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此刻的甲板上,寂靜無聲。
皇上和四爺是覺得弘晙阿哥的心氣兒已經順暢了,可以去用晚膳了;張廷玉大人等一乾文臣武將都還在呆愣中,類似國子監的武學院,皇上——就這麼答應了?
說好的“馬上打天下,馬下治天下”那?
滾滾隆隆的電閃雷鳴,沉悶壓抑地在眾人的頭頂上響起,樓倒樹斷……還有一道道閃電劈在眾人的眼前,劈得他們的全變成黑炭。
文臣們不敢相信。
武將們也不敢相信。
咳咳,當然他們的“不敢相信”,是不一樣的。
一方多麼無法接受,一方就是多麼的驚喜。
還有那什麼琴棋書畫學院,明明都是文人雅趣,讀書人有空閒有能力的時候學一學,這也要正式辦學院?
他們都認為,那什麼法蘭西的路易國王,堂堂一國之君扮做芭蕾演員,還什麼舞劇中的“大太陽王”就有他來扮演,實在是不成體統。
不光他自己沒有國王的樣子,還帶壞我們的小四阿哥!
一時間,反應過來的眾人都要開口。
皇上和四爺是擔心弘晙餓著,張廷玉等人是想要直言進諫。
可他們都還沒開口,就見小四阿哥瞪大眼睛,先開口了。
“瑪法、阿瑪,還有一件大事。”
…………
小四阿哥,小祖宗嗷,你還有什麼大事?
這是所有人的想法。
實在是扛不住了。
但是小四阿哥·小弘晙,板著胖臉蛋兒,理不直“氣”壯,一字一句清晰有力。
“瑪法、阿瑪,我們辦這些多學院,最缺的是銀錢,書本,筆墨紙硯,還有老師。”
“我們要在大清國辦幾所學院,專門教導那些將來願意做老師的讀書人,教導他們怎麼做一個好老師,那種因材施教,教化無類的好老師。
弘晙在揚州書院認識的杭世駿,他就說,立誌做一名老師,教書育人,但是他考科舉非常困難……”
皇上……
四爺……
所有人……
包括甲板靠近船艙一端的四福晉……
天了嚕,小四阿哥這是要翻天啊。
好嘛!
墨家要興起,他們勉為其難地接受了,技藝現在大放光芒,其他各學科都不敢望其項背。
商者能賺銀子,他們也捏鼻子忍了,大清國現在“百廢待興”,到處都要銀子。
現在小四阿哥叭叭叭一張嘴,武者也有正式學院了,琴棋書畫也有獨立的學院了,讀書人還能乾嘛,隻負責考科舉做官?
不是!
弘晙阿哥的大論一出,孔子、孟子、朱子……你們既然都是老師出身,那麼儒家人都去做老師吧。
聽聽,瞧瞧,弘晙阿哥還給“老師”正名了,即使是蒙學,也不再是私人學院或者私塾的老夫子了,而是正式學院出來的,名正言順的專業“老師”了。
張廷玉大人的眼淚嘩啦啦就出來了。
在場的讀書人,那都是眼淚嘩啦啦。
就是其他人也都覺得,這……太那啥了,太不好意思了。
太爽了有沒有嗷!
儒家的讀書人,道家的道士,佛家的和尚,都該乾嘛乾嘛去,治理國家,需要真正有才華的人,有出眾能力的人,不是會讀書的,所謂“讀書人”。
四爺極力保持鎮定,心裡卻是浪潮洶湧。
他還沒要實行“士紳一體當差納糧”,兒子就要把天下的讀書人——一窩掀了。
皇上倒是還好。
皇上知道乖孫孫以前就想要開“工商科舉”,以後的官員來源,還是讀書人,卻是讀了百家文化,精通一方麵學問的人,比如工部就有專門墨家出身的人擔任。
弘晙阿哥環視一圈兒,看到“張老師”等人的眼淚,也敏銳地察覺到眾人的情緒變化。
但是弘晙阿哥滿臉倔強,就是要這麼辦。
瞧瞧這個“橫眉怒目”的小樣兒?皇上和四爺都是小小的無奈。
皇上慢悠悠地說道:“弘晙的提議很好。”
“轟隆”一聲,天上一道雷電勢不可擋地迎頭劈下,帶著毀天滅地的氣勢,要把“儒家讀書人”都劈成兩半兒……
“要教導學生,首先要有老師。揚州書院的老師們,很好,學子們也很好。
世人常說,‘師者,人之模範也’,‘師範之功,昭於內外’,‘恭德慎行,為世師範’……我們既要大量培養‘堪為人師而模範之’的人,不若——就叫師範學院。”
“哢嚓”“窟窿”的一聲聲巨響,眼前雷電交加,雷聲轟鳴伴隨狂風暴雨,儒家讀書人俱是眼冒金星,感覺真要“天塌地陷”“山崩地裂”。
然而弘晙阿哥非常、非常高興,然而皇上還沒說完。
“老師……諸子百家都要學習,尤其是給蒙童們打基礎的老師們……這‘師範學院’的學子們……
不光四書五經,其他各學科都要學習。當然,高等教學裡麵,可以專精一個科目……師範學院也要分兩三個等級?”
皇上邊說邊琢磨著,這個“師範學院”的學子們,也要根據後麵做老師的不同,分為蒙童老師和高等老師……就聽四爺說道:“兒臣認為有道理。”
“蒙童階段雖然學業不深,但打基礎要牢靠,為人師者責任重大。”
四爺的語氣也是不急不緩,其他人還沒反應過來,張廷玉大人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樣,快速說道:“臣有奏。師範學院主要分為三部分。”
“培養蒙童階段的老師,這個階段功課簡單,但需要老師有親切耐心,各科全通。
大量培養普通人才的老師,這個階段看似不重要,但是朝廷選拔人才主要就從這裡。
培養頂尖學子的各科大家……”
其他的讀書人反應過來,一起眼淚花花地看向張廷玉大人。
雖然是拉著其他科目一起下水了,可怎麼都覺得,哪裡不對勁兒?
張廷玉大人……板著臉,一副“大公無私”的模樣。
當然不對勁兒,可你們有更好的法子?
武將們……極力克製自己不笑出來。
好吧,也不能對儒家人逼得太緊。畢竟……那啥儒家這千百年來,既有功勞也有苦勞不是?
皇上和四爺將眾人的反應看在眼裡,對視一眼,努力繃住不讓自己笑出來。
唯有小四阿哥,看看他瑪法,看看他阿瑪,看看他的“張老師”……好像明白,又好像不明白其中的“暗潮洶湧”,懵懵懂懂地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