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是……”
“咦?你們看看論榜,似乎有人在挑撥離間,中傷總督大人。”
眾人紛紛拿出官印,前往論榜查看。
論榜之上出現一篇文章,題為“當年的世家對賭,當蓋棺定論”。
看到這個題目,許多人才驀然想起,當年方運還是舉人的時候,曾經與妖界眾聖對賭,後來引發人族內部紛爭,妖界眾聖違約,要提前殺死方運,但人族各世家的賭約卻沒有中止。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宗家的一個進士,他先指出過了大年初一,賭局就已經分出勝負,那些當年押方運會勝利的世家,理當把所押財物儘數賠付。
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篇文章引發了眾多讀書人的回憶,於是許多讀書人開始曆數方運的傳世戰詩,發現最終也隻有十四首。
分彆是《擒王》《石中箭》《風雨夢戰》《夜襲》《白馬豪俠篇》《寶劍吟》《龍劍詩》《紅塵殺》《泉園觀水》《玉門關》《定海誌》《大漠夜馬》《月刃行天》和《破樓蘭》共十四首。
很快有人發現,若是不隻算“戰詩”,那有傳世之能的還有《水調歌頭》和《廬山局》等,足以湊上十六首傳世。
但是,對於“傳世詩詞”還是“傳世戰詩”,許多讀書人展開了討論甚至爭執。
一方人認為,定下十六首傳世成天下師的是半聖董仲舒,那時候人族並沒有過於重視戰詩,董聖自然不會強調是傳世戰詩,所以隻要創作十六首傳世詩詞,即便不是戰詩,也能成為天下師。而雙方賭的是方運是否能成為天下師,理論上,方運並沒有輸。
更何況,在人族的著作中,一些書籍明確寫著,當年董仲舒說的是“傳世詩詞”。
反對的一方認為,當年董仲舒最先說的是“傳世戰詩”,雖然有書籍記載是“傳世詩詞”,但超過九成的書籍寫的是“戰詩”。
反對方同時認為,當年賭的並非是“天下師”,而是方運能否完成十六首傳世戰詩,無論董仲舒當年說的是什麼,都不會影響此次賭約。
一些人找到董聖世家的人詢問,董聖世家的人全部諱莫如深,因為一旦說出確切的答案,必然會得罪另一方,沒準會把董聖氣得聖魂降臨。
還有一些人想找方運與妖界眾聖的賭約原件,可惜無論如何也找不到。
雙方都沒有足夠的證據,於是論榜上再度因為方運開始大戰。
沒過多久,那個宗家進士突然再度發文,這一篇文章更加激烈,竟然在論榜上詢問陳聖世家家主,今年到底要不要把荒城古地的第六十三城賠給宗家,他代表自己要賬來了。
許多人這才記起,當年陳家與宗家賭的極大,各拿荒城古地的一座城市當賭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