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四爺家的紈絝嫡次子
第112章:第112章
“弘晙明白。”
臉蛋兒被捏住,弘晙阿哥立即乖巧地表示明白。
說起交朋友的事情,弘晙阿哥有自己的方法,沒有眼緣,那就是沒有眼緣啊,他也沒辦法。
舅舅家的幾位表哥表弟,弘晙阿哥確實是沒有不親近,他隻是知道他們能力不大,還沒有和堂兄弟們相處時候的輕鬆,所以不樂意和他們一處玩耍。
不過這些都先不說,讓瑪法饒了自己先。弘晙阿哥眼巴巴地看向瑪法,小眼神兒要多乖巧有多乖巧。
皇上氣笑了。
弘晙阿哥裝乖,皇上還能不知道乖孫孫的小把戲?
隻是皇上想著反正乖孫孫還小,既然他說“沒有眼緣”
,那也不必強求,總要他自己喜歡才好。
“明白就好。”
就見皇上鬆開手,冷哼一聲,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天色不早,去洗漱練習大字。”
弘晙……迷迷糊糊,不知道瑪法這是怎麼了,一路來到自己的船艙,洗漱沐浴還是不大明白。
小係統那個著急。
主人才六歲,就被安排結交“小青梅舊時光文學”
,它想提醒主人一聲“山下的女人是老虎”
,都不能。
主人現在還沒有意識到,若是因為它說了,主人上心了怎麼辦?
弘晙發現小係統“坐立不安”
的動靜,發一個大問號過去,小係統嚇得,瞬間隱跡了。
弘晙……更納悶兒。
瑪法、額涅,還有小係統,都是怪怪的。好在他心大,世界上大人能知道,小孩子,比如他,不能知道的事情太多。
安神靜心,準備練習大字,弘晙阿哥發現瑪法專門送來一本《白居易琵琶行》,董其昌的書帖,大清國人見到“片楮單牘,爭購寶之”
的董其昌親筆書帖,皺了皺小眉頭。
趙孟頫嫵媚圓熟的“鬆雪體”
稱雄書壇數百年,董其昌以其生秀淡雅的風格,獨辟蹊徑,自立一宗,亦領一時風騷。可他還是更喜歡唐人的書法,或者說王鐸的書法。
確切地說,相對貼學,他更喜歡碑學。
“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如果按照董其昌的書法總結,那也是唐人的書法獨占書“法”的精髓,弘晙阿哥握拳給自己打氣。
翻開自己經常練習的書帖,先練習一會兒正規嚴整的書法基礎楷書,再根據自己的愛好練習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
說起弘晙阿哥喜歡褚遂良的書法,也是一個事情。皇上的看法,乖孫孫即使喜歡歐陽詢、虞世南也好,都比褚遂良的簡單易學,符合世俗審美。
初唐三大書法界的絕頂高手,歐陽詢和虞世南,和褚遂良,三人都師承王羲之,歐陽詢繼承王羲之的優美和嚴謹,虞世南繼承其中正和法度,褚遂良則繼承其博大和飄逸。
歐陽詢的書法,筆力剛勁,筆劃方潤且纖細得中,平淡之中有山峰奇險,但是略顯秀氣,“形體”氣息濃厚;虞世南的書法,筆劃連綿,含蓄蘊藉且遒勁有力,如疾風吹過一般,但結構方駿,略顯收斂,太有君子之風。
隻有褚遂良的書法較為“奔放”,唐太宗一見大喜,定位為大唐書法方向和模板,認為他的書法風格最為符合大唐的時代氣質。
弘晙阿哥寫得認真,本人一筆一畫地體悟其中的妙處,不過說到時代氣質,他又想起一件事情。
瑪法喜歡董其昌,除了個人愛好之外,難道瑪法也是和唐太宗一樣,認為某一個書法家最符合朝代需要,所以就特意推廣?
弘晙手裡的毛筆停頓一下。
對於大唐來講,“奔放”的褚遂良更符合時代氣質,對於大清那?
