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第 124 章(1 / 2)

()張廷玉老師從管鮑之交,講到唐太宗和魏征,比如唐太宗那隻被憋死的鷂子的故事,講到唐太宗的為君之道,比如虛心納諫,再講到宋仁宗和包拯,然後說起他們各種有趣的小故事……

弘晙阿哥聽得小入迷。

這和他從阿瑪、瑪法那裡學來的知識,好像不大一樣?

但是弘晙阿哥喜歡,喜歡講起這些小故事的時候,指點千古曆史,談論君臣之道,意氣風發的“張老師”。

太陽西落,一天的課程下來,這還是弘晙阿哥第一次舍不得他的“張老師”。

“張老師再見。”

弘晙阿哥衝張廷玉大人揮舞小手,很有一番依依不舍的感覺,可把“張老師”開心得來。

“小四阿哥再見。”張廷玉大人高興地回答。

在他們聽來,“再見”,就是期待下次再見的意思,小四阿哥主動表示要和他再次學習,張廷玉大人怎能不高興?

紅光滿麵,走路都帶風。

四福晉聽說後哈哈哈笑,她還沒問,弘晙阿哥就很開心地和額涅分享,“額涅,張老師今天和弘晙講課,不一樣啊。”

“哪裡不一樣?”

“就是不一樣啊。”弘晙不知道怎麼表述,但就是感覺不一樣,“和瑪法、阿瑪、以前的張老師,其他老師,告訴弘晙的知識,都不一樣。”

還分今天的張老師,以前的張老師?

親額涅挺樂嗬。

“估計是因為弘晙換牙長大了。”

弘晙……

弘晙阿哥表示他不和額涅計較。

然而弘晙阿哥沒想到的是,他洗漱沐浴,寫大字,臨睡前和阿瑪分享,親阿瑪也……

親阿瑪當時眼裡光芒一閃,很是溫和地說道:“弘晙換牙了,長大了。”

弘晙遭受到來自阿瑪的“提醒”,加上額涅的,就是雙份兒。

雖然他這幾天已經習慣說話小漏風,可還是老大的不樂意,氣鼓鼓的小樣兒。

親阿瑪反應過來自己戳了兒子的“痛處”,立馬解釋:“張廷玉大人是弘晙的老師,和我們不一樣,當然講述的內容不一樣。”

弘晙阿哥好像剛有有點頭緒,就聽到阿瑪的下一句話,隨即心神被轉移。

“阿瑪有件事要弘晙幫忙。”

弘晙阿哥聞言,想起他要和阿瑪問問有關於參軍的事情,小胖臉一揚,一副他有要求的“矜持”。

四爺……聲音裡帶有開心的笑兒。

“你瑪法說,擴招水師之事,請弘晙幫忙指點怎麼訓練。弘晙有空準備一下訓練事宜,寫個章程,過幾天,你十三叔,十四叔,或者是其他的水師將領,都會來找弘晙。”

弘晙愣住,呆乎乎的一時沒明白。

說好的考慮他參軍的事情,怎麼變成做“教練”?

四爺摸摸兒子的小腦門,歎口氣。

“你才六歲,瑪法和阿瑪怎麼可能讓你去打仗?你十四叔都說,如果瑪法和阿瑪同意你上戰場,他就和你十三叔會關外老家種地打獵去。”

“大清國的將領很多,他們都英勇善戰,等著立功勞。弘晙教會他們怎麼練兵,怎麼治軍就好,知道嗎?”

借口。

弘晙阿瑪一扭頭,腦袋埋在被子裡,不搭理他阿瑪。

親阿瑪拿兒子沒奈何,“這樣不好呼吸,快起來。”

“弘晙今天學習春秋齊桓公和管仲、鮑叔牙的故事,古往今來的能君霸主,不都是要先學會識人用人?哪有事事自己親力親為的?”

親力親為?弘晙阿哥立馬抬頭看向阿瑪,眉眼皺巴,眼神兒控訴。

親阿瑪……小小的尷尬。

“阿瑪和弘晙……做事情的方式不一樣。阿瑪最近也改了很多,每天好好午休,晚上及時休息。”

親阿瑪“真誠”地和自己表示,他現在並沒有凡事都“親力親為”,很注意勞逸結合的平衡之道,注意培養下麵人做事……弘晙阿哥小小的滿意。

可是,“阿瑪,弘晙看後人對齊桓公的評價,不一樣啊。齊桓公對於其他的春秋霸主,好像缺少文治武功,但他卻贏得孔聖人一句‘正而不譎’的評價。”

“管仲明明是齊國稱霸的第一功臣,法家的最初執行人,孔子卻說管仲‘器小’?司馬遷先生也說,‘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

朱熹先生還在《論語集注》中進一步解釋說:‘器小,言其不知聖賢大學之道,故局量褊淺、規模卑狹,不能正身修德以致主於王道。’”

弘晙阿哥的眼神兒和語氣都是不讚同,尤其說到後麵,更是為管仲鳴不平,他不明白,為何後人對他們二人的評價,都是褒貶不一。

小孩兒對程朱理學還是有“意見”,親阿瑪嘴角一挑,表情上可以看出來一絲絲明顯的愉悅。

“評價一個人,和這個人的不同年紀階段的見識、閱曆有關。也和當時的社會背景,自己的主要目的有關。”

“人是活生生的人,曆史書也是有活人書寫,活人寫史書,說故事,就算是史官做記錄,哪能沒有自己的主觀意見?孔子後來不是說管仲,‘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

弘晙大眼睛一亮,明白他們的評價都是片麵的,小小的高興,可隨即又是小苦惱,“阿瑪,弘晙喜歡齊桓公和管仲。可是張老師說,那是‘霸道’,弘晙應該學‘王道’。”

親阿瑪……張廷玉大人還真敢教導弘晙這些?

