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大筆稿費(1 / 2)

在太陽徹底落山的那一刻,鄭秀秀終於趕回家中。

點著煤油燈連夜趕出一份稿子,等第二天吃過早飯後,又匆匆回到源陽市。

自從她走後,宋禾心中就一直記掛著這件事。

這可是采訪誒,還是專訪!她可不得看看最後的文章是個怎麼樣的?

怕出什麼意外,她連姑姑家都沒告訴。

直到五天後,她收到了鄭秀秀寄的信,信中附帶著一張三天前的報紙。

標題是“河西公社幼師宋禾”,占了半頁的版麵。

鄭秀秀的筆力十分強悍,宋禾看的時候鼻頭微酸眼眶微熱,差點忘了這寫的是她!

從逃荒寫起,三言兩語就把她這個大姐帶著三個小孩跨省逃荒的艱辛給寫了出來。

之後又寫到宋禾勤學苦練,就為了能當上幼兒園老師。

文章脈絡清晰,反正宋禾自己都做不到捋得這麼順。

最後歌頌精神,展望未來,結尾一收讓人看得無比振奮。

好牛啊我的天。

這是什麼人才!

宋禾發現人家專業拿筆杆子的,寫出來的文章就是不一樣。半點廢話都沒有,寥寥幾個詞就能把一件事準確描述出來。

關鍵情緒特彆到位。就連她自己看,都被文章主人公給感動到了。

宋禾拿著報紙,在三個小孩麵前揮了揮,笑容無比燦爛:“瞧瞧,瞧瞧!這張報紙以後就是咱們家的傳家寶,知道不?”

三個小孩被宋禾拉著聽了她一上午的自誇,小妹已經差不多能把整篇文章給背了下來。

宋禾嘖嘖兩聲,又把報紙翻了翻:“還是不夠,紙張沒保存好很容易發黃變脆,我得多買幾份好好保存,以後說不準還有收藏價值呢。”

說到這個,宋禾就想起自己聰明的腦袋瓜子,曾經琢磨出一個幾乎無本萬利的發家主意。

那就是趁著現在收藏珍貴郵票。

等到後世,隨便拿出一套郵票來就能換一套房子,那簡直是爽到飛起。

隻是吧,後世top1的郵票“全國山河一片紅”得等到1968年才會發行,並且發行時間不到半天,就因為郵票圖案出現地圖錯誤而緊急叫停。

說實話,宋禾還不曉得平和縣這種小縣城有沒有這版郵票售賣,可彆到時候貨還沒到,郵電部就給下令收回。

接下來就是top2,這版郵票是主席為外國朋友題詞郵票。它更誇張,在還沒發行之前就被叫停。

隻不過因為部分郵局提前發售,這才流出極小部分的郵票,聽說不過十枚。

top3此時倒是已經發行……嗯,然而是八十多年前發行的,當時政府還不是現在的政府,如今早沒了蹤影,宋禾根本沒有渠道能夠買到。

反正她那幾天絞儘腦汁回想了後世值錢的郵票,無一不是發行量極少。

這才符合發展規律嘛。

這些郵票為什麼值錢?就是物以稀為貴。

宋禾可不能保證自己就能買得到這些郵票。

於是這個計劃隻能暫時被擱置。

賺錢好難啊,宋禾深深歎口氣。

她懷疑穿越大神在讓她穿越時,是不是隻給她女主命,沒有給她女主運?

正當她還在感歎時,宋禾上了報紙,專門的人對她進行采訪,還報道了她的事跡這件事傳遍了平和縣城。

縣城裡一部分人,比遠在李家村的宋禾還更先知道。

而一直卡在審核階段的課本,在報紙出來的那天也迅速通過審核進行印刷。

河西公社。

練秀安站在幼兒園教室外往裡看,見培訓過後的幼師們都有模有樣的給小孩們上課,懸在半空中的心,終於放下。

走出幼兒園,一旁的婦女主任好奇問:“老練你怎麼不把小禾給安排到公社來?”

老練是個看重學曆的嗎?明顯不是,她更看重的是能力。

她瞧著老練當初是想培養小禾當廣播員的,可如今怎麼就沒動靜了?

練秀安無奈道:“她家這種情況,目前來說並不合適。小禾弟妹還小,她來公社工作一段時間也罷。可要是正經工作,那每天的工作時間是很緊的,家裡就基本無法顧及。”

說著,兩人進入辦公室。

練秀安給她倒了一杯水:“我是想著等小禾弟妹到年紀來公社上小學時,再把小禾調到咱們這兒來的。同時,這幾年小禾也能自我提高一下學曆。她考完了初中對吧,如果能拿下高中學曆就更好。”

廣播員可不是一般的職位。

在當下,公社中的八大員吃的全是國家糧。有福利,有工資,是個鐵的不能再鐵的鐵飯碗。

這要是真讓才拿初中文憑的16歲姑娘當上廣播員,彆說公社其他乾部,就是公社的人民都會不服氣。

練秀安早就想好了,到時候讓她先去幼兒園曆練一段時間,之後再順理成章地安排她當廣播員。

這樣宋禾就可以一兼兩職,能力得到最大的利用。

宋禾:……

幾公裡外的宋禾打了個哆嗦,總覺得有人在背地裡算計她。

婦女主任絲毫不知道老練打著給人家一份工資,讓人家領兩份活的計劃。聽到老練的種種顧慮,也不由得點點頭。

她想想問:“小禾的弟妹好像有三個,都幾歲了?”

練秀安:“六歲,三個都六歲。”還得兩年呢。

兩人正聊著,門外傳來一陣敲門聲。

“請進。”

說完,秘書小柴走了進來。

小柴遞一張支票:“主任,縣裡送了宋禾的稿費來。因為是咱們把書遞上去的,就把錢送咱們這了。”

練秀安接過支票一看,沒忍住“呦嗬”一聲:“六百八十二!”

婦女主任驚訝:“才六百八十二,不是聽說出書很賺錢嗎?聽說有的人寫個一兩本書,都能在首都買大院子!”

幾年前要想在首都買下一座還算大的四合院,那也是要小萬把塊錢的。

練秀安把支票放好:“國家改革了,五八年文化部頒布了一個暫行規定,把稿酬費改低許多,幾年前那時候寫書確實賺錢。三年前葉老先生就退了一張三千多的支票,你說說這種精神,現在少有人能及。”

婦女主任:“唉,要不怎麼說還得有文化,那種頂級的文化人才不窮。隻有像我這種,中不溜秋的,才賺不到什麼錢。”

練秀安聽了笑笑,“你這思想可不行,還得多讀幾本書,多乾幾天活去沉澱沉澱。”

邊說著邊把支票又遞給小柴:“把這支票送給小禾吧,讓她自己取。”

小柴點點頭,騎著自行車就往李家村去。

等小柴走後,婦女主任又道:“我前天看報紙時看到小禾,差點沒把我嚇一跳。她如今真是個名人了,我昨兒到縣裡開會時,婦聯的人還找我問她。要是咱們公社沒有招她,婦聯沒準都會招她。”

“你這消息來的也太慢了,我記著她是28號那天上的報紙,今天都三號了,你咋才看到。”練秀安在桌上翻了翻,翻出那天的源陽市報。

“我這人你又不是不懂,一份報紙一天都看不完。”婦女主任笑道:“可能小禾本人這會兒還不曉得呢,我沒看到李家村的馬車這兩天有去縣城。”

練秀安搖搖頭:“我上午還看到郵局小楊去了李家村,今天她應該是知道了。再等小柴把支票送到李家村,那她今天得是喜上加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