往和初期描述的前景有很大出入,水分很大。

可是農民們卻往往不能說什麼,畢竟要口徑統一,讓事情儘快做起來,將來的收益才有可能提高。

陳牧這一年整天和農民們打交道,對這些事情心知肚明,誠懇的老鄉們說:“大叔,我可不是什麼領導,其實是一個林業公司的人,這次是陪領導們出來的……嗯,你看,這是我的名片,我是牧雅林業公司的人。”

“牧雅林業?”

另一邊,一個農民大哥的目光一亮,插嘴問道:“你是牧雅林業的人?我看看……呀,真是……還是總經理啊?”

另一個農民大叔也問:“就是那個賣樹苗的牧雅林業?”

一下子,所有農民都湊過來看名片了:“喲,還真是……總經理。”

陳牧本來拿名片出來,隻是為了想向老鄉證明自己不是領導,沒想到他們居然都知道牧雅林業,這完全是他意想不到的。

隨之而來的——

他心裡突然有點感動和驕傲起來。

自己做起來的公司,能讓那麼多人知道,真的很優秀呢。

而且,眼前這些農民聽到牧雅的名字後,還是這樣的表現……

這簡直比世界上最好的讚美還要讓人滿足。

陳牧突然對牧雅林業的這塊招牌有了一點新的認知。

這塊招牌對農民來說,代表著樹苗的質量,代表著穩定的收益,代表著可期待的未來。

也正因為,農民們才會對這塊招牌這麼有認同感。

農民們把陳牧的名片看完,又遞還給陳牧。

這一下,他們看向陳牧的眼光已經完全不同了,之前和陳牧說話的那個老鄉說道:“小夥子,好樣的哩,育出這麼好的樹苗,不簡單。”

陳牧把自己的名片塞到那老鄉的手裡:“大叔,下次來我們牧雅訂樹苗,找我,我請你喝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