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運緩緩道:“我用最通俗的語言說,讓普通人去做什麼,能讓他們創造更多的價值與財富,或者說力量?”
在場的大儒們隱約明白方運的意圖,雙眼發亮。
方運微笑道:“這個問題,我知道答案,但我不說。我們討論第二個問題,新技術。這個新技術,其實包括兩個方向,所有的戰詩詞、兵法、新的繪畫方式等等,都是新技術,但創造這種新技術的過程往往需要靈感,任何人都難以掌控,所以,我們暫且忽視這種新技術,我們隻提目前對戰爭作用最大的新技術,嗯,想必大家都明白,是工家技術。”
許多大儒輕輕點頭,工家技術已經與戰詩詞和兵法一樣,成為人族左右戰鬥的強大力量之一。
“如果我們仔細回憶便會發現,工家技術每一次飛躍,都是由驚才絕豔的天才突破,但實際上,在每一次突破之前,相關的技術都在以幾乎微不可查的速度慢慢積累,若是沒有漫長的技術積累,再天才的人物也完不成技術的突破與飛躍。說到這裡,我的目標已經呼之欲出,我們無法掌控天才的突破,但我們可以加快技術的積累!”
許多大儒呼吸變粗。
方運微笑著繼續闡述自己的觀點。
“我們再往曆史的源頭看,去追溯我們的先祖。一開始,我們的先祖隻懂得采集食物和狩獵,但由於工具落後,而且不是每一個采集點和狩獵點的資源都取之不儘用之不竭,所以,我們的先祖的實際收獲非常有限。食物有限,就無法讓族群擴大,甚至萬界各族群的初期都有過這樣的階段,利用各種方法控製人口數量,比如殺死弱小的孩子或老人。”
“後來,人族學會了種植糧食,學會了畜牧,能養活更多的人,所有人不必都去獲取食物。於是,人們有新的需求,衍生出種植和放牧之外的行為,比如需要保存食物,就有了製陶;比如需要保護族群,更好地收獲食物,就有了冶煉金屬;比如記錄,比如管理,比如祭祀,等等等等。”
“從我們先祖的行為可以發現,實際上,技術提升了人口,而多餘的人口又反過來促進技術的進步,新的技術再次提升人口數量與人口質量,如此循環,相輔相成,時間久了,人族便發展成我們現在的樣子。”
“我們用什麼去加快技術的積累?拋掉原始的手段,放棄自然的過程,我們要人為推動這個過程,我們主動加大對技術的投入,我們要調動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來促使新技術快速積累,從而加快技術飛躍與突破!實際上,隻要聖院和十國進行調配,我們並不缺物力,我們缺的是人。”
“回到之前的問題,我們把更多的人力用在種植糧食上好,還是送入工坊增加人族的技術積累更好?農夫和工人,誰更能加快技術積累?”
沒有大儒回答,因為答案顯而易見。
直到此時,農殿、工殿與刑殿的閣老才徹底明白方運的真正意圖。
方運望著正在不斷思考推演的大儒們,十分平靜。
曆史是最好的老師,過去是最好的先生。
那個著名的羊吃人圈地運動,就是最好的例子,一部分人為了獲得豐厚的收益,用卑劣的手段奪取農民的土地和物產,逼農民進入城市。
這個例子不光彩,也充滿了血腥、貪婪與罪惡,但卻能讓人學到很多。
羊吃人的本質,就是高級階層犧牲低級階層,掠奪低級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