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四爺家的紈絝嫡次子
第73章:感恩一線醫護人員
弘晙阿哥在腦海裡問道:“傻瓜相機?”
小係統具象化出來的小團子點頭如搗蒜,“傻瓜相機好啊,主人。可是估計這個時代造不出來。”
“先研究那種粗苯,膠片式樣相機,也就是最原始的相機。”
弘晙阿哥小小的驚訝,這難道是高科技不成?
一目十行地瀏覽一遍小係統發來的相機成相原理,弘晙突然睜大眼睛。
在木蘭扮裝畫畫兒的時候,弘晙還對小係統口中的“傻瓜相機”起來興趣。可他回來京城的時候,和小夥伴們分開,挺難過,和張廷玉老師學習一路,路上又遇到大雨天,回來京城後第一件事兒,就是研究不顛簸的馬車,就把這個事兒給忘了。
弘晙阿哥想起來,就要立刻動手做。
…………
六目相對。
弘晙保持一個半起立的姿勢,方苞先生和劉大魁都看向弘晙。
弘晙一眨眼,先開口問道:“弘晙聽幾位西洋老師講過,在西洋,有人畫畫兒的技藝‘神乎其神’。擁有‘神乎其技’的繪畫大師畫的人像畫兒,五官眉眼精致到細微處,和真人站在眼前一模一樣。”
“弘晙還記得,上次雷金玉師傅講過《墨經》中的一個故事,‘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於上;首蔽上光,故成景於下。在遠近有端,與於光,故景庫內也。’”
方苞先生和劉大魁呆愣片刻,一起蹦起來。
“妙啊!”方苞先生實在是興奮,“原籍和順天距離遙遠,真人到底如何順天這邊的人都不知道,但是有了和真人一樣的畫像,總歸是有些幫助。”
“而且,這將是畫畫上的大變化。”
劉大魁也是一樣的興奮。
“小四阿哥,既然沒事,我們現在就來試驗一番,好不好?”
小四阿哥……當然說好。
一個大房間,房間裡的一麵牆上應該有三扇大窗,其中一個窗對應一間布置好的暗室。
弘晙阿哥吩咐下人在兩個房間隔牆上開孔,並且安裝一枚望遠鏡上的凸透鏡,鏡後放一塊畫板,這樣一來,室內明亮的光線就會通過透鏡在畫板上投下一個倒立的像。
劉大魁端正坐好,弘晙不停地調節畫板與透鏡之間的距離,使得畫板上獲得更為清晰的像。
方苞先生用線條把畫板上景象的輪廓描摹下來,那感覺,就如同是照著劉大魁的臉臨摹一樣。
用小係統的話說,在二維平麵上逼真地表現出三維空間的景象,“拍”下了“照片”。科學和藝術完美結合的傑作!
方苞先生和劉大魁麵對最終成像,都是讚歎不已。
“這是技藝和畫功一起產生的奇跡。”方苞先生喃喃自語。
“隻知道畫畫兒的顏料有新研究,沒想到,我們最需要研究的是‘技藝’。”劉大魁麵對方苞先生畫出來的,好像是他雙胞胎弟弟一眼的人像畫,眼睛都直了。
弘晙看著畫兒,感覺有點兒那個“單反相機”的意思。但是對比“單反相機”缺乏最主要的一環,就是操作人需要有方苞先生的畫功。
不過有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再實施起來就非常簡單。
德意誌人開普勒先生的研究,針孔成像,從幾何光學的角度加以解釋,並指出光的強度和光源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凸透鏡望遠鏡的原理,以及他對人的視覺研究。
人看見物體是因為物體所發出的光,通過眼睛的水晶體投射在視網膜上,也就是瑪法得老花眼的原理。弘晙阿哥對開普勒很佩服,記得他去世時候說的話。
“我曾測量天空,現在測量幽冥。靈魂飛向天國,□□安息土中。”
弘晙阿哥祝福偉大的開普勒先生在地府玩得開心,現在他要研究出來一個類似人眼睛的新物事,把光線反射的人像映照下來,直接記錄下來發射出的光光點點,不需要畫家動手臨摹。
三個人這一番折騰一直忙到日頭西落,匆匆用完晚食,方苞先生正打算趕回家召集弟子們研討這個新的畫畫方式,劉大魁也對技藝來了興趣,打算好好學習研究一番,就聽弘晙阿哥又問了一個問題。
“方先生,你知道有沒有一種材料,比宣紙更為感覺光,聚光,光點兒落到它的上麵,它就自己生成一個圖畫?”
