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呀一聲院門打開。
宋禾其他時間能與村民們同步,可唯獨這早上的作息時間同步不了。她沒有辦法在這大冬天,早晨五六點鐘時便從被窩中出來,七點半就是她的底線。
可是七點半,有些勤勞的村民已經乾完活回家吃早飯了。
也就是宋禾家住的偏僻,沒人會經過她家門口,也沒人愛來這個旮遝角。要不她這毛病遲早被人發現,被人詬病。
按照慣例,她起床後先燒一大鍋開水洗漱,再在鍋中蒸四碗蛋羹。
今日是大娃和小妹的生日,宋禾決定冒著凍手的痛苦給他們做碗長壽麵。
哎,她這姐姐是真偉大啊。
以後三個小孩不給她寫個書出個傳啥的都不算完。
其實要不是怕小妹那個恐怖的記憶力,宋禾或許會選擇把空間裡的方便麵拿出來湊數。
反正都是麵,方便麵還更方便。
宋禾完全不曉得手工麵需要怎麼做,隱隱約約記得自己在短視頻平台刷到過一個很愛做麵的老奶奶。此刻就現在灶台前極力回想,那位老奶奶做麵時到底是個什麼步驟。
想了半天想不起來,宋禾決定跟著感覺走。
先是揉麵團,為了保險起見她用的依舊是溫水。溫水揉出一個表麵光滑的麵團後,宋禾放在一邊靜置一會兒,先來做底湯。
底湯就要雞湯吧。剛好昨天做炸雞時還剩下一半的雞,宋禾便把這半邊雞切成小塊,焯過水後放到砂鍋中熬煮。
隻是下到鍋後,宋禾突然反應過來,砂鍋熬雞湯的時間得多長啊?等三個小孩睡到自然醒,並且自主穿衣洗漱完時砂鍋還在咕嘟咕嘟的燉煮呢。
大娃帶著弟妹站在廚房門口,眼神發蒙,大概沒想到今天姐姐能大發慈悲讓他們睡到自然醒。
宋禾表情倒是有些不自然,“先吃蛋羹,麵……麵還是中午吃吧。”
三個娃聽到有蛋羹吃也聽話得很,乖乖爬上桌。他們可都還沒吃過麵條,所以還是更期待雞蛋。
宋禾自己已經偷摸吃了一碗蛋羹和空間中最後一籠蒸餃了,如今肚子飽飽,倒是有精力忙活其他事情。
冬至要吃啥?當然是吃湯圓,要不就吃餃子。
可李家村在冬至這日,吃的卻是黃豆粉滾糍粑。
神奇了誒,宋禾還是頭一回吃這個東西。
彆說,還真挺好吃的。她昨天在姑姑家嘗了一個,甜滋滋糯唧唧黏糊糊,黃豆粉還特彆香。
宋禾從張奶奶那學到做法,又找隔壁秀珍大娘買了糯米粉和黃豆粉,今天正打算做這個黃豆粉糍粑。
這個食物的做法是真簡單,糯米粉和成粉團,再揪成一個個湯圓大的小粉團。緊接著把粉團下入開水中煮,煮到粉團浮在水麵上後撈起來,在黃豆粉中滾一滾便好。
如果家裡有條件,那就在黃豆粉中摻幾勺白糖,咬的時候哢滋哢滋的,口感更是棒呆!
黃豆粉糍粑必須現煮現吃才好吃,所以宋禾瞅著時間,尋思著快到十一點了,才將糯米粉揉成粉團。
隻是剛準備揪成小圓團時,門口傳來樹皮爺的喊話聲。
“宋家大妹,郵遞員找你!”
宋禾還沒反應過來,就又聽到一陣一陣的聲音,好像門口聚著許多人似的。
她趕緊把濕帕子往糯米粉團上一蓋,洗洗手急忙走了出去。
還真是,如她聽到的那般,門口就是站著許多人,都是一路上聽到有人給宋禾寄信,跟湊著來看熱鬨的。
“哎小禾咋回事兒啊,你們在外頭還有親戚?”
“亂講,寧玉都說沒有,有也隻是同村同姓的,這算啥親戚?鄉下人沒事兒哪舍得寄信。”有個村民就這麼說,她這一輩子都沒寄過信。
“那到底啥事兒呢,上次來咱們村的郵遞員還是老王頭,這會兒咋就變成個小年輕啦?”
