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宇在返回李應忠家裡之後,向其道謝道:“大爺爺,這些年來謝謝你們打理我奶奶的墳墓。”
李應忠說道:“這有什麼謝的,文高和光輝他們作為你奶奶的晚輩,你們又不在家裡,難道不應該他們去祭拜打理。”
李光宇說道:“大爺爺,關於我爺爺的事情,我已經吩咐吳文聯係人員在奶奶墳墓旁邊建造了,這事還需要你來主持,很多事情我還不太懂。”
李應忠對於弟弟安葬在弟媳旁邊也很上心,在李光宇說完之後,立刻便同意了李光宇的請求。
李應忠說道:“光宇,你放心,你大爺爺會照看好的,不會讓其出現紕漏的。”
在下午的時候,李光宇和曹慰青來到了村小學,看了看在這裡上學的孩子們。
現今的村小學不過是有兩間瓦房,加一塊土壩組成,一共也就隻有兩個年級,一個年級一個班。現今沒有什麼幾年學前教育的,最多也就在要上一年級的時候開設一個學前班,很多時候孩子們根本就沒有上學前班,直接小學開始。
曹慰青看著這簡陋的學校,對李光宇說道:“這裡的學習環境太艱苦了,我們應當幫他們建立一座好的學校。”
李光宇對此早已有了計劃,今天就是特意來看一看,了解一下實際情況。
李光宇他們在來到教室旁的時候,在上課的一位四十幾歲的女老師發現了他們,在停下了講課之後,向李光宇他們問道:“請問你們找誰?”
這位女老師以為是哪家孩子家裡的人來找了,所以這樣問道。
李光宇說道:“你好,我們隻是來看看。不好意思,打攪到你上課了。”
女老師聽李光宇這麼說,也就沒有在詢問,又開始給孩子們講起了書裡的知識。
在下了課之後,李光宇和兩位老師聊了起來。女老師叫李文靜,另外一個班級的老師就是這位女老師的父親,現今已經年過六十了。村小也就隻有他們兩位在這裡教書,她父親李應華教語文,而她自己就教數學。現今村小的孩子也就學這兩門課程。
曹慰青在一旁聽著心酸,這裡的學習環境離她自己學習的環境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同時也為這兩位教師在這堅守而感動,正是有了他們的存在,村裡的孩子們才有了希望。
李光宇說道:“兩位李老師,按輩分,你們都是我的長輩,現今村子裡的孩子們有了你們的存在,他們才有希望走出村裡,進入更高的學習殿堂,我們對於你們堅守在這裡很是感動。”
曹慰青說道:“李應華老師,你們放心,這次我們回來之後,會為村裡建一所完善的學校,改變你們這艱苦的環境。”
李應華和李文靜對於李光宇和曹慰青兩人的消息也聽說了,因為上課的原因,他們在李光宇祭祖的時候並沒有前去,但是他們的消息還是知道的。
李應華說道:“光宇,我替這些孩子們感謝你們啊,我和文靜倒是無所謂,我們也習慣了,但是我們還是希望孩子們的學習環境能夠好一些,這樣他們將來也會發展的好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