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宇自然清楚這樣會有一些高層不滿,而且這樣會損害各大集團高層的能動性。
有什麼好點子各大集團自己拿不到好處,這就會讓各大高層安於現狀,不願意去思考集團一些創新型發展,畢竟這提出來也和他們內關係,他們又何必去思考,隻要保證集團正常經營就行。
李光宇非常清楚前世內地很多集團都是綜合性發展的,他們絕對不是隻布局跟自己主業相關的產業。
比如前世那位賣礦泉水的成為內地首富,他旗下主業是地產,但是橫跨多個行業,養生、旅遊、汽車、乃至飲料等。
還有李光宇抄襲彆人打造出會德豐廣場的位,他可不是隻乾地產啊,旗下同樣有著娛樂、影院、體育、酒店、金融等行業。
現在李光宇才發現一家財團要想管理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這也怪不得日本幾大主要財團都有著自己的商社,他們是以商社來控製各大公司,把銷售集中掌握在一起,甚至商社控製著一些公司的股份。
不過日本財團旗下產業同樣有著競爭,比如三井財團旗下的東芝和索尼,雖然都是三井財團旗下,但是兩家公司爭奪市場一點也不含糊,李光宇有時候都覺得自己對旗下產業保護太過了,就應該放任他們去競爭,說不定這樣能夠發展的更好。
隻是想著這些高層都生長於香江,受這邊的發展環境影響太大了,要是李光宇真的放任的話,以這些集團的財力全都跑去圈地開發樓盤去了,在這方麵香江無數家族給他們做了榜樣。
看看這次這些人表達的意思就清楚,雖然都是說著為了集團更好的發展,也和集團的產業扯得上關係,但是其進入地產業的性質沒有變化。
這和日本財團旗下產業完全不同,那些財團旗下產業能夠謹守本分,重點發展自己的重心產業,不會看到哪一個產業利益誘人就都插手進去。
這主要還是觀念問題,就如同寶島新竹銀行的幾位股東,除了辜家有地產之外,其他三家都是在經營自己的主業,並沒有因為日本樓市攀升就要自己成了地產公司。
而香江不一樣,香江什麼企業最為知名,一是地產,二是銀行,香江有數的大佬不是銀行董事局主席就是地產集團的董事局主席,很少有其他產業排在前麵的,有的之前是其它產業的,後來也轉為以地產為重心發展。
這給李氏財團高層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而且當集團辛辛苦苦發展一年獲取的利潤,還不如會德豐集團一年收取的租金的時候,內心的反差就更大了。
誰不想能夠輕鬆合法的獲取利潤,這些高層自然也希望自己集團也能這樣,畢竟自己集團幾萬人努力一年,結果年終報告業績的時候,還不如人家幾千人晃晃悠悠過一年的業績,這感覺特彆的難受。
沒對比就沒傷害,不比還沒什麼,自己集團盈利還不錯,可是李氏財團旗下每年都會有這樣的會議,每次地產集團盈利都在前十,這讓他們如何能夠滿意。
大家都是普通平凡的人,誰也不願意給他人做嫁衣,他們這些高層在李氏財團競爭同樣激烈,除了現在這些執行官,其他人沒有一個好的業績怎麼能夠上的去。
看看佳藝集團高層,看看星鴻體育集團高層,看看幾大服飾集團,這一年來,獲得升職的高層有幾位,要不是這次陳東去審查部,前麵吳佳媛去美琦服飾集團,服飾集團高層依舊像這幾年一樣依舊穩定如山。
成立新集團,在人員安排上麵,在行政、財務方麵的高層優先會考慮恒宇超市集團、鳳凰集團、星宇遊戲集團等盈利非常不錯的職員。
這就造成了李光宇的想法和各大高層想法無法一致,站在李光宇的角度上,反正都是自己的產業,誰盈利多點誰盈利少點都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