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端地,嫻玉心裡平白生出那麼一絲憂慮,好像要有什麼事情發生。
“額娘,額娘,快點回去吧。”
被他們扯了扯,嫻玉回過神來,牽著他們回到府裡,隻是內心深處依舊不安。
小孩子精力旺盛,陪他們玩了好久,嫻玉都累得半躺在小塌上,兩個孩子還非常有精神地在那玩捉迷藏。
“咦,我抓到你了。”
弘音蒙著眼睛,高興地大喊道,摘掉布帶,結果卻發現抓錯人,頓時悶悶不樂。
“大哥,你怎麼也不出聲,都不告訴弘音。”
原來是弘晏回來了。
他長高了許多,身形漸漸修長,唇紅齒白,是個少年郎了。在康熙身邊待久了,為人處事愈發成熟,大大方方的。
捏捏弘音的小臉蛋,“好了,彆瞪著眼了,大哥給你帶了一些點心,快去吃吧,不然可能就被弘晞吃完了。”
這還得了。
”謝謝大哥,大哥真好。”說完,弘音小人兒飛奔出去了,一晃就沒看到人了。
“你倒是疼她,這個小妮子,性子被你們寵的嬌縱極了,我都擔心她將來無法無天。”嫻玉笑著說道。
弘晏走了過來,靠著額娘坐著,背挺的直直的,“額娘,弘音可是我們的小妹妹,可不要多寵著一些?額娘也是疼愛她的,從不拘著她,順應天性就行。”
說著,弘晏人小鬼大,像個大人一樣長歎一聲,“我跟在皇瑪法身邊這幾年,看著皇瑪法縱橫朝堂,意氣風發,掌控天下。
我們大清向來與蒙古部落結秦晉之好,先前是皇瑪法的公主們陸陸續續地出嫁了,現在輪到皇伯伯他們的格格了,我擔心有一天遠嫁的命運會落到弘音身上。”
這倒是說中了嫻玉的心事,拍了拍弘晏的肩膀,“現在弘音還小,不用操心這些事情。你和你阿瑪好好表現,為皇阿瑪辦事,多立功勞,將來也好出力將弘音留在京城。”
聽了這話,弘晏這才喜上眉梢,高高興興地說著他在宮裡的那些趣事。
嫻玉臉上笑著,其實內心深處還是擔憂不已,弘音和彆的格格不一樣,她是龍鳳胎,寓意吉祥,在滿人看來這是吉兆。
如此一來,那些蒙古部落的王爺定會看中弘音,想著求康熙同意弘音嫁到他們部落。
便是太後她老人家都有著這樣的心思,不然不會京城讓弘音進宮,見見蒙古部落的那些小阿哥。
堵不如疏,嫻玉這會子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隻是不管用什麼法子,她都不會讓弘音遠嫁,而是讓她留在京城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
到了晚上,胤禩回來了,給她帶了一個消息,說是隆科多沒了。
早些年隆科多因為李四兒之事被康熙發配到黑龍江,那裡條件艱苦,他一個過慣了奢靡生活的公子哥能夠忍受這麼多年已經很不容易了。
“隆科多現在沒了,今日佟國維在朝堂上痛哭流涕,聲淚俱下,說是想要親自去黑龍江為兒收攏屍骨,讓隆科多能夠入土為安。”
“那皇阿瑪是怎麼說的?”
胤禩應道,“佟國維畢竟是皇阿瑪的舅舅,這樣的要求,符合常理,皇阿瑪自然是答應了。隻是……”
“怎麼了?”
“佟國維說他思兒心切,想要即刻啟程前往黑龍江,皇阿瑪答應了。”
嫻玉頗為疑惑,“這其中有什麼奇怪嗎?隆科多畢竟是佟國維的嫡子,如今就這麼沒了,佟國維自然是心急如焚。”
“你這麼說也沒錯,可我總覺得其中有古怪。”
兩人琢磨了許久,都沒想明白,隻能順其自然,靜觀其變。
日子過的飛快,時光在人不經意間悄悄流逝,轉眼又是一年八月十五人團圓,中秋佳節盛宴。
此時此刻,乾清宮大擺宴席,康熙和太後坐在上首,眾位嬪妃團團圍繞,就仿佛如眾星拱月一般,襯托出康熙至高無上的地位。
皇子阿哥、宗室皇親、朝中大臣都一一入座,時不時地寒暄幾句,場麵熱熱鬨鬨的,和諧的很。
這會子,宮人們端上了各式冷膳、蜜餞點心、果盤。眾人一邊品著美食,一邊欣賞歌舞表演,歡笑一堂。
太子走上前來,滿麵春風,,舉起酒杯,笑著說道,“皇阿瑪,兒臣敬您一杯酒,願大清氣運昌隆,四海晏平。”
“好。”
康熙大笑,很給麵子地喝了這杯酒,誇讚太子近些日子辦事踏踏實實,頗有長進。
“皇阿瑪謬讚了,兒臣愚鈍,還需要多向皇阿瑪學習。”太子謙虛地說道。
就在眾人歡聲笑語的時候,佟國維突然出現了,不僅如此,他還帶著一群親兵。
刀光劍影,氣氛瞬間凝滯了。
見狀,康熙怒道,“佟國維,你這是要做什麼?”
作者有話要說:備注:“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出自南宋蔣捷的《一剪梅·舟過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