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尚書這一哭,其他大臣也紛紛抬起袖子“掩麵而泣”……
這時,反倒是一直不住擦淚的貴妃娘娘“堅強”了起來,捏著絹帕在臉頰上點了兩下,說道:“列為臣公,快快請起。”
“娘娘保重啊。”
“快請起來吧。”
“謝娘娘。”
……
貴妃娘娘環顧一周,哀傷道:“陛下龍馭賓天,丟下這大好河山,遺下我孤兒寡母。太子至誠至孝,受住這份傷痛昏厥過去了,本宮忍列位臣公久等,便替太子來此走一趟。”說著貴妃娘娘抽泣了兩聲,繼續說道:“列位臣公,為保朝廷一切穩妥,還望列位臣公砥礪齊心,輔佐吾兒……輔佐太子,順利延續呀。”
“謹遵娘娘懿旨。”
“娘娘請放心。”
……
京城各大城門洞開,身披素縞的上百名驛官如離弦之矢,快馬加鞭出了京城,往各地奔去。
由於燕國國力鼎盛,太子人選早已落定,且太子早已成年無外戚之患,邊境安穩亦無戰亂風險,大行皇帝賓天的消息不必秘密傳達,所有傳令官皆身穿素縞,手持三尺白布條,一邊往目的地趕,一邊不時叫道:“大喪啦,大喪……”
當然,除了驛館外,還有諸多信鴿飛出,其中乏海東青此類猛禽,帶著大行皇帝賓天的消息飛往各地。
如北海這種地方,使用驛館傳令是不現實的,一則路途遙遠,二則路途凶險……
這批海東青就是朝廷專門培育出,用以與北海這類邊陲之地傳遞緊急消息的信使,一般來說從京城出發到北海即便是快馬加鞭,一驛換一人,日夜兼程……至少也要兩個月,但使用海東青的能縮短不。
大行皇帝的棺柩會敞開停靈三日,供京城的皇子皇孫叩拜,瞻仰。
三日後,為防儀容有損,損害天威,內庭會下令將棺材蓋扣死,釘起來。
按照太子的意願,是停靈四十九日還是八十一日,甚至百日……供從各地趕來的藩王和封疆大吏叩拜。
停靈越久,太子在朝廷和民間的評價就會越好。
燕國尊孝悌,而大行皇帝停靈,太子作為皇帝的接班人是要每日都到場的,即便白日裡操持朝政,晚上也是要為大行皇帝守靈的。
可以說……大行皇帝停靈越久,對太子來說就是越長的考驗。
據燕國的史書記載,曾有一位皇帝停靈三年之久……
而那位為皇帝守靈三年的太子駕崩後理所當然地被尊為“至孝仁聖……皇帝”。
很快,朝廷頒布了一道旨意。
皇太子宣布大行皇帝停靈百日,自各地接到大行皇帝賓天消息起,四十九日內準宰殺牲畜,百日內行絲竹作樂,百日內行嫁娶之事。京城百姓百日內摘冠去纓,服素縞,各地各級衙門官員百日內宿於府衙之內,徹夜燃一燈或一燭。
勒令各地藩王,公,侯,伯等累受皇恩之家,各地三品及以上官員,即接到旨意後即刻動身,進京吊唁。
另,大行皇帝龍馭賓天之訃告,將發布各個番邦國行館。
最後,高憭還特彆下旨,召集全國所有天師,高僧火速入京,為大行皇帝舉辦超度道場法會。各地,各級府衙,天下百姓……見天師,高僧之車馬,需大行方便。
……
在大行皇帝駕崩三日後,朝廷開啟了新朝的第一場朝會,高憭如今已經依律被稱作新皇,但登基大典的事宜要等到大行皇帝落葬東陵之後,這是燕國自開國以來的規矩,如今的高憭雖然已經擁有了至高無上的實權,但到名正言順掌管朝政,還需要一個程序。
今日,也是特殊的一天。
按照曆朝曆代的規矩,今日舊朝臣和新皇之間必須要演一出過場戲……
高憭剛一坐定,就有左右宰相帶著各部尚書,及一眾朝臣下跪參拜,將手中笏紛紛端起,朗聲道:“吾等請辭還鄉,望陛下恩準。”
今日,滿朝文武無論官職大小,都要自發提出辭官鄉的意願,然後由新皇下旨安撫,或改任,或加封,或平調、當然也會選一真正年事已高的官員恩準其歸家,便於騰挪出一席位,用來安置新皇心腹。
這是一個約定俗成的過場戲,在民間的戲文中把這一出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些被新皇打發了家的,叫忠於先皇,躬耕一生。僅僅能得到新皇的善待,大加賞賜。到家鄉之後也會有諸多美譽加身,所以他們並會因為被恩準告老還鄉而滿。
至於那些被新皇安撫後,繼續留在朝堂裡任職的官員們,也算是借著這樣的儀式和前朝做了一個告彆,用一個“全新”的身份,去迎接新朝的開啟。
高憭長歎三聲,走下禦階親手扶起左右宰相,並請一眾官員免禮平身。
高憭扶著兩位宰相的胳膊,眼淚珠子一下子就溢出了眼眶,哽咽道:“兩位大人也要棄孤而去了嗎?是孤薄德,留住二位大人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