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不僅草船借箭, 還火燒赤壁,三氣周瑜,未來還有空城計和七星燈續命。這些都是虛構的內容。諸葛亮在小說中的形象被神化到了一種空前的程度。】
很多謀士看向諸葛亮的眼神都不對了, 羅貫中到底有多喜歡他啊?都把他描寫成神乎其神的道士了。
諸葛亮有些無奈:“在下真的不是術士,招不來東風, 點不了什麼燈。”
什麼草船借箭火燒赤壁, 給諸葛亮本人都弄沉默了。
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拜師學了法術……
然而, 劉備為丞相感到高興:“這所謂的《三國演義》畢竟是話本,有點虛構情節怎麼了?我看寫得好,要是羅貫中生在大漢, 可以給他個官當當。”
一個謀士見諸葛亮如此出風頭, 有些不滿,含沙射影地說:“主公,羅貫中為何要如此歌頌諸葛亮?難道諸葛亮未來會造-反?”
劉備聞言非常生氣,他向來相信諸葛亮:“胡說八道,誰都有可能造-反,但他絕對不會。”
諸葛亮望著那個謀士, 冷著臉說:“主公是在下的燕昭王和齊桓公, 在下絕對沒有造-反的意思。”
謀士冷笑道:“這可說不定呢?”
諸葛村夫一定會造-反!
緊接著, 便聽天幕說:【其實諸葛亮不是從羅貫中寫書才開始出名的。唐宋兩朝的詩人也多有謳歌他的忠誠。
諸葛亮的社會地位為什麼會這麼高呢?
因為諸葛亮擅長治國理政, 不負托孤重任, 讓劉備的兒子穩坐皇位幾十年。他給政壇再度帶來了一段政治童話,讓人感覺到原來周公這樣的人並沒有絕跡。
“鞠躬儘瘁, 死而後已。”
他讓無數人相信了愛情, 啊不對,信任。】
天幕此話一出,無數懷疑諸葛亮忠誠的人非常震驚, 心中羞愧。
未來主公死了,諸葛亮居然都不造-反?這也太忠誠了!
劉備本來就很相信諸葛亮,聽到天幕說的話,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
他便看著剛剛質疑諸葛亮的人,麵色肅然,下了逐客令:“看來在下的小廟,容不了您這座大佛了!”
謀士掩麵羞愧而去。
諸葛亮心胸豁達,沒有在意這點小插曲,謙虛地說:“我承受不起羅貫中的喜愛啊!”
在那謀士走後,關羽看熱鬨不嫌事大:“孔明,你也不要局促,羅貫中也是喜歡你,才會這麼寫的。”
誰知緊接著,天幕又說:【其實羅貫中也給關羽虛構了很多情節,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斬顏良誅文醜。
其實真正斬華雄的是孫堅。斬顏良是真的,文醜的死因不可考。】
關羽:“……”
他原本就有點紅的臉,此刻更加紅了,再也沒辦法誇羅貫中了,特彆不好意思。
“這羅貫中真是瞎寫,既然我沒有做,怎麼能瞎編呢?如果後來有人看了正經的史書,得知這些事跡是假的,想必會認為我是那沽名釣譽的人。”
關羽瞬間就理解諸葛亮了。羅貫中把他們誇得太優秀,這也是一種煩惱啊!
張飛卻覺得他們太矯情,哈哈笑道:“我覺得寫得不錯啊,不知道羅貫中怎麼誇我?”
結果緊接著,便聽到天幕說:【在《三國演義》中,張飛身高八尺,豹頭環眼,後來還有戲曲送了他一張黑臉,是個長相粗獷的漢子,標準的武將模樣。
其實在史書中,沒有描述他的長相。】
張飛:“……”
張飛氣得直跺腳:“這羅貫中混-蛋!怎麼對你們就是誇讚,就給我一張醜臉!”
....
蜀漢陣營還算好的,畢竟羅貫中對蜀漢以誇為主。
其他陣營的人氣得直跳腳。
孫權咬牙切齒,指著老天,仿佛想把聲音傳達給羅貫中:“羅貫中,再給你說一遍,那是我爹溫酒斬華雄,不是關羽!”
他爹的棺材板都要按不住了!
“又汙蔑周瑜,又亂說我爹,不要叫《三國演義》了,叫《劉備演義》吧。”
他氣得不行,卻又無可奈何,畢竟天幕說了,羅貫中是元末明初的人,聽著就感覺遙遠。
他把辛棄疾和蘇軾的詩詞拿出來安慰自己,還是他倆好,知道誇東吳!
.........
西晉文人陳壽望著天幕,生氣不已,把手裡的竹簡摔在地上:“即使是話本,也不能胡說八道啊,戲說不是胡說,要遵循真實曆史的!”
“諸葛亮不是妖道,周瑜也不是小氣鬼!”
他打小就聰明,熟讀史書,文章寫得非常華麗。
年輕的時候在蜀漢當官,後來蜀漢被晉朝所滅,他又去西晉當官。
可以說,他是三國時代的親曆者。他見過無數英雄豪傑,腦子裡存了無數故事。
時間流逝,英雄死去,故事會被人遺忘。
倘若有一本和《史記》《漢書》類似的史書,那麼這些英雄就不會被人遺忘了。
自從冒出這個想法後,為英雄著書立傳的念頭就在心頭盤旋不去。
如今看完那胡鬨般的《三國演義》,這個念頭在心頭生根發芽,長出參天大樹。
他下定決心,他要寫本《三國誌》,以正視聽!
.........