方先生……呆滯。
方先生麵對小四阿哥眼巴巴的眼神兒,實在是說不出話來。
劉大魁輕輕“提醒”他的小阿哥,“阿哥,就算有這樣的材料,書畫也是要學習。”
方先生重重點頭。
沒錯兒,就算有那樣好的技藝,也不是偷懶的理由。
“小四阿哥,我們研究技藝,應該是為了更方便,更好的畫畫兒。而不能是為了不去學習書畫去研究技藝。”
劉大魁眼神兒安慰,方先生眼神兒嚴肅,弘晙阿哥……生氣。
不想搭理他們。
還是親額涅最好,三哥也最好。
眾人都離開後,四福晉摸摸兒子的光腦門,笑容鼓勵,“弘晙的主意好,有了那個材料,額涅就能給弘晙畫畫兒,天天畫。”
能把兒子一天天長大的樣子記錄下來,四福晉當然想要,等兒子大了,她就拿出來看看。
三哥也誇弟弟,“四弟的主意好。現在扮裝會在京城盛行開來,可是畫人像好的畫師就那麼幾位,就不能天天畫,太累。”
“不需要畫技就可以畫畫兒,三哥也想要。”
弘晙阿哥被打擊到的小心肝兒活了過來。
“額涅和三哥放心,弘晙一定講材料做出來。”
弘晙阿哥信心滿滿,親親弟弟妹妹就去洗漱休息,第二天讓人進宮給他請假,憋著一口氣要把大清國的簡易版“黑白感光膠片”研究出來。
感光度、分辨率和寬容度……弘晙阿哥這次是真的下了功夫。
皇上捧著方苞根據新畫法給他畫的畫像,瞪大眼睛,再聽方苞說,乖孫孫因為考場作弊,發誓要研究出來一種,可以把人臉精準地描繪出來的材料,更是詫異,震驚。
皇上的想法是推廣宣傳這個畫肖像的法子,尤其是刑部衙門這樣的地方,通緝令上不要總是一個認不出來誰誰的畫像。
可是乖孫孫的想法就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弄一個不需要畫畫兒的機器。
這一刻,皇上和方苞的腦電波重合了,兩個人都是一樣的想法,弘晙阿哥想要有更多的時候去玩樂,有了這樣的機器,他就不用學畫畫了。
皇上愁得慌。
可是這個時候,乖孫孫正憋著一口氣“閉門造車”的時候,他要是也去打擊他,小家夥說不好會鬨起來。
皇上沒奈何,一麵先安排人統治刑部通知,找兩個和查日昌父子長相相似的人,又安排方苞去刑部幫忙畫通緝令,一麵吩咐畫院的畫師們都來學這個新的畫畫方法。
最近查出來的查日昌的事兒,各條線索都指向戶部,工部官商鬥毆鬥氣導致,其中更是牽扯到南山集一案,也就是戴世名的案子,皇上認為乖孫孫呆在家裡不出來也好,也就沒多管。
但是皇上不去打擾弘晙阿哥,其他人可是忍不住。
話說新式馬車完成那天,十阿哥胤俄興奮地拉著弘晙侄子,可這勁兒繞著四九城兜圈兒顯擺,一顆小心臟砰砰跳的那個架勢,和他大婚的時候一樣激動。
激動之下的胤俄就貢獻出來自己的收藏,各種小寵物,會各種唱法兒的戲子清倌等等,弘晙阿哥這些人沒有感興趣的,卻是見天兒逃學和十叔出門鬥蛐蛐兒,遛鳥兒,玩鷹兒……
在某一天出門的時候,在路上遇到“慕名而來”的張然和張熊兄弟。
人稱疊山造園“山子張”,大造園家張漣,張南垣的兒子,恰好他十叔想請“山子張”造園子,弘晙乾脆領著他們,一起去見自己的“忘年交”雷金玉師傅,討論有關於園林的那些事兒。
張然說道:“華夏的疊石藝術在曆史發展中,一直存在南北分野的狀況。一重形似,追求對真山的模仿,追求大體量的創造;一重神似,強調“會心處不必在遠”,重視天趣,而不是模仿。”
“其實,這個不是互相排斥,而是應該結合,或者互相學習,融合百家之長……”
張熊接口,“元代之前中國疊石藝術大率以重視奇石、模仿真山為主流,元明以來,疊石風氣丕變,又以境界創造為根本,山不求大,石不求奇,土與石兼融,隨意點綴,但得活意。”
“吾輩之人,當在先人的基礎上有自己的突破……”
雷金玉師傅聽得不住點頭,對他們的父親,張南垣先生那是真心佩服。
“到張南垣先生,先生發明了“石脈”的說法,強調的是山石的內在節奏。南垣由山林的外在形勢描摹深入到內在的氣脈韻律之中,以衝和淡雅為趣尚,取神而不取形,不模仿真山,而力求展示山林氣象的內在氣脈。”
“而‘氣’字,則是當年張載先生的理論要點,也是華夏幾千年來的思想中心之一,天下萬物,都由氣化而生,天底下的一切,乃至一木一石,無不有‘生氣’貫乎其間,宇宙在氣化氤氳中生機勃勃、彼攝互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