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沛一路隨著宦官,心中都在猜想祁越找他議什麼事,難道是和自己提出的稅收方式有關?在胡亂猜想中,巍峨的大殿到了眼前。
通報後得到允準進入殿內,發現除了他,還有六位朝中大臣,他們戶部的尚書和兩位侍郎江沛是認得的,猜想另三位應是吏部尚書和侍郎們了。
跪拜行禮後,祁越做事向來不拖泥帶水,直接說明宣他來的目的。
朝廷計劃在戶部十二司的基礎上另設一司,即是他在奏章上提出的審計司,江沛知曉後,內心又驚又喜,看來朝廷有看到自己的提議。
既然是新設一司,首先得選拔官員,因這方案主要是由江沛提出的,理當宣他在場。
話說當初江沛的折子交到李明睿那裡時仔細閱覽後,雖然覺得階梯的稅收方式有些激進,不太讚許,但對另設審計司非常認可,覺得此提議甚好。
倘若一旦被朝廷批複允準,稅收在該司的強製監管下,自然上升一個台階,國庫充盈與否,可以說直接決定了其國力,到時他們戶部就立了大功,壓吏部一頭。
最後李明睿把這份折子上麵加上了自己的名姓,呈給了頂頭上司,戶部尚書知曉太子對江沛的看重,為了不招惹其反感,沒有把江沛的折子謄錄,讓主要功勞算在他頭上,而是原稿遞了上去。
最終一份奏折上除了江沛還有戶部三位大佬的名字,由此可見戶部對其重視,當然還有想表功的小心思。
祁越看了奏折,斟酌思慮再三,決定還是先設審計司,至於其它的不能操之過切,新朝剛立,雖人心思安,但也不排除一些不穩定份子,以後有的是時間。
他原想讓審計司獨立出來,隸屬戶部但權利要高於其它司,向皇帝稟明後,祈恪沒批複,言明利害後,又對他講官員心中都有杆秤,自是曉得該司的權利,囑咐審計司的官員要好好選拔,當得知此建議是祁家的老人江沛提出的後,讚許的點點頭。
審計司不比其它司,設立後,複審的是整個商朝稅收對象的賬目,在一定程度上和其它司的職能有一定的交叉,隻是側重點不同,不過無形中減輕了十二司身上的擔子。
為了避免職能交叉造成戶部內部的渾亂,最後經過兩部商討決議,審計司的官員由戶部的兩位侍郎任郎中,江沛任員外郎,從另外十二司中抽調六名主事,擔任新成立審計司的主事,三人官位品級以原職務為準。
在座的都是官場大佬,輪不到他這個小五品插嘴,看到他們經過激烈的討論後商酌出這樣的傳奇結果,簡直是神操作,自己肩上的任務非但沒減輕,還要為其它司分擔一部分工作,江沛覺的他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把自己給埋坑裡了。
祁越理解戶部不想讓權利分散,擔心有天審計司從戶部獨立出來,如果處理不好,導致國中財政紊亂,才力爭這樣的結果,這也是他和老爹擔心的問題。
可三人的精力終究有限,且各自肩上擔負的都有職責,兩個侍郎還好,戶部的侍郎,原本就要掌控一部的全局。
但江沛不同,蒲陽司郎中本就政務繁重,再任員外郎勢必分出不少精力,最終無論蒲陽司還是審計司都受影響,這不是朝廷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