親阿瑪沉吟片刻,緩緩開口稍作解釋,“‘王道’和‘霸道’之說,要看時代。弘晙今天學習的是春秋故事,春秋時期,‘王道’和‘霸道’相對,因為當時周天子還在,卻有諸侯公然稱霸。”

“孔子首先是一位教育家,他和學生在一起討論問題的時候,不是側重於評價哪一個人如何,政事如何,而是因材施教,方法靈活地教育學生。‘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記得這句話不?”

“記得。”弘晙阿哥立馬眉眼飛揚,搖頭晃腦,“狂簡,斐然成章,先是誇弟子,不知所裁,指出弟子的問題。孔子認為,因為他小覷管仲,弟子都知道,導致弟子們也跟著一呼隆地小覷管仲,孔子就很不高興。”

“我可以看不起管仲,批評管仲,你們這幫小子怎麼可以!你們可不能太張狂啊!”

親阿瑪嘴角抽抽,再抽抽。

“板著臉”訓導兒子的頑皮,“對孔子要尊重。”

“弘晙遵命。”

親阿瑪……繃不住笑出來。

“‘王道’是儒家門人汲汲追求的政治理想,真正的儒家人希望通過仁義和禮製以德服人,從而實現各行各業的井然有序,天下大同,‘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這是他們在禮製上,對春秋霸主的‘霸道’的不認同。”

“但是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天下已經大一統,井然有序,弘晙的‘霸道’是在‘王道’之外,對於其他國家的‘霸道’……”

“謝謝阿瑪。”阿瑪這麼誇弘晙,弘晙阿哥好不開心,雙眼閃亮耀眼,笑容燦爛,也是耀眼,還撲到阿瑪的懷裡撒撒嬌。

親阿瑪……抱著兒子,苦笑不得。

他還沒說完。

後麵還有大轉折的但是……

可兒子這麼歡喜……好吧,四爺想起剛剛兒子說起朱熹先生的語氣,先說這件事情。

“孔子的學說興起後,孟子、荀子、朱子……每個人都因為他們所處的時代,所要達到的目的,對學說進行一定的改良。看似不一樣,但是在阿瑪看來,宗旨並沒有大的變化,他們都首先是大教育家,不是廟堂之人……”

“而不管是孟荀之爭,朱王之爭,都是後人附加上去,想要真正地理解聖賢學問,首先要有一定的水平,很多讀書人無知妄言、隻會尋章摘句的斷章取義,還號稱聖賢擁躉,不足一聽,明白不?”

“弘晙明白。”弘晙阿哥在阿瑪懷裡重重點小腦袋做保證,他不應該先天地對程朱理學有“偏見”有失公平。

“阿瑪,弘晙認為,春秋的百家文人,看似言論上擁護‘王道’,其實都是‘托古改製’,和西洋人的文藝複興一樣,隻是打著一個複興的旗號。”

親阿瑪……抬手捏捏兒子的小胖臉頰,“是不是因為弘晙滿心要‘改製’?‘心中有佛,看誰都是佛’?”

弘晙……不樂意。

“阿瑪--阿瑪--”弘晙阿哥在阿瑪懷裡打滾地鬨騰,鬨到親阿瑪妥協。

“好好好,阿瑪不該取笑弘晙。還有半個時辰熄燈,弘晙不困,再幫阿瑪一個忙。”

弘晙阿哥滿臉“傲嬌”。

四爺直接抱著兒子下床。

父子兩個來到弘晙阿哥的小書房,親阿瑪給兒子鋪開宣紙,一邊拿起兒子慣用的小毛筆蘸墨汁,一邊說明事情。

“今天下午,阿瑪和你瑪法提出來,有你二伯負責一部分關外的工商之事,你瑪法沒有同意。”

“你十三叔還說,你二伯,估計也不會答應出來。”

弘晙……震驚。

十三叔說二伯不會同意,阿瑪讓他寫信勸說二伯?

“阿瑪--”弘晙阿哥喊一嗓子,眼睛瞪圓看著親阿瑪,卻是眼珠子一動不動的呆住。

阿瑪您真要--求瑪法放二伯出來?

阿瑪您不爭皇位了嗎?

“阿瑪……”弘晙剛要說,阿瑪,做皇帝太累了,阿瑪真要喜歡,等弘晙長大,給阿瑪打一個新的“大清國”做皇帝,就見親阿瑪好像很犯愁一樣地說道:“阿瑪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

“從弘晙要做大水法的時候開始,阿瑪就有考慮,畢竟當年你二伯學這些學問,不比你九叔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