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左慶峰一起回到辦公室,左慶峰從辦公室裡拿來了一疊邀請函之類的東西,遞給陳牧:“都是給你的,你自己回去處理一下。”
“這都是什麼?”
陳牧看了一眼,全是一些類似慈善機構或者公益機構發來的信函。
雖然沒有拆開看裡麵的內容,可陳牧已經猜得到裡麵究竟寫了什麼東西,大概就是找他捐錢之類的內容。
陳牧想了想,說道:“左叔,以後這些你全都交給老張吧,他會看著處理的。”
從前這種事情,都是張新年幫陳牧應付的,能推則推,就算推不了,也隻捐一點意思一下。
不是陳牧為富不仁,不願意捐助慈善。
而是這個社會上像類似的機構太多,一個個山頭數不清楚,也沒辦法去了解他們運營的真實情況。
說句不好聽的,這些機構很多都是騙子,打著慈善的名義來騙錢的,一點都不值得相信。
與其捐給他們,陳牧還不如自己繼續捐學校呢。
從捐助了第一所位於喀拉達達村的希望小學開始,陳牧這幾年一直在捐助學校。
平均每年捐助的學校數量都在成倍增加,就今年來說,他捐助了三十所小學。
這些小學並不僅限於X市,捐助範圍拓展到了整個疆齊省。
其中有二十多家在南疆,畢竟南疆比北疆更窮,需要獲得幫助的孩子更多。
不僅如此,他們今年甚至號稱是跨省了,在星海和望西分彆捐助了兩家學校,全部都是最貧瘠的地方。
因為有了小靈芝,陳牧的身上漸漸感受到了更多身為父親的責任感和愛,他已經決定明年把捐贈的金額加大,要捐助修建更多的學校。
他和維族姑娘、女醫生都商量過了,給窮困的地區捐錢,的確是好事,不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孩子能夠上學,將來有個安身立命的本事,或許更有意義。
所以,他們除了會繼續推廣和農民合作種樹的項目,改善他們的生存環境,另一邊就是建學校,幫助失學的孩子。
說白了,就是隻蓋學校,隻管孩子,其他的就顧不上了。
正是由於有這麼一個“指導思想”,他們對於慈善機構的邀請之類,一般都“低調”回應,不怎麼管。
而且,捐學校的事情主要是張新年在管著,一般情況下出了涉及到錢,陳牧都不會管,畢竟他現在要忙的事情太多,根本顧不上。
聽見陳牧這麼說,左慶峰拿出手機,操作了兩下以後,抬起頭來指著陳牧手裡的信函,說道:“最近金彙投資那邊給我打了個電話,聊了幾句,話裡話外都是讓你多應酬一下這些機構的意思。”
微微一頓,他又說:“他們還給我發來了幾篇網上的文章,你自己看看,考慮一下怎麼做。”
陳牧的手機已經響了,隻是他沒有去看而已,聽見左慶峰這麼說,不禁打開手機,點開左慶峰發過來的東西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