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各大企業要牢牢穩固我們大中華區和東南亞地區的市場,這是我們李氏產業根基所在,絕對不能夠讓同行業產品成為這兩大市場的主導。”
隨後杜月梅、李雪蘭、袁天凡、陳東、甘琴等紛紛進行了發言。
其中心就是提高對亞洲各大勢力的警惕,穩固李氏財團自身的基本盤,加大對大陸市場以及英聯邦、東歐等市場的開發。
繼續完善自身產業鏈,避免自身產品被其它勢力卡住脖子,同時提高科技產業的研發,在技術上麵取得優勢,讓各方難以壓製。
同時讓張紫雨聯係英倫政府,提議英倫政府拿出反製措施,畢竟賓利集團可是英倫企業,英倫政府也有責任維護賓利集團的利益。
香江這邊也會同步推進,寶島、澳大利亞那邊也一樣。
不管這方麵有多少作用,至少李氏財團要把態度拿出來。
這就是李氏財團的尷尬之處,李光宇要是能像美國財團那樣有美國市場和其政府作為倚仗,美國政府這次也不敢這樣操作了。
看看這次對日本和韓國的神操作,這次對一些企業製裁雖然也很厲害,但是一些財團卻並沒有什麼影響,反而因此獲得了不少好處,取消了他們一些限製。
在加上美國在這兩地可是有駐軍的,隻要不是把這兩國資本逼太狠,這些政府一般都會選擇屈服。
現在美國這樣就玩的溜,拉攏一批打壓一批,這些地方資本自己就內鬥了,加上美國這邊施壓,這些政府自然不會出台有針對性的反製措施。
作為中華民族一員,加上以香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基,就注定了李氏財團未來會麵臨很多的風風雨雨,各方資本也不願意讓李氏財團做大做強。
這些年來也全靠日本財團牽製了美國財團太多的精力,這才給李氏財團足夠的發展時間,不然李氏財團發展會更加的坎坷。
而現在開始,美國財團不再把日本財團作為自己第一敵人了,通過分化拉攏讓其內亂,而把重心放在打壓李氏財團上麵,把李氏財團作為他們重要的打擊對象。
美國財團之所以轉變,除了無法徹底把日本資本全部壓製下去之外,還有就是東歐局勢變動的因素。
這些年來李光宇表現出來的態度一直都不符合他們美國財團乃至美國戰略的利益,壓製李氏財團是美國各方財團取得的共識,他們不希望有一天李氏財團站在他們之上,更不希望蘇聯之後,又出現一個和他們平起平坐的大國。
這些年來大中華地區經濟發展非常迅速,一旦整個大中華區完成整合,其龐大的消費市場,其巨大的發展潛力,這都會讓其成為他們美國的挑戰者。
而李氏財團站在就是在乾著這事,至少經濟上麵是這樣的,現在大中華地區相互之間投資和貿易相當頻繁,之間經濟非常活躍。
……
&/br&
&/br&,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