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天幕說出:“明太宗也是藩王繼位”之後, 老朱家的人都驚疑不定。
電光石火之間,眾人順著自己內心的猜測,看向自己最懷疑的對象。
朱元璋分封了二十多個朱家藩王, 除了九-大邊塞藩王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太平藩王。
這九-大塞王之中有兩位最引人注目。一是燕王朱棣,二是寧王朱權。
燕王朱棣從小就跟著朱元璋打仗, 驍勇善戰, 名聲赫赫。如今被封在北平,抵禦異族,手下有兵有糧。
除此之外,還有寧王朱權。朱權十幾歲就領著幾萬大兵在北邊打仗,把幾個部落打得妥妥帖帖。更重要的是,他手上有大明最能打的軍隊之一——朵顏三衛。
朝中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燕王善戰,寧王善謀。”
朱元璋將這兩位驍勇善戰的兒子封在最重要的邊境,相當於把大明的生命線交給了他們。
這兩位藩王造-反的話, 成功概率應該是最大的。
於是, 一半人看向了朱棣, 另一半的人看向了朱權。
他們的眼神飽含震驚、疑惑、好奇之情。
寧王被一群留著大胡子的哥哥望著, 一時間接受不能,差點兒被酒嗆著:“你們看我做什麼,不會以為我要造-反吧?父皇,我對太孫的忠誠, 天地可鑒啊!”
朱棣心裡打起了鼓,對於寧王的解釋, 一個字都不信。小十七打小就聰明,不像是朱家的種。聰明人心思多,而且有兵有糧, 造-反太容易了。
朱棣拍了拍寧王的肩膀,一陣唏噓:“我看你死後怎麼去見大哥!”
有朱棣帶頭,其他王爺都麵色憤慨。
寧王欲哭無淚,他沒有造-反的想法呀,至少現在真的沒有!
他為了洗清身上的嫌疑,連忙看向朱允炆,改用親切的稱呼,像普通叔叔一樣說道:“大侄子,你可不能冤枉了你叔父啊。大哥對我們多好,我們到今天都忘不了,我怎麼可能喪良心去造你的反呢!”
不管朱允炆心裡怎麼想,麵上還是和和氣氣:“叔父彆急,且再聽聽天幕怎麼說。”
他的目光掃過所有的王爺,論成功率,寧王造-反成功率最高,但其他王爺就沒可能成功了嗎?
比如燕王朱棣。
氣氛變得劍拔弩張,唯有角落冷清寂寥。
晉王朱棡望著杯中美酒,整個人發呆,左右環顧,有人懷疑寧王造-反,有人懷疑燕王造-反,偏偏他這個王爺無人問津。
明明他的藩地太原很富庶,勢力很大,怎麼大家都忽略了他,他就這麼沒有排麵嗎?
他真的很想享受一下寧王被懷疑的待遇。
具體原因他也能猜到一些。曾經,他在自己的領地乾了不少壞事,惹怒了朱元璋,導致自己的王爵差點被廢。那時候哥哥朱標還在世,多虧他周旋,自己才沒有被廢。
可現在哥哥已經死了,母後也早早去世了,還有誰能勸動朱元璋?自己這個晉王不是特彆穩,起兵的可能性自然不大。
晉王心中歎氣,如果哥哥朱標還在,自己就不會被忽視了。
哥哥死後的第xx年,想他。
他被勾起了手足之情,於是怒目而視:“十七,太孫殿下對你哪裡差了?你怎麼能這麼對殿下?”
寧王被圍攻,頭皮發麻,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好家夥,這造-反的人不會真是自己吧?
緊接著,他們便聽到天幕順口一提地劇透了明太宗的姓名——
【說嘉靖皇帝朱厚熜不孝順吧,他又對父親那麼好,說他孝順吧,他又不怎麼尊敬明太宗朱棣。
如果不是朱棣能乾,他們這一脈還不知道在哪個山溝溝裡摳腳呢。
不知道朱棣知道這事,會不會掀起棺材板教訓這個不孝子孫。】
朱元璋仿佛如夢初醒,冷眼看向朱棣:“是咱耳背了嗎?這人說明太宗是朱棣?”
