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德妃娘娘聽著胤祥逗樂的話更樂嗬,心裡特舒暢。
雍親王坐在一邊默默用著湯水,也是眉眼帶笑。
聽著胤祥和他額涅說話的親近,也明白是自己剛剛的話沒說好……隻有繼續默默用湯。
不一會兒兄弟兩個都將一碗湯用完,德妃娘娘看在眼裡很是高興,又招呼他們用茶點。
應季的江米小棗粽子、玫瑰餅、綠豆糕……永和宮小廚房用心出來的這些季節吃食,彆有一番風味。
雍親王和十三阿哥都覺得好;德妃娘娘眼見他們的好胃口,比自己吃還滿足。
--
“我最近閒著,沒事就琢磨吃食。這玫瑰餅的餅皮糖漿,用檸檬取代蛋清,清香更多。你們吃著好,把方子抄回去。”
德妃娘娘目光慈愛,話語中也都是慈愛和關切。雍親王體會口中的玫瑰餅,更為清淡更適合他口味……心裡微動,神色感激。
“……謝謝額涅。”
四爺還是說不出太對的話,十三阿哥胤祥卻是笑容燦爛,眉眼飛舞。
“德額涅的法子好。”
“怪道我用著和日常吃的不一樣,天熱可不是檸檬更好?這五月天裡就吃這麼一口玫瑰餅,就是要和德額涅一樣多花點心思才是。”
德妃娘娘聽著他們的肯定,心裡更為高興。
“你們都忙著正經事情,哪有心思花在這上麵?”
“夏天熱,今年雖然有風扇解暑,還是要好好用飯最要緊,我聽說風扇吹多了人受不住。”
胤祥一聽,立馬打開話茬子。
“就是這樣,德額涅。那就是自然風,人吹多了也頭疼。我和四哥打算,在永和宮裡,就簡單地各安裝幾個大風扇,幾個小風扇就好,不需要多。”
…………
德妃娘娘和十三阿哥說說笑笑,雍親王默默地聽著,看著,一直到兩個人退出來永和宮。
胤祥對他四哥直咧嘴。
“四哥,你有沒有覺得,你回來後,德額涅對你好很多?”
“遠香近臭”。在胤祥的理解裡,就是德額涅如今好不容易盼回來一個兒子,又因為這個兒子遭的罪,開始擔心他的身體情況,和以前母子兩個不對付的形狀完全不同。
四爺自然也有感受……沉默片刻,想起額涅望著他們出門的目光,還是說了出來。
“……四哥知道……”
胤祥:“……”
四哥你知道什麼?然後那?胤祥轉身看一眼四哥,眼巴巴地等,也沒等來他四哥完整一個句子。
好吧,凡事總要慢慢來。
“明天送走九哥,小阿哥們都要進宮學習了,弘晙還住到宮裡?”
提起兒子的學業,四爺點頭。
“還是住到宮裡更好,在家裡他和弘曆、弘晝、雅南玩起來就忘了時間。”
“今年弘暾進學了吧,也住到東三所?”
“東三所。”胤祥回答的毫不遲疑,“弘暾打小兒就親近弘晙,東三所還有空院子,住到東三所正好。”
哥倆個慢悠悠地踱步逛著,一般踱步,一邊還拐彎去了一趟慈寧宮給太後娘娘請安,惹得太後娘娘不停嘮叨“弘晙哪天進宮”,聽說後天就住進來,才是笑出來。
乾清宮裡,皇上從小太監這裡聽完這些兒子不同的反應,小小的滿意。
分開一段時間,或者分開在即,母子感情更勝以往,這很好。
兒子們和他們額涅的事情放下,皇上又因為榮妃和胤祉想見三公主的事情,傷心起來。
皇上想起他其他遠嫁的女兒們,想起那些早夭的女兒們,去世前他沒看一眼的女兒們,他的五公主,他的六公主,他的八公主……難免又是一番悲傷。
手心手背都是肉,兒子女兒都是他的孩子。作為一個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個女兒先他一步離開人世的老人,皇上在外人麵前故作淡然,可接連痛失愛女,如何能不痛苦?
“讓三公主回京一趟,讓——四公主也回來一趟吧。”
皇上遙望蒙古的方向,默默想著,隻是皇上想起他的四女兒,大清國鼎鼎有名的“海蚌公主”,不由另有想法。
大清國的四公主,和碩恪靖公主,朝野上下都知道她的大名。
權傾漠南、漠北。她的公主府第就是歸化城中的獨立王國。不但不受歸化將軍、督統衙門的管轄,將軍、督統還得給她跪安問好。並且她還有參政的權力,有代皇帝監國的“義務”。
康熙四十八年,土謝圖汗還“經公主允準”製定《喀爾喀三旗大法規》……
咳咳,這部法律的製定肯定先得到了皇上的同意,雖然皇上親筆禦書兩匾訓示警戒自己的女兒:一匾曰“蕭嫻禮範”,一匾曰“靜宜堂”,都還掛在公主府的過殿和寢堂。
不論如何,不論世人如何看待,四公主的權勢地位可見一斑,但她就是有這個能力。
不但光明正大參與政事,當地的老百姓還相當體恤、愛戴她。“恭儉柔順,不待皇家之驕,嫻於禮教。”“自開墾以來,凡我農人踴躍爭趨者。紛紛然不可勝數。”“實公主之盛德所感也”……
自四公主下嫁,喀爾喀諸部沒有再起內訌,每次朝廷要打仗,都是齊心協力將矛頭指向搞分裂的準格爾。
四公主命令人開墾種地,吸引殺虎口外大批漢民前來墾殖,連年豐收……如今還借著
大清國改革之際,直接創建北方的商貿黃金網,大力加強蒙古各部與內地的文化、經濟交流發展……
淳郡王胤祐到了喀爾喀後,她就大力支持喀爾喀的辦學、修路等等改革事宜。
這麼能乾的女兒,皇上每次在外人麵前歎氣這個“家裡待不住”的女兒,但心裡不知道多麼驕傲。
他的四女兒,不光適應了喀爾喀的水土健健康康地活著,還把控整個喀爾喀,手腕能力不輸她的兄弟們,皇上如何不自豪?</但是四女兒沒有孩子,這是皇上一大遺憾。
有此,皇上又想到他的外孫子們,外孫女們,覺得,應該讓他們都和乖孫孫多接觸接觸,六女兒留下的血脈成袞紮布,不就是和弘晙處得特彆好?
