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四爺家的紈絝嫡次子
第99章:第99章
弘晙阿哥星星眼,大宗讀書好勤奮,弘晙阿哥眼神兒同情,大宗也不適合考科舉。
“下一期的鄉試,大宗考嗎?”加上恩科那次,這就是三次了。
杭世駿的笑容大大,“考。”
他越說越喜歡小四阿哥,也沒想著通過小四阿哥做什麼,實話實說地說道:“舉人是必須考的,當然能中進士更好,然後就去遊學四方,老了就回來安定書院講學。”
杭世駿對於科舉有自己的規劃,弘晙阿哥點頭,可是秀才都考了三次,考完秀才,舉人再考幾次……
咳咳,杭世駿清清嗓子,感歎一聲,“如果舉人要考到四五十歲,那我就直接去廣陵書院做童學講師。”
廣陵書院,是康熙五十一年的時候,揚州知府趙宏煜,在府治西建立的一所,專門教導童生的“義學”,因為隻是童學,裡麵的名人學士不及另兩家書院多,但是仍有不少經學大家在那裡執教,畢竟童學是每一個學子們的基礎。
弘晙阿哥重重點小腦袋,“大宗的學問好,一定可以的,將來和胡瑗先生一樣成為一代大教育家,桃李滿天下。”
杭世駿聽了高興,哈哈笑,“托小公子的吉言。”
“不過說起八股考試,這倒不是前朝的首創,或者說它的淵源其實很長。”
淵源很長?弘晙阿哥來了興趣,“從何而來,大宗細說。”
此時兩個人已經來到了藏書樓,杭世駿領著弘晙在一個隔間坐下來,進去找到一本介紹科考文體的書出來,一邊翻書,一邊小聲交談。
“八股文的形式,最早可溯源於唐朝的‘帖括’。所謂‘帖括’,就是概括地默寫某一種經書的注解。唐代雖以詩、賦取士,但並未完全廢除讀‘經’。”
“到了宋代,歐陽修先生、王安石先生等人主持科考,有感於以詩、賦、帖經取士,浮華不切實用,改革科考製度。不同於唐代專重記憶注疏原文,考試概括來書寫答案的‘帖經’,而是發揮對經文意義的理解來寫文,因而名為‘經義’……”
杭世駿真的是細說。
元代考試,用“經義”“經疑”為題述文,出題範圍,限製在《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種書中。這就是最早的八股文雛形。
明代朱元璋洪武三年,詔定科舉法,應試文改為仿宋“經義”。再到成化年間,經多名大臣提倡,逐漸形成比較嚴格固定的八股文格式,八股文章的格律形式就此形成。
文章就四書五經取題,內容必須用古人的語氣,絕對不允許自由發揮,而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高低等也都要相對成文,字數也有限製。
開始先揭示題旨,為“破題”。接著承上文而加以闡發,叫“承題”。然後開始議論,稱“起講”。再後為“入手”,作為起講後引出正文的突破口。
最後“起股”“中股”“後股”和“束股”四個段落。每個段落中,都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共八股。其所論內容,都要根據宋代朱熹《四書集注》等書“代聖人立說”。
弘晙阿哥聽得眼睛眨也不眨,弘晙阿哥就喜歡聽說話有趣的人講書,不喜歡自己一字一句地看沒有標點符號的“古書”。
杭世駿也挺高興,他雖然出身家貧,但是性格伉直,恃才傲物,雖然很有才學,頗有古君子之風,但是很難交到朋友,沒想到小四阿哥會是他的好聽眾。
“經義之文,流俗謂之八股……如《樂天下者保天下》文,起講先提三句,即講‘樂天’四股,中間過接四句,複講‘保天下’四股,複收四句,再作大結。
如《責難於君謂之恭》文,起講先提三句,即講‘責難於君’四股,中間過接二句,複講‘謂之恭’四股,複收二句,再作大結。每四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虛一實,一淺一深……故人相傳謂之八股。”
一字一句,聲情並茂地背誦一段文章,發現小四阿哥有興起,他又起身去裡邊找來一本書。
無視趙知的冷眼,堅持說道:“這是顧炎武先生的著作《日知錄》,經義、史學、官方、吏治、財賦、典禮、輿地、藝文,無所不包,內容宏富,裡麵對於科舉的論述,精簡直議。”
顧炎武先生?弘晙倒是知道這個人,隻是沒看過他的書。
“大宗喜歡顧炎武先生?你和我說說他的趣事兒,好不好?”弘晙阿哥好奇,他問方苞先生,方苞先生吞吞吐吐,上次他問瑪法,瑪法故意不回答他,杭世駿好像很喜歡顧炎武先生的樣子,應該會和他說的吧?