“朱棣,你怎麼穿了允炆的黃袍啊!”
寧王:“……”
好小子,原來我給你背了鍋!!!
其他兄弟瞪大眼睛:“……”
好家夥,四哥牛!
朱允炆的麵色瞬間冷了下來,這個答案在意料之中,心中氣急,聲音帶著薄怒:“四叔,你剛剛還說寧王死後沒法去見父親,那您呢?”
這一下,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朱棣,朱棣長這麼大,還從來沒見過這種詭異的世麵。
青年朱棣大驚失色:“……”
他,他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啊!他現在沒這種想法!
他感覺到父親的目光如芒在背,連忙解釋道:“繼位又不是特指造-反。說不定就跟這個嘉靖皇帝一樣,兄終弟及呢。”
他巴拉巴拉解釋了一堆,可他知道自己的理由非常扯,所以聲音漸漸低了下去。
朱元璋冷哼道:“標兒有五個兒子,去掉早逝的,還有四個。所以允炆有三個弟弟呢,怎麼輪到你朱棣繼位呢?是京師地龍翻身,還是瘟疫橫行,把他們一家人都帶走了?”
朱棣小聲說道:“天災人禍,命中注定。又不是不可能。”
朱元璋:“混賬,你就是這麼咒你侄子的!你把咱家兄友弟恭的傳統放到哪裡去了?”
朱棣委屈:“這不是您說的嗎?我隻是複述了一遍。”
朱元璋輕咳一聲,反正是不肯相信這種說辭,陰陽怪氣道:“不管怎麼樣,你都奪了允炆的皇位,你真是朕的好兒子!”
他像是想到什麼,悲傷地轉頭望著朱標陵墓的方向,因為曾經望過無數次,所以非常熟練:“標兒啊,你在地下可知道,你走之後,你父皇過的是什麼日子啊,他們都不聽話啊!這天下哪還有朕這麼慘的爹爹?”
朱棣忍不住補充道:“父皇,那嘉靖皇帝也想把我移出去,我比你慘多了。”
朱元璋被這麼打岔,心中的愁緒化為烏有:“……滾!”
————
天幕的劇透,攪動了老朱家的渾水。
可古青青並不知道這回事,繼續說嘉靖皇帝的事情。
【嘉靖皇帝通過給生父生母爭名分,拉一派,打一派,把朝堂收拾得乾乾淨淨,皇權壓倒了相權,內閣成了他的一言堂。
這個心機男上位之初,做得不錯,嚴以治官,寬以治民。據說民間資本主義開始萌芽,文化和科技空前繁榮。
除此之外,他在對外征伐上也有建樹。
這一年,嘉靖皇帝喜得皇子,算是國之喜事,按照慣例,那些小國都要來朝貢。可安南,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很久沒有來朝貢了。
嘉靖皇帝很生氣,於是安排將軍毛伯溫去討伐安南。
臨行前,他給毛伯溫寫了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詩。
《送毛伯溫》
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
“毛將軍像麒麟一樣征討安南,那些叛軍猶如螻蟻一樣潰逃。”
後來,毛伯溫果然不費一兵一卒,就把那邊的人嚇得屁滾尿流、俯首稱臣。
這首夾敘夾議的詩寫得非常出色,霸氣十足,從這首詩我們能看得出來,嘉靖執政初期的殘留風氣。
直到今天,郭德綱先生還用過這首詩當定場詩。
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詩也被大家玩壞了。
有人把這首詩跟《長恨歌》結合在一起:“太平待詔歸來日,芙蓉帳暖度春宵”。
“朕與將軍解戰袍,從此君王不早朝。”
嘉靖皇帝喜好美-色,也是個貓奴,特彆喜歡煉丹,不過沒有那方麵的傳聞。
可能有人要問了?有明朝皇帝養男寵嗎?據說,真的有,但沒有漢朝那麼多。
如果放在漢朝,大家可以這麼問,漢朝有哪個皇帝不養男寵?】
————
白居易本來還在欣賞這首詩:“這嘉靖皇帝還是有些文采的,寫的戰場場景很真實,想必是親眼見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