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過年正月這陣子就不一樣了。
過年就是休息的時候,基本上所有人都是閒著的。
這個時代的鄉下,能夠娛樂的項目也是少之又少的,去廟會的人一定很多。
隻要有人去玩,去擺攤子就會有人光顧。
人流多的地方,就是做生意的好地方!
沈河說道:“我看廟會能賣不少,這個廟會是幾個公社一起組織的,規模不小,周圍的人都能去逛,比大集上能好賣。而且,廟會不止一天,一共開三天呢!我看也不用擔心貨夠不夠。過了臘月,大集上賣布料的生意未必能那麼賺錢了,我看還是得等縣城那邊的市場攤子,不知道宋元哥那邊啥時候有消息。”
沈河說的沒錯。
鄉下人的消費水平有限,沈家的布料生意之所以能那麼好,也是因為趕上臘月這樣的特殊的時候。
逢年過節的,再怎麼窮也得添一身衣裳。
可過了臘月,鄉下人也過了購物的季節了。
不過年,誰天天做新衣服呢?
所以,沈河也由此推斷,在鄉下這邊做買賣,廟會基本上是最後賺大錢的機會了。
而布料的生意想要長期的發展,就必須要進城裡去,依靠縣城的市場。
畢竟,縣城裡的人口,都是拿穩定工資的工人,比農民有錢多了,生活水平也高很多,更有消費能力。
沈河這人不是死腦筋,因為喜歡做買賣,也願意花心思去琢磨。
聽了沈河這個話,沈家的兒媳婦們才放心起來。
經過這些日子做布料生意的經曆,原來在沈家人眼裡不怎麼靠譜的沈河,地位也上升了不少。
宋秋芝和王梅香覺得沈河現在也是有本事了,跟沈文也差不多了。
不是每個生在鄉下的人,都擅長當農民。
人隻有在自己適合的領域,才能閃閃發光。
沈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