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1 / 2)

大宋第一衙內 素衣渡江 15710 字 9個月前

第131章

過了兩國界河白溝,就是涿州,再往前走,就到了幽州城。這裡在後世可是帝都,如今在遼國手裡,他感覺有點微妙。

高銘等人進入了幽州城,走在去往宋國使館的路上。

他聽到王黼悄悄跟其他官員交頭接耳,“你看這些招牌仍以漢文居多,可見這城內仍是漢人控製,他日若是能回到大宋手中,並不難治理。”

高銘暗暗撇嘴,這幽州、雲州和下轄的州府在遼國手裡一百多年,早就形成了契丹人、奚人、漢人混居的現狀。

雖然仍舊以漢人居多,但這些漢人在遼國生活多年,本質上就是遼國子民。

甚至後來,宋代攻打幽州城的時候,遇到了激烈的抵抗,這些漢人在幽州城,賦稅少,還能販賣私鹽和各種物資,生活好極了,並不願意回到大宋治下。

當然,宋朝廷收回幽雲地區後,政策也有很大問題,想清理掉城內的契丹人和奚人,原本統治就搖搖欲墜,更加不得人心。

所以就算拿回幽州城,如何叫各族相安無事的歸順大宋統治也是個問題,況且現在八字還沒一撇呢。

但是,縱然如此,拿,肯定還是要拿的。

至於幽州為何這麼重要,它三麵環山,有天然的守城關隘,尤其是北麵,山嶺險峻,守住這裡,外麵的人輕易彆想進來。

幾百年後,另一波女真人就被攔住,如何也進不了,要不是出了個叛徒,打開山海關的大門,不知要多少年才能敲開大門。

所以幽州地區好比一座宅院的門房,上麵的山海關好比牢固的大門,現在大門和班房都在遼國手裡,等於遼國直接進了宋國院子了。

隻能以歲幣換平安,不要遼國發兵南下打穀。

如果能拿回幽雲地區,將契丹和女真擋在關外,不說高枕無憂了,至少日子能比現在過得強上數倍。

不過,願望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幽雲地區對大宋重要,對遼國何嘗不重要。

有了這個地區,遼國可以俯瞰整個中原,且此處沃野千裡,生活富庶,是遼國收稅的重鎮,除非亡國,否則遼國也不會將幽雲地區還給大宋。

高銘歎氣,想拿取幽雲地區,無異於虎口拔牙。

那禮部官員則小聲道:“可是,我看這街上契丹人打扮和胡人打扮的也不少,剛才聽了路人說話,有漢話,但也有各種語言,我看三四種總有了。漢人也沒想象的那麼多。”

兩人嘀嘀咕咕的談論著。

“彆的我認不出來,但是頭頂頭發剃掉的,是契丹人,那叫髡發。”

“呃……也真是不好看啊。”

高銘此時看到一個髡發的人從身邊走過,的確頭頂是禿的,而兩側和後麵則長長的垂下,十分像日本的武士月代頭披散的樣子。

他心想,想必梳這樣的發型,原理都是一樣的,就是為了戰鬥的時候,頭發散開也不擋住眼睛影響視線,所以乾脆剃掉了前邊和頭頂的頭發。

其實……怕遮擋視線,弄個劉海或者用網巾不就好了麼。

宋朝這歲幣也快運送了快一百年了,流程早成熟了,在幽州城有專門接待宋朝人員的使館,裡麵有契丹官員跟宋朝的接待人員。

高銘他們和每年來送歲幣的前輩們一樣,住了進去了。

高銘他們從涿州出來就沒怎麼好好休息過,這會,他看到房間裡的床,就往上一趴,“可累死我了,終於到幽州了。”

這時,花榮躺到他旁邊,將胳膊搭到他肩膀上摟著他,“好在王黼沒再出狀況,要不是他也不用在滄州耽誤那麼許多天。”

“他敢?!他

要是再生事,這一次說什麼也得喂他喝點藥湯。”

王黼自打被高銘灌湯之後就老實了,進了遼國境內尤其安分,可能也是認命了,都到遼國境內了,想回去也難了。

“你累了的話,就睡吧,我不跟你說話了。”花榮道。

高銘閉上眼睛,心想再往北走,出了幽州城,到了關外,連這樣的使館都沒了,怕是要睡帳篷。

所以不要浪費機會,能多享受一會是一會。

往花榮懷裡挪了挪,闔眼休息,他漸漸入夢,突然間他聽到門外有吵嚷聲,賴唧唧地道:“誰啊?我看他們還是不累,還有力氣鬨騰是不是?”

