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家一起都過一樣的日子,你個體是過的啥日子?
隻要聽到個體,這個時代的人的慣性思維就讓人覺得不是好事兒。
好像個體都是活不下去的 ,隻有大家聚在一起,才能活呢!
就算是聚在一起,活的不怎麼樣,飯都吃不飽,衣服也穿不暖,這群人還是覺得一起好。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當然也是因為大家都沒見過什麼世麵,對於新興的食物了解不足。
不知道個體戶才能讓人有生存下去的動力。
個體戶,給自己做的買賣,賺的錢,大部分都是自己,這是多大的動力?
能乾個體戶,賺到錢了,當然就不會再去生產隊去磨洋工了。
這個世界上,要是有一半的人去做個體戶,都是為自己的生存奮鬥,那市場就會超級有活力。
當然了,這些最基本的道理,周大娘和周青這種見識的人,是不可能懂的。
就在短短的十幾分鐘之前,個體戶這三個字, 對於他們來說,還是一個很陌生的詞彙罷了。
可是,、短短的十幾分鐘,他們在旁觀沈家的這個小吃攤子的買賣,入賬,簡直覺得自己的三觀都被顛覆了。
周青這人很懶,也沒讀過幾天書。
不過,他小學最基本的簡單的算術題,倒是算的很明白。
這會兒,他就盯著宋桂蘭收錢的手。
他知道,這個小吃攤子上的套餐,賣出去一份兒,就是三四毛錢。
就算都是三毛錢一份兒,他們觀察的這十幾分鐘,宋桂蘭已經收了差不多一百來份兒的錢了。
他們進入市場裡,這個小吃攤子早就開始賣了。
現在看了這麼一小會兒,就是最少三十塊的進賬。
天哪,要是全都賣完了,那這一整頓飯的功夫,要賺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