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四爺家的紈絝嫡次子
第87章:依舊宅,保持謹慎
戴名世,桐城人,當世有名的散文大家,“桐城派”
文學的奠基人、文學家,順治十年生人。
幼時家境相當貧寒,窘困多艱,卻也發憤立誌,少年時期就才思敏捷,聞名鄉裡。三十歲的時候應級試,四十五年舉應天試,到康熙四十八年,中進士第一,殿試中一甲二名,授翰林院編修,參與明史編纂,其才華讓京城人敬慕,也有此出了事。
同科的一甲一名,乃是皇上近臣,現在的戶部尚書,當時的左都禦史趙申喬的兒子,兩個人鬨了矛盾,恰好戴名世二十七歲所作時文《南山集》為天下傳育,趙申喬可能是眼裡不揉沙子,也可能是先下手為強,參了戴名世一本。
《南山集·致餘生書》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跡,使用永曆年號,皇上大怒,由是,《南山集》案發,戴名世被錄下獄……
查為仁沒想到,自己進了大牢,能有幸跟在這樣一個人的身邊,他仰慕許久的散文大家,還能“近水樓台先得月”
地,得到親自指點,自是喜不自勝。
逃亡的生活,李家村的遭遇,讓他進了大牢後少年的年紀也沒有一點兒怨天尤人,反而適應良好,抓緊一切機會積極地學習,對老師恭敬備至,端水洗腳,就當成另外一個親爹一樣照顧,不光讓獄卒們對他刮目相看,就是戴名世自己也沒想到。
早年的生活坎坷不平,熬過來就是一種寶貴的生活磨煉,但也讓他的性情變得不溶於世俗,桀驁不馴,甚至可以說是憤世嫉俗。後來年齡大了,與時代和解,做了京官,卻又常常是極飲大醉,嘲謔罵譏,平白招惹很多怨恨。
哪想到,到了大牢裡,居然能接觸到這樣生活經曆和他完全不同,以往和他格格不入,現在卻也能讓他欣賞的人。
“嗯,今天的文章寫得挺好。要記住‘在哪裡跌倒,就要在哪裡爬起來’。你還年輕,千萬不能放棄自己的學業。”
戴名世對小弟子很滿意,但他習慣了板著臉,說話好像訓誡一樣。
“老師教訓的是。”
查為仁點頭哈腰,那模樣兒,不想是弟子,學生,倒像是小廝。
獄卒們和其他牢友們覺得這少年人實在的可愛,哈哈哈笑;戴名世覺得沒眼看,查日昌在戴名世的牢房外頭看到兒子的樣子,覺得挺驕傲,兒子長大了。
刑部大牢裡因為這些個文人的活動,倒是多出來一絲絲墨香味兒,就連幾個獄卒也跟著學,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
李光地大人,方苞先生等人進來看望他們,都是甚為欣慰;皇上得到消息,隻表示自己知道了,也沒多說什麼,隻管盯著自己乖孫孫的“懲罰完成度”
。
懲罰,自從皇上見到乖孫孫,一顆提著的心徹底放下來,就針對弘晙阿哥離家出走一事,提出的處理結果,除了弘晙阿哥本人,其他人,都重重點頭,滿心滿眼的支持。
弘晙自知理虧,而且瑪法和額涅都和他一起南下,他高興都來不及,再不樂意也答應了下來。
話說十一那天,弘晙阿哥在十三叔和十四叔的帶領下,圍著通州的大街小巷轉了轉,吃了通州美食,看了通州美景,十二那天上午,發現兩位叔叔隻管忙乎,忍不住了,立定就要自己跟船南下,生怕十三叔和十四叔哄他騙他。
通州運河的堤壩上,叔侄三個午飯後散步,十三阿哥胤祥輕輕捏捏他的小耳朵,故意生氣地問道:“十三叔說給你找船,就是找船,能騙你什麼?”
“你自己跟船南下,能跟上什麼好船?知道船在河麵上走,有多少危險嗎?遇到河匪你怎麼辦?你的功夫再好,到了水裡,嗯?”
弘晙阿哥捂著耳朵,也生氣。
“說好了找船,十三叔沒找。”
十三叔一噎。
皇上一行人沒到通州之前,他怕引發意外,就沒告訴小侄子,那知道就一天時間,小家夥反應這麼大。
十四阿哥胤禎樂嗬,“你怎麼知道,我們沒找船?”
“這兩天通州城的變化,運河上的變化,弘晙阿哥有注意嗎?”
弘晙阿哥當然有注意到,可是這和他南下有關係?
弘晙阿哥鼓著腮幫子瞪大眼睛表示不服,惹得兩位叔叔又是笑。
胤祥拍拍弘晙侄子的小光腦門,安慰道:“放心,十三叔什麼時候騙過弘晙阿哥?”
“說了找船,一定找船,保證弘晙阿哥明天光明正大地登船南下。”
弘晙阿哥半信半疑,看看十三叔,看看十四叔,決定信他們一回。
十四叔牙疼。
“瞧瞧你這‘勉為其難’的小樣兒,大清國多少人,等著十三叔和十四叔去騙,十三叔和十四叔也不搭理。”
“騙你一個小孩子,作何?”
弘晙阿哥沒去搭理十四叔的話中之意,直接就話論話,“騙人是不對的,十四叔。”
十四叔……抬手就要打屁股。
弘晙阿哥撒腿就跑。
一邊跑一邊回頭揚聲大喊“打小孩子也不對”,引得十四叔“氣急敗壞”的大喊“有本事彆跑”。
小孩子充滿活力的聲音,叔侄打鬨的歡樂給清冷的冬日添加一抹活潑之色,胤祥眯著眼睛遙望藍天。
藍天白雲也是各自自在。冬日午後的太陽稀疏,但也溫暖,照在光禿禿的垂柳上,落在堤壩上的光影形成各種枝丫的圖案,寒冬凜冽,卻也時光正好,一家人就缺了四哥一個人,而他們要去廣東找四哥。
胤祥不由地微笑。
下午申時四刻,皇上的禦駕到達通州,正因為十三叔和十四叔一個下午也沒動靜,而鬨騰的弘晙阿哥,目瞪口呆。
弘晙阿哥的第一個反應,瑪法來抓他回京了。
身體條件反射,大喊著,著急地跑向瑪法,跑到一半兒,“反應過來後”,停在原地猶豫一下下……
雖然就猶豫那麼一下下,弘晙阿哥就繼續跑向瑪法,撲到瑪法懷裡歡喜地“瑪法”,可親瑪法還是生氣。
本來還挺心疼乖孫孫這兩天吃的苦頭,發現他這個不知錯的小樣兒,立馬狠起心來。於是就有了弘晙阿哥南下這一路的“懲罰”。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
《論語·泰伯》一共二十一節,弘晙阿哥一字不落地背下來,然後逐句解釋。
“第一節,孔子說,泰伯可以說是品德最高尚的人,幾次把王位讓給季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適的詞句來稱讚他。第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