弘晙阿哥的大眼睛裡星光閃耀,“咻咻咻”地發射小信號,杭世駿還沒說話,趙知先回答了。
“小公子,他不能和你講。”這人一看就是思想傾向非常嚴重,趙知不喜歡。
“我怎麼不能講?”杭世駿生氣,在他眼裡趙知就是“狗腿子”那一類型,不顧其他人的愣怔,直接說道:“當世之人做學問,空疏浮誇,誇誇其談,唯有顧炎武注重收集第一手資料,在治學上嚴謹紮實,樸素親為,堪稱我輩楷模。”
“目擊世趨,方知治亂之關,必在人心風俗……’,主張重流品、崇厚抑浮、貴廉、提倡耿介和儉約等等,哪一樣不是針砭時弊?而且顧炎武先生也說了‘大華夏’,論證君主和國家,王朝和國家的關係,怎麼不能說?”
趙知也生氣,眼裡殺氣出來。
“和我們小公子有關係?”
你說了,萬一小公子學到什麼,到皇上麵前一說,挨罵,你頂著?你能頂得住?杭世駿聽明白了,隨即就是一愣,看向“小公子”。
“小公子”正睜大眼睛,看看他,看看趙知,還看向麵色發白的小太監,眼神兒純淨無偽,懵懵懂懂。
杭世駿心裡一痛,覺得自己是瘋魔了,他和小四阿哥說這些做什麼。
小四阿哥,小弘晙,發現沒人說法了,氣氛突然從劍拔弩張變成更不舒服的沉默,先安撫魏珠。
“魏珠不怕,我要吃點心。”
魏珠反應過來,麻利地答應一聲,“小公子等著,魏珠馬上去取點心。”
狠狠地看一眼杭世駿,魏珠麻利地起身去外麵取他們隨身帶的水吊子。
魏珠一個小太監不識字,可他光聽剛剛那句“論證君主和國家,王朝和國家的關係”,就心頭突突跳。他隻覺得這南方就是“遺民”多,太嚇人,生怕有人和阿哥亂說什麼,害得阿哥和皇上吵起來。
弘晙一點兒也沒有擔心,他等魏珠出去之後,又安撫凶巴巴的趙知,表情頹喪的杭世駿。
“趙知彆擔心,大宗也不要擔心。”
…………
六歲的孩子做出小大人的樣兒,卻奇異地安撫住他們。趙知不吱聲,硬扯嘴角露出一個僵硬的笑,杭世駿則是眼神兒愧疚。
安靜中,魏珠取來大水吊子,將一碟碟小點心一樣樣擺出來,又拎著一個大鐵壺倒出來三杯奶茶。點心和奶茶都是用熱水保溫,正好用,弘晙阿哥立馬熱情地招呼他們,“先用茶點,我們再談。”
杭世駿和趙知水火不容地對視一眼,默默用點心。
揚州的點心,雖然和淮安點心並稱淮揚麵點,可揚州的麵點,做法,花樣兒又有獨到的不同,或與果蔬惟肖,或似飛禽走獸,山水盆景,花鳥樹木……精巧必致、五彩紛披,令人目不暇接,不忍下箸,弘晙阿哥喜歡。
清鮮與甘甜搭配,葷腥與蔬菜組合,蓬鬆與柔韌相輔,酥脆綿軟。灌香董糖、卷酥董糖、如意酥、菊花酥、百果蜜糕、粉糕、火炙糕、三層玉帶糕、酒釀餅、雪糕餅……不低於五六十種,今兒做的點心裡麵,就有弘晙阿哥非常喜歡的運司糕。
粳米粉用熱水、糖拌成雪花狀,揉勻揉透。再將青梅、金橘切碎,放進豆沙、白砂糖、瓜子仁拌和均勻成果仁餡,放進方格蒸籠裡上撒紅綠絲,蒸熟。嘗一口,香甜鬆軟,再看一眼,色白如雪,點胭脂,紅如桃花,微糖作餡,淡而稱旨。
弘晙阿哥用得歡喜,瞧著這些五彩繽紛,造型各異,精致小巧的小點心就開心,吃到肚子裡回味一番更開心。
兩手抱著特質的玻璃奶茶杯子,鼓著腮幫子眉眼彎彎的小樣兒,和玻璃杯上誇張的小白虎一樣,彆提有多招人喜歡。
趙知眼裡不由地露出笑兒,杭世駿即使是第一次用到這樣的好點心,也被小四阿哥吸引。
不過這也讓他的愧疚更深。
弘晙察覺到杭世駿的情緒波動,疑惑地看他一眼,邀請道:“大宗你知道那條街上有好吃的麵點嗎?我們去吃好不好?”
弘晙阿哥熱情地邀請杭世駿逃學,到街上玩耍。
趙知冷冷地看一眼杭世駿,杭世駿本來不想耽誤學習時間要拒絕,又猶豫了。
弘晙阿哥眼巴巴地等著,他覺得杭世駿一定知道很多不為人知的“好地方”。
杭世駿……正要開口答應,突然隔壁房間傳來一個聲音,“小公子,王某也和你們一起去,好不好?”
眾人一愣,就見一個麵色寧靜淡泊,長身玉立的中年讀書人走進他們的隔間,弘晙阿哥眼睛一亮,示意魏珠不要攔著,然後急忙忙地喊一嗓子,“王先生,小公子答應你了。”
中年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