郵遞員小楊靦腆笑笑沒說話,老王頭退休一年了都。人家在家裡含飴弄孫,哪裡還要頂風吹雨下鄉呢。
宋禾走出院子,雙手不自覺地放在衣擺上擦,心中已經大致猜出來是誰給她寄的信。
果然。
隻見那郵遞員從布兜裡掏出信封,臉上露出幾分驚訝:“宋禾是吧,市報寄來的信,你還上報紙啦?”
啥!
上報紙!
宋家大妹上報紙!
這瞬間,在場所有人包括人精一個的樹皮爺全都啞口無聲。
是被震驚到啞口無聲,瞠目結舌。
隨後,猛然反應過來,“哎呦我的娘嘞,咱李家村也有人上報紙嘞,市報!聽聽那是市報,是咱們源陽市的報紙!”
瞬間,人群爆發出各種聲音。
“我看看到底寫了啥,沒報紙啊這是。”
“咱們村老師是真選對了,哪個村的老師是上過報紙的!往後我家幾個皮猴也能不能上報紙?”
“哎小禾家風水是真的好,祖墳這事兒是不是真的有講究。”
“有人跟寧玉說不?壞啦,寧玉這個做姑姑的還不曉得嘞,我找她去!”說著,王桂花一路匆匆小跑趕向隊長家。
同時,這個消息也像龍卷風一樣席卷整個村莊。不多時,家家戶戶都曉得了。明明此刻到了做午飯的時辰,都沒忍住趕來看熱鬨。
“寧玉,寧玉啊,出大事兒啦!”
宋寧玉正在喂奶呢,聽到這話差點一驚,趕緊透過窗戶問:“咋啦?”
張秀娟也緊緊忙忙從廚房走出來,皺著眉頭,手上還緊端著菜刀。
王桂花大喘氣:“你家小禾上報紙了!”
報紙?!
宋寧玉就跟初次聽到這事兒的村民們一樣,愣了好半天。小禾她懂,報紙她也懂,可連起來咋就不太懂。
最後還是在堂屋寫材料的大隊長打破這個局麵:“啥報紙?我去瞅瞅。”
說著,他大步向宋禾家走去,宋寧玉和張秀娟也快速跟在後頭。
一路上,宋寧玉的心都恍恍惚惚的,小禾上報紙了呢?她真該找個機會回宋家村看看,是不是她娘家祖墳冒了青煙。
張秀娟也大受震撼,以前的小禾她還能理解,在她看來不過是比其他閨女懂事,比其他人聰明,更會做人。
可現在的小禾,卻超出了她的理解範圍。不得不承認這個十多歲的姑娘,在某些方麵比她們這些活了四五十歲的人更厲害。好似突然間,不能把這姑娘當做小孩看待了,而得當成能商量事兒的大人看待。
家中。
宋禾招架不了村中看熱鬨的人,幸好李隊長來得比較快,張秀娟沒兩下就把宋禾從人堆中解救了出來。
張秀娟:“小禾信都沒拆,你們倒是讓她拆開看看。”
宋禾露出幾分尷尬,在眾目睽睽之下拆開信封,先出來的是一張信。
不管是識字的還是不識字的都湊了過來,但是宋禾即使膽子再大,也沒那個臉在大庭廣眾之下把回信讀出聲來。
李隊長倒是戴著眼鏡,聚精會神:
“宋禾同誌:上周收到你的來信,鞭辟入裡的說明了當下社會還存在一些封建愚昧的現象,甚至工人階級也被腐蝕……你這問題有些嚴肅,我們幾位同誌經過調查探討,這才一直未能給你答複,希望你家情況一切還好。若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請及時給我們來信……關於你的文章,我們已經登載在十二月二十八,就是冬至這日的源陽日報上,也祝你冬至愉快,工作順利。”
李隊長讀完,人群中又是一陣安靜。
還不等村民們反應過來繼續問,張秀娟和宋寧玉就聯手把人給招呼走了。
“報、報社還給回信?”
“哎,我瞧宋家大妹自己也發著蒙呢。”
“這當然會蒙,要我上報紙我也蒙。你們說說,宋家大妹咋就這麼厲害呢,咋養出來的?她娘要是還在,我保準得去取取經。”
一群人一邊討論一邊離開。
宋禾心想她不是被這信給震蒙,而是被信封裡的一張紙震蒙。
如果她沒猜錯,這應該是支票。
是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