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牧放心了。
之前還以為人家是來找麻煩的,現在看來卻是好事。
略一思索,他問道:“威廉姆斯先生,不知道你們想要怎麼和我們合作呢?”
威廉姆斯的性格比較務實的官員,講話言簡意賅,直說重點。
他說道:“其實我這一次來,帶著兩個合作的意向,第一個是希望能長期從你們公司購買樹苗,大量的,希望能夠有優惠。”
這第一個意向,就是陳牧最希望得到的。
聯和國的單子大,他非常清楚。
隻要能夠得到對方長期采購的單子,足以讓牧雅林業在很短的時間內成長起來。
這是賺錢買賣,沒說的。
威廉姆斯接著說:“第二個合作的意向是,如果可能的話兒,我希望你們公司可以在我們所希望的地方建立育苗的基地,這樣更有助於我們能方便而且大量的獲得你們培育的樹苗……嗯,畢竟現在這樣,物流的費用太過於昂貴了。”
育苗基地?
陳牧想了想,覺得聯和國方麵的考慮並不是沒有根據的。
像現在這樣,他們獲取樹苗的成本的確太高。
首先要通過陸路,從西北運出去。
然後還要通過海運,把樹苗運到該去的地方。
這個過程中,不但要考慮運輸的成本。
還要考慮如何對樹苗進行維護,不讓樹苗在運輸途中就受到損傷或者直接失去。
成本的確不低。
相反,如果真的能夠按照他們所說的,在當地就建立分基地,那情況就不一樣。
那裡大量需要樹苗,就在那裡建立育苗基地,這樣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穩定的獲得樹苗,這或許才是最符合經濟學的做法。
很務實啊……
這是陳牧聽完威廉姆斯第二個意向之後的感覺。
聯和國果然不愧是所有國家都盯著的組織,因為監督多,他們在某些事情上的效率還是比較高,思考的方式也會更直接。
不過,對於陳牧來說,建基地這事兒可不是說辦就能辦到的。
以他們牧雅林業這時候規模,所需的投入非常大。
一來是金錢上的投入,想要在國外維持一個育苗基地,所付出的成本肯定不小。
二來是人力上的投入,想要育苗,就肯定要派自己信得過的人手去盯著,這可不是簡單的找幾個人就能做的。
兩相疊加,投入其實不小。
陳牧想了想,回道:“威廉姆斯先生,對您所說的第一個采購樹苗的意向,我沒有任何問題,隻要你們采購的量足夠大,我肯定要給你優惠的。”
陳牧知道自己育苗的成本有多大,他的苗甚至能賣普通苗的價錢,一樣不虧本。
所以,隻要聯和國方麵的采購量足夠大、足夠穩定,他還能把價格往下放一點。
接著,他繼續說:“至於建立育苗基地的事情,我覺得暫時我們還沒有能力做,不管是資金上還是人力上,我們公司都是新公司,沒有辦法跟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