如果羅貫中知道《三國誌》的作者居然會如此評價自己,一定會大聲喊冤。
“我都說了,我這本書叫做《三國誌通俗演義》,不要把話本當曆史看啊!”
他努力把枯燥乏味的史書寫成精彩紛呈的文學作品,他付出了多少,彆人知道嗎?
光是把三國誌這種紀傳體史書改編成編年體,就超級廢頭發了好不好?
羅貫中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收到了無數三國英雄好漢的怨念。
他自己正高興著呢,幾乎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天幕說他的《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是何等的殊榮?!
而且很多彈幕表示是諸葛亮火燒赤壁,而非周瑜,羅貫中的作品影響力可見一斑。
朋友們皆來道賀:“恭喜羅兄,青史留名。”
“苟富貴,勿相忘啊,哈哈。”
羅貫中家境還算可以,父親是絲綢商人,元末的時候到杭州來做生意。可羅貫中本人對商業不感興趣,浪跡天涯,流連於市井民間,結識了很多戲曲作家。
他的朋友都是三教九流,沒那麼多知識分子的清高,和羅貫中玩得特彆開。
羅貫中心中很高興,嘴上矜持:“我寫的算什麼,我師傅寫得才算好呢。”
朋友好奇地問:“你師傅是誰?”
“施耐庵。”
羅貫中迫不及待地收拾東西,準備給師傅報喜:“不說了,我要去找師傅了,我正在跟他一起編書呢。”
古代是官本位,因為選拔製度,很多文人詩人是官吏,所以地位高。小說家基本沒什麼官運可言,屬於下九流。
明清時期,小說家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不多。
羅貫中這下是揚眉吐氣了。他父親是商人,屬於社會鄙視鏈的尾端,可父親也看不慣他寫小說,覺得這不是正途,要他去考科舉。
誰說寫小說死路一條?
寫小說也能寫出四-大名著!
...........
清代文人曹雪芹聽到羅貫中寫的書是四-大名著之一,閉上眼睛,心裡說不羨慕是假的。
他家裡曾經非常富貴,祖父曾經是天子近臣,深受康熙寵幸。也算是享受了一段風-流的生活,可是雍正年間被抄家,全家人不得不回到北京老宅。
至此,家道中落,窮到什麼地步呢?
曹雪芹拿起了一塊硬得像石頭一樣的饃饃,端起白粥,用粥配著吃,才能艱難下咽。
如今有食物下肚,餓得火燒火燎的胃才緩緩安靜。
這樣的飯食還算少的,要不是今天運氣好,賣了一副字出去,他還不敢吃這麼飽。
生於繁華,終於淪落。
曹雪芹囫圇吞完白粥,繼續寫自己的《石頭記》。
鄰居路過看到了,覺得好笑:“羅貫中的書那是寫得好才能成為名著,就你這模仿《金-瓶梅》的書,還能出頭?彆做夢了!洗洗乾淨,趕快去考個功名才是。”
他語氣尖酸刻薄,可也是在為曹雪芹考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曹雪芹知道他是好意,搖搖頭:“沒想著寫話本出頭,就是寫著玩玩。”
普通人不想考清華北大?難道是不想考嗎?
清朝《欽定禮部則例》規定了,考童生要查祖宗三代。曹雪芹是罪臣之後,過不了政審。
不知內情的鄰居拍拍屁-股走了,留下曹雪芹枯坐寫書。
曹雪芹在紙上寫了首詩:“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寫完之後,曹雪芹深深歎息,日子太寒酸了,他麵黃肌瘦,得了病都得靠硬挺,身體遠不如從前,不知道能不能熬過這個冬天。
他倒是不在乎他的小說能不能出名,他隻擔心自己寫不完賈寶玉和林黛玉等人的故事。
.......
【其實蘇軾也不確定這個地方是不是赤壁,所以在詞中寫“人道是”。
那個地方確實不是赤壁的古戰場,但是蘇軾這麼一寫,這個地方就是了。
現在湖北有兩個赤壁,一個是文赤壁,一個是武赤壁,蘇軾讓黃州有了一個文赤壁。
其實彆說蘇軾的朝代了,就連現代都有很多爭議,總共有20多個可疑的地點。這些城市誰都不服誰,都想把赤壁的古遺址定在自己省。
這也沒什麼稀奇的,有些城市為了爭名人故鄉的名頭,還鬨到了部.委那裡去。連西門慶的故鄉都有5個城市在爭呢。
所以沒必要在乎赤壁之戰到底在哪。
其次,詩人寫詞往往非常考究,生怕寫錯了什麼東西被讀者噴。
蘇軾寫“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嫁”,突出周瑜的風華正茂。
其實周瑜打赤壁之戰的時候,都跟小喬結婚十多年了,怎麼是剛結婚呢?
可是一錯二錯,卻是那麼的精彩,導致後來無數人效仿。
什麼韻律?什麼典故?這些東西重要嗎?寫得開心才最重要!
可以說,蘇軾拓寬了詞這一文體的範圍,是真正的豪放派。】
......
天幕此話一出,很多名人憂心忡忡,後世人這麼閒嗎?連故鄉都要爭?
他們暗下決心,要在書中把自己的故鄉寫得更清楚一點。
彆到時候鬼門大開,他們回到人間,都不知道自己的故鄉被後人挪到了另一個地方。
...
張懷民有些驚訝:“你現在怎麼這麼豪放不羈,你年輕的時候是這樣的嗎?”
蘇軾笑意盈盈,沒有什麼羞愧的意思:“你可能對我有什麼誤解,我年輕的時候就敢亂編典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