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霍建峰的離開讓韓明秀心裡難過了好幾天,但她還是很快的理好了自己的情緒,讓自己重新振作起來。
如今,她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家裡還要她挑大梁呢,可容不得她有傷春悲秋的時候啊……
隨後,韓明秀便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開始籌劃開餐館的事兒。
想要開餐館,首先要考慮的便是開餐館的位置,位置的好壞對生意的興隆與否來說太重要了,所以必須得選個好位置才能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韓明秀在首都幾條繁華的街道轉悠了好幾天,每每看到一座貼著“出售”字樣的房子,他都要進去細看一遍。
半個月後,經過重重的篩選,終於叫她找到了合適的房子。
那房子不是一座,而是兩座。就坐落在東直門的簋街那。
簋街早年是販賣雜貨菜果為主的集市,後半夜開市,黎明即散,攤主以煤油燈取亮,遠處看上去燈影憧憧,故名“鬼市”。
改革開放以來,街上的餐飲業蓬勃發展,很多人也看到了這裡巨大的商機,政府也都積極扶持,還把這裡命名為“餐飲一條街”。
但是,“鬼”字終究不雅,於是政府考慮為鬼街易名。但是老板們怕易名壞了風水,後來有人發現了字典裡有這個音同字不同的“簋”字,並且還和吃能沾上邊,就開始積極宣傳,並且在東直門立交橋鬼街一側的橋頭做了一個“簋”的大銅塑像,於是,就有了現在這個遠近聞名的“簋街”。
當然了,這都是後話。
現在才剛剛改革開放,這邊還沒有發展起來,不過是零星幾座小飯店而已,但那幾個飯店的生意都不錯,已經有了漸火的苗頭。
韓明秀瞅準時機,準備在這兒大乾一場。
她相中的兩座房子,一座三間,一座兩間半,中間還隔著一個三間半的平房。
要是把這兩座平房都買下來,再跟中間那座平房的房主商量商量,把那座也買下來,然後三座房子都拆了重建,建一座豪華氣派的二層樓,光規模和氣勢,就足以吸引顧客前來吃飯。
看好後,韓明秀當即出手,跟那兩個同意出售的房東談妥了價錢,一手交錢,一手簽協議,幾乎沒費什麼力氣,就把兩座平房給買下來了。
這個年代的房子還不貴,即便是首都的門市房,價格也低的可憐,隻比住宅房稍微貴那麼一點點而已。
那個兩間半的房子,她隻花了八千五百塊錢,那座三間的房子,也才花了一萬塊錢。
買完房子,韓明秀又立刻對兩間房子中間的那三間半房子展開了攻勢。
那三間半房子的房東是一對五十多歲的夫婦,兩口子在這房子裡開了一個油坊,專門賣葵花油,豆油和菜籽油。
不過,油坊的生意目測生意不太好,一天也隻有稀稀落落的幾個人進出,看樣子店裡的生意也隻是勉強維持而已。
韓明秀觀察了兩天,才進去跟那對夫妻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那兩口子一聽韓明秀要買他們的房子,立刻把頭搖得撥浪鼓似的。
“不賣不賣,我們家祖祖輩輩靠榨油為生,一直在這兒做賣油的生意,要是把房子賣給你們了,我們可上哪賣油去?沒地方賣油,我們靠啥生活呀?”
韓明秀告訴他們,她可以多付點錢,讓他們到彆處再去找房子,這樣,他們就又有店鋪又有錢了。
可是,那兩口子卻根本不為所動,特彆是那個老頭子,倔的跟個老毛驢子似的。他板著臉告訴韓明秀,這房子是他們老祖宗留下的,他就是死都要死在這房子裡,韓明秀就是給他黃金萬兩,他都不賣這房子。
韓明秀一聽這話,頓時失望不已。
老頭子要是不賣這房子,她那兩座小平房就沒法改成一間大的海鮮館,自己的長遠規劃也就落空了。
難得有這麼合適的地方,這麼合適的房子,韓明秀真的不想就此錯過了啊。
為了讓老頭子同意賣房子,韓明秀一再給他加價,甚至都給他漲到一萬五千塊錢的天價了,可老頭子還是不同意。
最後,韓明秀見實在說不動老頭子了,感到也無計可施,才失望的回家去了。
之後的幾天,韓明秀忙著給那兩座新買的門市房辦過戶,忙著再去彆處看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