看一個人的書法,除了必備的鑒賞水平,審美水平外,是需要一定的指點和見識,這些對於弘晙阿哥來說,都不是問題,不說他的來曆,就他這一出生就在當世一流的藝術品中打滾,在頂尖的文豪大家中穿梭的成長過程……
心裡有了事兒,弘晙放下他的兔毫小毛筆,攤開褚遂良的《白居易琵琶行》,董其昌的《雁塔聖教序》,細細看。
又找出來歐陽詢的《化度寺碑》,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趙孟頫的《膽巴碑》、《四體千字文》,王鐸的《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等等,放在一起比較。
如果說虞世南、歐陽詢兩位先生的書法都是追求結構美,歐陽詢則是追求書法的法度,中正中帶出險峻,險峻中可以看出來中正。
而褚遂良已從追求結構之美,開始追求意境之美,講究“君子藏器”,在書寫中運筆含而不漏露,弘晙阿哥板著臉,這點,瑪法的書法與其很相似。
瑪法的書法,雖然學得董其昌,但是“藏拙”藏得非常深。
再看褚遂良的書法,一起一伏,一提一按,都有明快的韻律布滿其中,變幻莫測,都充斥著生機勃勃的靈逸美,浪漫至極。
心隨意動,揮灑自如,獨成一家的“風神骨氣”,好比絕世無敵的武功高手出招。
後人都說他的書法太難學,可弘晙還是相對比較喜歡。弘晙阿哥特有自信。
晚唐時期的書法風格,就和宋朝差不多了,追求“意境”。弘晙大致看幾眼,主要看當今風靡全國書法界的三個人,趙孟頫、王鐸、董其昌。
三個人都是名動東西方的書法大家。按照風格來分,人稱北王南董,趙董並列,因為董其昌的書法雖然一直和趙孟頫想比較,但很有類似,王鐸和趙董,一個創新一個複古。
弘晙阿哥小鼻子一皺巴。
他喜歡創新派。
但是百姓和文人對書法審美都主要傾向於趙董之風,還因此出現了官閣體。
一方麵和董趙的影響相關,另一方麵,應該是與科舉答卷有關,上行下效……也是人之常情吧,可弘晙阿哥不樂意。
董其昌的書法“學古變古”、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也就是現在文人追求的,所謂的清和中正、空靈淡雅……弘晙的小眉頭也不知不覺地微微皺起。
不過他也知道自己沒研究過董其昌和趙孟頫的字,沒有發言權,看看時辰,乾脆提筆開始練習一下《白居易琵琶行》。
到底喜不喜歡這個字體,能不能在寫字的過程中明確感知到書寫這幅字時,書寫者的用筆快慢,節奏,筆法的提按,方圓,藏露,結構的外拓,內擫……並在這個過程中思考,它們和其他字到底有什麼不同,妙處在哪裡……都要親自練習過後才知道。
否則單看書法,不論其他,萬一自己給自己來一個“真香現場”,那多不華麗?
弘晙阿哥“想通了”,專心練字。
皇上早就猜到乖孫孫會練字,樂哈哈地洗漱睡覺。
整個皇家,八旗,出來一個容若,詞兒寫得好,可是論起書法,真能拿出手的,卻是沒有。
有宋徽宗的例子在,即使乖孫孫在書畫方麵再有天賦,皇上也沒想過乖孫孫在書畫上麵多花心思,皇家人不需要做書法大家,但是皇上希望乖孫孫能夠看出來書法一道對治國的影響。
乖孫孫的性子……皇上躺床上還是忍不住感歎一聲。
能怎麼辦?寵成這樣了,隻能繼續寵著。
皇上帶著一種“自暴自棄”的心裡含笑入夢。
月牙兒彎彎,弘晙阿哥也在額涅的照顧下,乖乖地躺進小被窩進入夢鄉。
距離寧波行館不遠處的一處小院子,明顯結合大清和西洋建築風格的三進院子,青瓦飛簷的左右對稱,一條中軸線貫穿始終的錯落有序,層次分明,彩繪牆飾風格也是中西結合,一位紅衣大美人兒,正在月下星光下,伴著江風徐徐大口喝酒。
小桌子上放有三根小木簽,細細長長,好像串糖葫蘆用的。
就見大美人兒雙手捧碗一仰脖,一碗美酒下肚,有酒水順著脖子流下,可本人全然不顧,抬手給自己又倒一大碗。
動作流暢優雅,即使是這樣肆意粗魯的時候,可惜沒有觀眾,否則要有人感歎地說,大美人的粗魯,也是一種美,豪放不羈的美。
一襲紅衣似火,搭配這個氣氛,這個借酒消愁的場景,總讓人聯想到一種悲意,那滿城熊熊燃燒的大火,豔麗至極好像是鮮血染成的紅色……
夜上三更,打更的聲音和鼓樓的鐘聲陸續響起,大美人好像是喝醉了,直接幕天席地地合衣躺下,手裡握著一根糖葫蘆簽子。
第二天,又是一個明媚的豔陽天。弘晙阿哥一大早起來,讀書練拳用早膳,然後迫不及待地和他瑪法顯擺自己練習的董字。
親瑪法……嘴角抽抽,眼皮子抽抽。
弘晙阿哥……看一眼瑪法,看一眼自己的字。
他寫得很好啊。
弘晙阿哥認為自己的字很好,皇上能怎麼說?
“其他人跟風學董字,隻見其形,不見其神,好像描摹一樣;弘晙阿哥學得董字,很好,有那麼四五分神韻,好像……一隻通靈的小螞蟻歡樂地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