作為團長,高銘這一路管成員生病吃飯吵架,大事沒幾樁,雞毛蒜皮的事情卻不少。

他聽花榮道:“你彆動,我去看看。”就拿袖子蓋住臉,繼續迷糊。

很快,他聽花榮道:“你快起來吧,好像是遼國那邊來人了,王黼正在應對。”

高銘猛地一驚,睡意全無,騰地坐了起來,將自己壓皺的衣裳抻了抻,就下了樓,就見一樓大廳內,已經站了許多人。

除了大宋這邊的使團成員外,還有一群沒見過的人,看穿衣打扮,毫無疑問是契丹貴族。

為首的一年輕人戴著襆頭樣式的帽子,繃著臉,用流利的漢話道:“你們的正使怎麼還沒來?難道要我去請嗎?”

被質問的王黼此時看到高銘跟花榮從樓上下來,忙道:“來了來了,那個就是我們的使節了。”

年輕人打量高銘和花榮,“高的還是矮的?”

此時高銘已經走下樓梯,笑道:“我就是正使高銘,敢問尊下是?”

王黼介紹道:“這位是南樞密院知事耶律大石。”

剛才此人已經介紹過自己,王黼怕再叫人家自我介紹叫人家不愉快,於是忙先開口。

遼國的官員除非是漢人,否則不是姓耶律就是姓蕭,但漢人彆想進中樞權力機關。

高銘一聽對方是耶律大石,不禁一愣,他對遼國的曆史了解不多,但這個耶律大石他還是知道的,因為他在天祚帝耶律延禧的遼國滅亡後,帶領一批人馬跑到西邊開辟了一個西遼,稱霸中亞,影響十分深遠。

有多深遠呢,比如俄語中稱呼中國的發音就是契丹。

但現在的耶律大石年紀隻有二十三、四歲,沒到開拓宏圖霸業的時候。

此時的他,隻是個被皇帝派來接待宋國使團,但使團遲遲不來,叫他在幽州苦等的搓火官員。

耶律大石盯著高銘,“你現在知道我是誰了,你是不是要解釋一下,為什麼今年的歲幣送來的如此之晚?”

他的語氣不善,滿是責怪。

旁邊的契丹侍衛們,也都各個將刀柄握著,凶悍地看著高銘。

耶律大石繼續道:“而且,你們到了,為什麼不主動到幽州官府找我們遼國的人解釋,還得我上門主動來見你們?”

你是十萬個為什麼啊?高銘心道,其實他也知道,耶律大石這麼問,就是想要一個態度,那就是宋國你們是不是看遼國內憂外患,有了不服之心。

“這個說來話長了。”

耶律大石逼問道:“有多長?長的話就短說!”

高銘笑道:“咱們一邊吃酒一邊慢慢說吧。我從南邊帶來了好酒,不嫌棄的話,大家開一壇嘗嘗。”不誇張的說,這酒名字叫做含笑七步倒,一喝就醉,走不出七步,醉倒的時候嘴邊還帶著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的微笑。”

王黼聽了,心裡咧嘴,含笑七步倒,你這是蒙汗藥吧。

耶律大石指著高銘對旁邊的侍衛們說了什麼,引起他們一眾發笑。

此時一個會契丹語的禮部官員在高銘耳邊道:“他跟周圍人說

您吹牛。”

其實這人不翻譯,高銘也猜得到。

事實是,他確實吹牛了,但是不吹牛,怎麼用激將法將耶律大石拽到酒桌上。

“是不是吹牛,喝喝不就知道了。”

