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忠說道:“光宇,我這也沒乾什麼重活,都習慣估了,這要是突然停了下來,在家裡什麼也不做,我也不適應。”
在隨後的聊天之中,李光宇了解道,李應忠的次子李光麒在抗美援朝時期,已經光榮犧牲了。而他的女兒也是嫁到了蓉城,所以他一直都是跟著自己的長子一起生活。
大伯家裡有四個子女,除了長子一家,還有次子李光麒,今年23歲,正在川蜀大學學習。長女李光蘭,現今26歲,也嫁到了果城市裡。次女李光梅,22歲,現今就讀於果城師範學院。
李光宇還是很佩服大伯一家的,雖然是在家務農,但是在這個時代,家裡能夠出兩個大學生,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在談及李光宇堂哥和堂姐讀大學的事情,李文高感慨的說道:“這還要感謝叔叔啊,要不是他在六幾年回來的時候,一再強調要我們重視幾個孩子的學習,隻怕在這次恢複高考的時候,他們兩個也考不上大學了。”
李應忠看了看外麵的天色,估摸了一下時間,對著兒媳和孫媳說道:“素華、嵐芳,你們去準備午飯。光輝,你去捉一隻雞,今天中午給燉了。”
李光宇非常清楚現今的他們並不富裕,一隻雞已經是很寶貴了。況且李光宇在果城的時候就安排了李偉銘在地區的一位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采購了一些菜品。現今還是有一些不方便的,要不是有著工作人員的陪同,李偉銘幾人還真不一定買得到。
李光宇說道:“大爺爺,雞就暫時留著吧,我已經帶有一些蔬菜和豬肉、排骨、牛肉回來,還有大米。”
幸好李光宇這次保鏢帶的多,不然走這麼遠的路,加上這幾百斤的大米蔬菜的,李光宇自己可拿不回來。
李應忠聽了李光宇這麼說有些不高興,他說道:“光宇,你回來就回來,帶那麼多東西乾什麼,你還怕回來後大爺爺能餓到你啊。”
“大爺爺,我也清楚現今你們的生活還並不是很富裕,再說也不光我和慰青以及吳爺爺,我這還有十個保鏢呢。”李光宇說道。
李應忠這些年生活雖然過得去,但要說道富裕,那是沒有過。畢竟生活在農村,這個時代能夠吃飽就不錯了。
李光宇說道:“吳爺爺,你去安排李偉銘他們把那些蔬菜大米都拿給大伯母,中午讓他派兩個人給大伯母她們打下手。”
“好的少爺,我這就去安排。”吳文說道。
李文澤在旁邊說道:“大伯,我就先回去了。李先生,你要是有什麼事情的話,隨時來找我。”
李應忠說道:“文澤,你現今回去做什麼,就留下來吃飯。再說光宇回來,你也算是他的長輩,不要對他那麼客氣。”
李光宇接著李應忠的話說道:“文澤叔,你就不要稱呼李先生了,叫我光宇就行了。今天中午就在這吃飯,我們也多聊一聊。”
李文澤見李應忠和李光宇都勸說,也就留了下來,主要還是想和李光宇多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