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康熙心血來潮,去了鹹安宮看望太子。
父子倆沉默地對視了許久,誰也不出聲,仿佛還在無形地較著勁,心裡頭都憋著那一股氣。
最終,還是康熙長歎一聲,念叨,“胤礽,朕沒有想到,你我父子居然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朕原本以為,隻要悉心培養你,將來有朝一日,你會繼承朕的大業。”
胤礽苦笑,低著頭,“兒臣現在這樣挺好的,平靜的生活,沒有人打擾,安安穩穩的,不用再戰戰兢兢了。卸下太子這個重任,兒臣輕鬆許多。”
康熙看著胤礽神色平和,整個人氣質也變得隨遇而安了,不像從前那般總是愁眉苦臉,眉宇間總有一股戾氣。
“胤礽,朕沒有想到我們會走到兵刃相見的地步,你竟然逼宮造反,犯了朕的忌諱,朕又豈能輕饒你?
如今,老大已經被朕拘禁在府,他私底下行鎮魘之術,詛咒於你,膽大妄為,被朕革了爵位。”
說著,康熙臉色頗有些難看,“你和老大是朕最疼愛的兩個孩子,可如今,也是你們讓朕失望極了。痛心極了。”
胤礽嘴角微挑,直白地說道,“皇阿瑪,也許,這便是最好的結局。我和大哥從小得到您太多的偏愛,誰也不服誰,非要爭個輸贏。如今這樣也好,我們兩個誰也沒有贏。”
聞言,康熙心裡說不出什麼感受,罷了,罷了,就這樣吧!
這時,胤礽眼神直直地看著他,詢問道,“皇阿瑪,兒臣想問一下您,現在兒臣已經被廢了,您準備立誰為太子了?”
見康熙久久不回答,胤礽也不惱,自問自答,“兒臣以為,眾位皇子阿哥當中,論本事,能夠被兒臣看的上眼便是老四和老八。
不過老四做事太嚴苛,性子急躁,吹毛求疵。倒是老八手段圓滑,八麵玲瓏,善於應變。可惜老八自個心裡沒有那個想法,可惜啊!”
知子莫若父,康熙眼神微眯,“胤礽,你到底想要說什麼?”
“兒臣想說,老八是帝王之才,他的兒子弘晏也是一眾皇孫當中的佼佼者,聰慧伶俐。
若是皇阿瑪不像再發生兒臣這樣的悲劇,可以立一位年幼的阿哥或者皇太孫,這樣您照樣還能執掌江山,揮斥方遒。”
“胡鬨!”康熙怒吼一聲,“你待在鹹安宮,靜思己過,其他的事情不用你操心了。”
說完,康熙拂袖而去。
然而,正當他準備離開的時候,胤礽突然詭異地哈哈大笑,說了句,“皇阿瑪,小心德妃啊!”
什麼意思?
康熙不明白,可當他回頭疑惑地看著胤礽,胤礽卻淡笑不語,這讓康熙心裡頭愈發疑惑不解了。
德妃?
德妃怎麼了?
康熙越想越不明白,在他心中,德妃一直是那個善解人意的柔弱妃子,家世低微,隻能靠著他才能在後宮生存下去。
而且德妃一向溫溫柔柔的,對他是尊敬有加,對孩子們也是極其貼心地照料著。
為什麼胤礽要提及德妃呢?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康熙讓人仔細地查一查德妃,尤其是讓人盯著永和宮的一舉一動。
乾清宮早朝,一眾皇子阿哥和滿朝文武大臣都聚集在此,商討國事。
這時,突然有一禮部侍郎走上前來,進言道,“皇上,國本不立,則江山難安,社稷難穩。臣懇求皇上選舉賢能,早日立儲。”
“臣懇求皇上選舉賢能,早日立儲。”大臣們異口同聲地說道。
康熙大笑,“好,好,眾愛卿說的有理。既然如此,你們便從皇子阿哥當中舉薦一人,呈上匿名奏折,朕定會細細思量。”
“是!”
康熙的三言兩語,可是激起一片浪花。
底下的胤祉都要按耐不住了,現在老大和胤礽都倒了,他便是皇阿瑪名正言順的最年長的皇子。
儲君之位,他勢在必得。
這般想著,胤祉私底下給朝中大臣送了許多重禮,多加拉攏,予以重諾。
不單單是胤祉,便連一向沉穩的胤禛這會子都有自己的心思,回到府裡和門人商量許久,才勉強壓抑住想法,而是轉而讓親信都投了胤禩的名字。
至於胤禩,他正在府裡和嫻玉逗逗孩子,吃喝玩樂,根本沒有想過要去做什麼。
“嫻玉,你說,皇阿瑪會不會真的聽從大臣們的意見選定儲君呢?”
嫻玉搖搖頭,跟他說了說曆史,“如若我猜的沒錯的話,皇阿瑪應該隻是試探罷了,他可沒表態一定會從大臣舉薦的人當中選定太子。”
“確實如此。”胤禩回想了早朝上皇阿瑪的神情,點頭應道。
“罷了。”胤禩笑笑,將嫻玉攬在懷裡,“這些事情都與我們無關,我可沒有想過那個位置,誰想要誰就拿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