有此,皇上又想到,四兒子的兒女太少了。
兒子四個,女兒隻有兩個,大的還嫁在京城,皇上替四兒子小愁得慌,這將來……必然是要養他兄弟們家裡的女兒了。
有此,皇上又想起,上次四兒子和他提起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家裡的孩子們……
四爺·雍親王……風中淩亂,麵露“愧色”。
“大清和蒙古的關係向來親密,聯姻作為一種最為行之有效的懷柔政策,更是必須。姻親關係對北方這兩大尚武勇悍民族——滿洲和蒙古的長期友好,對清廷統轄與治理邊疆蒙古地區,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隻有一代又一代的不斷聯姻,才是一家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大部,不管哪一部,都是大清國真正的“鋼鐵長城”,不容有失。而和碩恪靖公主作為喀爾喀蒙古內附之後,第一位下嫁的皇家公主,作為連接滿蒙兩族的紐帶,做得非常好……”
雍親王府裡的大書房,四爺和兒子討論大清公主聯姻蒙古一事,聽得弘晙一愣一愣的。
“阿瑪,弘晙明白。”弘晙阿哥因為他的四姑姑,眼冒小星星,“阿瑪,弘晙喜歡四姑姑。阿瑪,九姑姑下嫁漢軍正白旗旗孫家,也是嗎?”
“……也是。”九妹夫妻兩個和睦,對弘晙也好,他們的孩子孫五福也和弘晙處得好,但四爺並不打算瞞著兒子這一方麵。
“太宗皇帝的和碩恪純長公主,下嫁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先帝養女和碩和順公主,下嫁平南王尚可喜之七子尚之隆;另一養女和碩柔嘉公主;下嫁靖南王耿仲明之孫,耿繼茂之子耿聚忠。你九姑姑,是第四位,下嫁到漢家的公主。”
前麵三位公主,都是三藩猖獗時期,朝廷對三藩的安撫,也可以說是形勢所迫。但是,愨靖公主,母親就是漢軍旗出身,在和平時期下嫁漢臣,這樁婚姻的本身,就是代表滿漢一家親。
弘晙眉眼皺巴,表示“明白”。
四爺微微笑,捏捏兒子的胖臉頰。
“你九姑父的母親,是太宗皇帝長女的女兒。你九姑父本身擁有滿、蒙、漢三族的血統,你九姑姑也是。一方麵是親上加親。另一方麵,你九姑父的性情學問,我們都清楚,很好。”
“而你九姑父的家
世,祖父是明朝的遊擊將軍,投向太==祖皇帝後立功受賞。父親更是在平定三藩和準噶爾之戰中立下汗馬功勞,不但與張勇、王進寶、趙良棟並稱為‘河西四將’,他還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好官……”
弘晙終於真正明白。
他瑪法考慮“滿漢聯姻”的時候,考慮到了滿、蒙、漢三方因素。
而額附的人選,九姑父本人,九姑父的家族,都必須是能夠代表漢家臣子的“形象”,必須保證在九姑姑下嫁後,</能最大限度上體現皇恩浩蕩,朝廷動向,有效的拉攏、團結漢軍旗、漢家人……
弘晙仔細琢磨,他瑪法在仔細斟酌之下定下的九額駙人選,不光十分高明且蘊意深刻;還圓滿取得政治上的良好效果,給九姑姑找到一個好夫家。
弘晙不得不佩服他瑪法的決定。
同時,弘晙也開始擔心他阿瑪……
如果他阿瑪……弘晙沒有那麼多姐妹,兄弟也不多。
將來咋辦?
不過這個想得太早。
弘晙阿哥甩一甩腦袋,接著問出來:“阿瑪,上次瑪法答應弘晙,讓二十叔,或者哪一個叔叔,娶一個漢家福晉。”
“阿瑪,叔叔娶漢家福晉,和姑姑下嫁漢家大臣之子,一樣嗎?”弘晙阿哥直覺,公主下嫁,和皇子娶妻,不一樣。
親阿瑪愣怔過後就是無奈地笑。
“當然不一樣。”
“嫁進皇家,就是皇家的兒媳婦。雖然不比你二伯娘曾經的身份一樣尊貴重要,可,世事難定。”
萬一這位皇子,就是繼承皇位了,怎麼辦?
大清國都沒有蒙古皇後了,再出來一位漢家皇後,不說滿洲人,蒙古各部的大汗能一起殺到京城來。
弘晙……眨巴眼睛,明白了。
可是,他又不懂了。
“阿瑪,如果九姑姑是一位阿哥那?”
這不就是直接有一位母親是漢軍旗的阿哥?如果這位阿哥直接繼承帝位那?
弘晙阿哥的大眼睛忽閃忽閃。
他十六叔、十七叔、二十叔……的母親,也都是漢家人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