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神仙(2 / 2)

東家[民國] 張大姑娘 7225 字 9個月前

“老二這癮頭上來了,也罷,不賭不鬨不過壽,且鬨去吧,過來癮頭就行了。去冬雪薄,水頭少,現如今才這場雨下來,濕得了地皮解不了旱,秋棗兒要豐收了,栗子怕是不行。等明兒找人來,把棗樹修剪好,又是一個進項。”

她一句一句細細的囑咐,家裡坐定的安家菩薩一般,老大指望不上,老二草張飛一樣,總是鬨著外麵去,家裡俗物一概不管,她也隻跟媳婦兒說說。

“咱們王家,攢下來四百畝田骨不容易,可著青縣找找去,這樣的大戶出不了幾家,是祖宗攢下來的福氣,你不需要費多大的心神去攢田骨,隻管著動動嘴皮子收錢就好了。”

四百畝的田骨,這是上百年幾代人的積攢,人多地少,她丈夫在的時候,四五十年才攢下來三十畝的田骨,已經是能乾多勞了。

大奶奶還是立在那裡,小腳兒尖尖著地生疼的,怕站不住想歇歇,“媽,您該餓了吧,我去灶上給您吃口熱乎的吧。”

老太太不知在想什麼,沒說話,大奶奶就退出去了,坐在灶頭上,利索的乾活兒,不能放大油的,老太太的規矩,平時是不能多費一點兒錢的,也不能無味寡淡的,不然要說媳婦兒灶上功夫不行,得磨。

火光映著大奶奶的臉,她不高也不矮,正好彎腰對著窟窿眼放進去柴火,大概二十歲出頭的年紀,灰色的衣裙,油光的發髻後麵彆著一根銀扁方,不醜也不算漂亮,因此大爺總是帶著許多不滿意。

對她,也對這個不夠浪漫的地主家庭。

他的書裡總是杏花春雨江南,煙花三月揚州,浪漫的像是今晚朦朧的月亮,但是他看不見今晚的月亮,他腦子裡裝著的是海上生明月,大奶奶想起來自己的丈夫,覺得是畫上的人,書裡麵的神。

總是平靜無波的麵相裡麵,想起來丈夫,想起來孩子,教她渾身暖意,渾身都有乾不完的勁兒頭,哪怕是處處挑剔立規矩的婆婆,她也覺得好,這樣的規矩人家,再沒有比守規矩更讓人安心了,所以她願意聽婆婆的規矩。

也願意半夜一個人在這裡忙活著,切著細細的麻油兒鹹菜絲兒,現做的韭菜餡兒烙餅,她的小腳兒也不覺得束的慌了。

等到雞打第一聲鳴的時候,夜色在漆黑裡麵透出來一絲藍光,她才端著茶盤兒進來,老太太吃第一口,先說一句,“怎麼放雞蛋的?”

“是,怕您牙口不好,放點雞蛋軟著吃。”她覷了一眼婆婆,又去燒熱水,屋子裡麵的活兒,終年瑣碎且熬人。

桑姐兒從大奶奶進門就醒了,掀開被子下來,自己摩挲好夾襖穿著,“媽,我也要吃——”

老太太沒想到她醒著呢,忙招呼她來,有孩子啊,家裡就熱鬨,她自詡從來不輕視女孩兒,所以喊著桑姐兒去學字兒,上學堂去,她吃了看不懂賬本子不識字兒的苦。

“乖孩子,你怎麼這樣的乖,一個人睡覺,餓了要吃飯的啊,來,我給你晾晾。”老太太的好臉色對著孫女總是有許多的,看著孫女想起來孫子就更多了,體貼大奶奶,“元熊也要醒了,你去看看他,也歇口氣,伺候一天了你也累了。”

“媽,不累,我先去了。”大奶奶掀開簾子出去,扭頭看著窗戶上桑姐兒的燈影兒團在一起,跟個陶娃娃一樣,敦實可愛,聲兒透出來,跟老太太一字一句的講,“先生不讓去上課了,說是亂的很,德國的大毛子在東邊打仗,先生生了氣停課了。”

“大毛子打仗,先生生什麼氣?”

“先生說愛國。”

老太太理所當然的太了解這些書生們了,“這當先生的啊,就是擰巴,一根筋,要是真生氣啊,去東邊跟大毛子們打去。”

又想起來謝先生文弱的身體,想是打不過,“毛子渾身都是毛,吃人呢,骷髏眼,謝先生還是不去的好。”

去了給人吃了怎麼辦,“咱們啊,本本分分的過日子,什麼大毛子二毛子的,不相乾,不就是愛貪便宜嗎?前年院子裡的杏兒,多了吃不了,我讓人送了幾筐去給那些洋神仙,他們高興的念菩薩。”

桑姐兒吃的鮮香,鼓著腮幫子糾正,“他們不念菩薩,他們念這個——”在胸前腦門子上比劃了一下,“主啊——耶穌的”

“耶穌有韭菜酥餅好吃嗎?”

“大概是沒有的。”桑姐兒搖搖頭。

她去過教堂參加聖言會,發糖呢,王乃寧抱著去看熱鬨,捂著她的眼睛不給看,說洋神仙的眼睛藍琉球的勾著小孩去地獄,能勾魂呢。

但是洋神仙的糖還是可以吃的,所以她沒見過什麼樣兒,隻得了一塊糖還有一本書。

書上畫著一些國外的落魄神仙,王乃寧看了像模像樣的說比不過小人畫有意思,但好歹是本書,便塞到書架子上去了。

他瞧著釘在架子上的那個人,回頭跟老太太說了,說洋人真受罪,日子難得很,比咱們難多了,連帶著洋神仙也不如玉皇大帝氣派。

老太太心善的很,院子裡有顆紅豐杏樹,果肉橙黃細嫩,跟本地杏兒不一樣,年年果子多到吃不完,送教堂那邊去發善心去了。

也不知道東邊怎麼打起來了,好像是打敗了,就是跟這些洋神仙有關係,她隻管家裡,“今天彆出去玩兒,也不許去找先生問,你愛問我是知道的,跟弟弟玩兒,你要是聽話——”

她笑眯眯的從大衣襟裡麵掏出來一片黃燦燦的金鎖片兒,棗子兒大小,帶著紅繩兒,老太太細細的給她戴上掖到衣服裡麵去,“這個啊,就給你,你藏好了,外麵彆給人看見了,不然要搶你的呢。”

不管什麼年成,黃白之物不外露的。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她抱著老太太的胳膊犯親香,“我跟奶奶最要好了,是家裡最喜歡的人,您長命百歲,我就是您的小跟班兒,一輩子跟著您。”

她總會活學活用,跟著先生拽文咬字兒,老太太隻當是好話兒,知道她愛看新鮮,“等著杏兒熟了,你再去送兩筐去給毛子吃,他們可沒吃過好東西,到時候你清楚明白看看長什麼樣子,大概跟猴兒一樣。”

誰又能想到,那棵紅豐杏兒跟這院子,便成了這催命的火線,早彆人眼中的釘子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