耶律大石哼笑道:“那就試試你們南邊的酒。”

高銘趕緊叫人上菜,並叫時遷等人去車上取酒。

在等待上菜的時候,高銘命人取來一個錦盒,雙手遞給耶律大石,“久聞遼國有一個精通契丹語和漢語的耶律大石,我一直想見上一麵,沒想到上天如此垂眷我,才到幽州就與君相見。”

這個句式裡,精通部分和名字部分可以任意替換成事和人,比如久聞遼國有一個精通騎射的耶律某某。

千穿萬穿馬匹不穿,沒道理遼國人就免疫。

果然耶律大石臉色緩和了點,打開麵前的盒子,“這是什麼?”

“因為敬仰仁兄,所以我出發前特意準備了一份薄禮,乃是我朝文人墨客的詩詞,被我搜錄整理成冊。”

這本詩集可是精裝典藏本,硬木外殼,金漆寫字,內頁上等好紙,叫聖手書生蕭讓精心謄寫。

在欣賞優美詩詞的同時,亦可欣賞書法。

高銘並非特意送給耶律大石,隻想在遼國境內,逮個精通漢語的就吹捧幾句,贈給他。

如今國際局勢變幻莫測,在遼國多個能說得上話的人,說不定就有用。

耶律大石隨手一翻,雖然隻粗略看了幾眼,但已被上麵看到的詩句所驚豔。

立國二百多年,契丹也步了其他草原民族的後塵,那就是躲不過的漢化命運。

誰不愛精致的生活方式和優美的詩句呢。

契丹上層貴族中精通漢學的不少,但耶律大石是其中翹楚。

幽州也有賣南方的詩冊的,但難免有雕版時的錯誤,且質量參差不齊。

如今南人送來一本精選詩詞,正對他的胃口,當時心下對高銘這個宋人印象好了幾分。

但表麵上裝作淡然的樣子,交給旁邊的侍衛收好,對高銘道:“多謝你的禮物。”語氣已經不像剛才那樣咄咄逼人。

這時菜肴相繼端上來了,宋國這邊是一正使高銘,兩個副使花榮跟王黼,遼國那邊是耶律大石,跟另外兩個官員,隻是除了耶律大石外,其他兩個漢語不是很好,鮮少說話。

等時遷將從宋國帶來的酒搬到桌上,高銘就叫人將酒盞都撤下去,改成豪爽的大碗,每個人都滿了一杯,先端起來敬耶律大石,“勸君更進一杯酒,走遍天下皆朋友,我先喝為敬。”說罷,仰頭就一大口。

耶律大石見高銘這樣弱不禁風的南人都是一大口,自然也不含糊,仰頭咕嘟咕嘟就是幾口,旁邊的兩個契丹官員也都敞開肚子喝。

但這三人幾口下肚,就都愣了,動作有點僵,因為三個人都嘗出來這酒跟以前喝過的非常不一樣。

辣,真辣,夠勁兒!

除了耶律大石外的另兩個官員眼睛一亮,吐出一口氣,彼此用契丹話交流,還不停地點頭。

耶律大石挑眉,哈哈笑道:“不錯,真是不錯,好酒!我剛才還以為你吹牛,原來真的有這樣的好酒,雖然達不到七步倒的地步。”

王黼見耶

律大石讚不絕口,於是自己也喝了一口,當即五官走位,縮成一團,要不是有契丹人在場,準一口吐掉,勉強噎下去後,臉色當即變得通紅。

耶律大石見他這般,笑道:“我懂了,你們宋人喝了真的是七步就倒。”

高銘對耶律大石道:“我們這個王副使,家在南方,終年不下雪,氣候濕熱,喝不得這種烈酒。”

耶律大石很好奇,“你們宋人喝不得這種烈酒,為什麼還要釀造這種烈酒呢?”

“實不相瞞,正是為了你們這個我們大宋的兄弟國釀造的。”高銘舉起酒碗,“來,為了宋遼友誼乾杯。”

雖然宋朝給遼國輸送歲幣,但正式文件上,兩國是兄弟國,皇帝按照年齡大小稱兄道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