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在就擔心那個地方如果是個懸空的懸崖,那可怎麼辦,進去的難度就很高了。
第二天起來,繼續前進。
第二營地在6400左右的位置,垂直高度上升不到五百米。
不過因為今天要怕一些岩體,所以並不輕鬆,到了營地的時候大家都累得說不出話兒了。
曼妮看起來還好一些,林遠春和章家輝就不太行了,兩個人時不時會咳嗽幾下,每一個動作都很慢很慢,連東西都不吃就直接鑽進帳篷睡覺去了。
陳牧還是不累,又召喚出地圖來查看一番,吃完東西後才去睡覺。
幾名向導和助手坐在一起商量著明天的行程,多吉旺堆說道:“一號客戶和三號客戶的情況不太好,明天就要上7000米,他們可能要開始給氧了。”
登山隊一直拉著氧氣瓶,一般來說都會在最後一天衝頂的時候使用,然後在山頂吸夠了癢,再進行下撤。
可是因為這是一支商業登山隊,情況就不一樣了,隊伍裡麵好幾個助手都是為了搬氧氣瓶來的,而且萬一客戶出什麼狀況的時候,也能分出人手照應。
所以,他們的氧氣瓶非常充足。
紮赫爾皺了皺眉,問道:“現在就給氧,會不會太早了?”
多吉旺堆搖搖頭:“不早了,今天一號客人已經和我提了一下,他說他呼吸不了,想要吸點氧,我沒有同意,隻勸他要儘量依靠自己,否則之後會更困難,他都有點怨言了。”
微微一頓,他又說道:“他比較喜歡埋怨,為了避免隊伍內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情,儘量滿足他吧。”
這麼一說,其他人都不說話了。
既然是門生意,那客戶總是優先的,這沒說的。
從第二天開始,林遠春和章家輝就開始吸上了氧。
多吉旺堆和彭措紮西也問了曼妮和陳牧,問他們要不要,陳牧當然不會要,曼妮想了想,也沒要,她的理由是希望能儘量堅持,做到無氧登山。
在登山界,一直有一些人認為無氧登山才是真正的登山,現代流行的那種背著氧氣瓶登山並不算登山。
所以,有很多真正熱愛登山運動的人,都會儘量少的使用氧氣瓶。
曼妮很顯然就有這樣的觀念。
在海拔7200米的地方紮營,不但運動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就連呼吸也變得異常困難,不論你如何大口吸氣,好像都吸不到東西。
而且,這裡的太陽輻射變得厲害起來。
之前在底下,因為有大量的塵埃阻擋,太陽的陽光照在人身上非常舒服,暖洋洋的。
可是這時候,就變得不一樣,它曬在身上有點灼人,讓人隻覺得熱,皮膚裸露出來很容易會被曬傷。
第四天,終於抵達第四營地。
陳牧站在營地一側,看著底下的那一條**冰縫,久久不語。
“救我,救我,救我……”
耳邊,仿佛聽見一聲聲的呢喃,帶著祈求,還有誘惑……
陳牧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幻聽,可他知道,這聲音就是從這條幽晦的冰縫深處傳出來的。
似乎——
隻有他一個人聽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