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王朱柏性情剛烈, 直接拿起案上的碗,衝著朱允炆砸了過去。
他胸膛劇烈起伏,咆哮道:“大丈夫生於天下, 當以氣節為重, 你削也就削, 憑什麼給我捏造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你是要當那宋高宗不成!”
宋高宗和秦檜正是以莫須有的罪名給嶽飛定了罪。誰也沒想到這麼荒唐的事情會發生在皇家。
湘王朱柏這屬於大不敬了, 很多人出來攔他, 讓他不要衝動。
寧王朱權:“你冷靜一下,彆急,消消氣。”
湘王朱柏:“你讓我怎麼冷靜?我這些年在封地也算兢兢業業,沒有任何不臣之心, 哪點對不起他,非要給我上個惡諡, 啊?”
所有兄弟都沉默了。
朱允炆這做法簡直殺人誅心,不僅逼死了親叔叔, 還要讓他遺臭萬年。如果他們是湘王朱柏, 估計也要破防。
他們心裡都不免升起了唇亡齒寒之感。一年之內連搞五個藩王, 按這速度, 遲早會輪到自己。
朱允炆明明是朱標生的,卻完全不一樣。他們都有點懷疑, 他是不是朱標的種了。
這時,一陣哭聲傳來。
原來是周王、代王、齊王這些人直接抱頭痛哭:“父皇,你屍骨還未寒, 太孫殿下就逼死了親叔叔。你九泉之下見了,會如何作想啊!”
“未來太孫殿下這麼折辱我,我也恨不得自焚了去, 跟湘王一樣下去陪你,不受這窩囊氣。”
他們得知自己未來會被囚禁之後,簡直氣不打一處來,如今看到湘王慘烈的結局,更是氣到爆炸。
不趁這個機會,給朱允炆這個仇人上一點眼藥,他們就是傻子。
他們嚎啕大哭,像是在給朱元璋哭喪一樣。
朱元璋被他們的哭嚷聲吵得頭疼:“咱還沒死呢,彆說屍骨什麼的,晦氣!都給我閉嘴。”
他轉而看向湘王朱柏,神色莫名。這娃從小長得玉雪可愛,天資聰穎,超級聽話,算是他幾十個兒子裡最得寵的一批。
聽到自己的死訊後,湘王朱柏居然不想活了,最後不堪折辱,直接自焚,這是何等的純孝?
他扭頭看了一眼朱允炆,聲音聽不出情緒,千言萬語化為一句話:“允炆,你著相了。”
這是個佛教用語,朱元璋當過和尚,對其信手拈來。意思是太注重表象,反倒忽視了內在。
朱允炆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又痛苦又畏懼,大明以仁孝治國,可自己未來逼死叔父,仁孝兩個字就要打上問號。
天幕將這件事情廣而告之,他仁孝的人設徹底破碎,他氣到恨不得殺人。
他不敢跟朱元璋打馬虎眼,果斷磕頭認錯,祈求原諒:“是允炆不孝!是允炆不仁!皇爺爺,你罰我吧。”
朱元璋見狀,心中歎氣。到了現在,孫子還是隻關注名聲。可是不隻是仁不仁的問題,還有能力的問題啊。削藩怎麼能這麼削呢。
————
【朱棣麵對這種情況,整個人麻了。說不定,馬上刀就要落到自己頭上來了。而且皇帝還派了很多人監視朱棣。
當時,朱棣的三個兒子還在南京,朱棣想把他們要回來。
朱棣乾脆跑到鬨市街頭,搶路人的東西吃,講起話來語無倫次,假裝精神病人。
他精湛的演技騙過了監視他的人。
插句題外話,某部電視劇曾經說朱棣裝瘋賣傻吃了幾年屎才當上皇帝。事實上,沒有這種記載。
那些人跟建文皇帝說:“朱棣應該是被嚇瘋了,他要那三個兒子回家侍疾,您看準不準?”
朱允炆可能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就把那三個人質兒子給放回去了。
朱棣這下子鬆了口氣,然後帶著八百親兵造反。】
————
一眾兄弟側目。他們跟朱棣是競爭者,所以很嫉妒朱棣能成為永樂大帝,但現在,心裡湧現絲絲敬佩之情。
想不到濃眉大眼的四哥居然能夠裝瘋賣傻,像韓信一樣忍胯下之辱,果真是個造反的人才。
寧王朱權忍不住說:“四哥,這吃屎實在有點過分了,你應該不會吃屎吧?”
他的語氣有點不確定。雖然天幕說史料沒有記載,但空穴不來風,萬一真的有這回事兒呢?
朱棣深感風評被害:“……你吃,我都不會吃。”
寧王朱權連忙說道:“四哥彆生氣,我就是覺得你厲害,八百兵怎麼打下天下?韓信轉世也做不到呀。”
連朱元璋都投來目光,顯然對八百兵很好奇。
——
【有人說,朱元璋殺了很多武將,所以建文帝手下沒有什麼大將軍了,其實不然。
建文帝手下有耿炳文,李景隆,郭英,盛庸,平安……總之,良將輩出,個個都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
除此之外,建文帝手下兵多,糧食多,占據大義名分。
朱棣怎麼都不該贏,建文帝怎麼都不該輸,才對。
可是他偏偏贏了,這本身就是個奇跡。所以靖難之役自古以來關注度都很高。
很多人都在研究,朱棣怎麼成功的?】
朱家人的耳朵都豎了起來,滿心滿眼都是疑惑。
即使是他們這些自家人,都不敢想象朱棣能夠成功。
——
【這就要從朱允炆說起了。
俗話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往表麵看,朱棣造反是建文帝削藩不當造成的苦果。其實,往深層次看,這是“建文新政”的問題。
朱元璋在位比較重武輕文,而且總興大獄。
朱允炆上位之後,覺得這不好。他熟讀儒家經典,覺得應該重用文官,各種製度也不應該這麼殘酷。然後他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史稱“建文新政”。
“建文新政”初衷是好的,但推行得太快,導致內部出現了分裂。
在中央,南方文官集團受到重用。一部分武官被迫分出手上的權力,所以很不高興。
在民間,百姓已經習慣了朱元璋的製度,這麼一改,他們很不適應。
很多學者覺得,建文帝心裡沒有數。他如此年輕,也沒有什麼功績,威望不如朱元璋,本來就主少國疑,最好的辦法其實是繼承朱元璋的國策,適當小改就行了。
建文帝如此大刀闊斧地改革,否定朱元璋的思想,導致人們的思想出現了混亂。
所以朱棣造反的時候,宣稱:“皇上是被周圍那些文人帶壞了,亂改太.祖留下來的政策,必須清除掉這些文人,把大明帶到正確的道路上。”
總之,很多老派的文臣勳貴武將對朱允炆挺有意見,乾脆不怎麼管這個皇家內鬥了。
還沒打仗,朱允炆就已經輸了一半。】
————
一群兄弟側目而視,好家夥,這侄子上台就否定朱元璋,真是孝順!
朱允炆跪在地上,恍恍惚惚。朱元璋年紀大了,他隨時有可能坐上皇位。他並不是條鹹魚,反而年輕氣盛,想做出一番事業。
明明他銳意改革,對天下是好事,結果反倒錯了嗎……
朱允炆回過神來,連忙試圖解釋:“皇爺爺,你聽我解釋,開國的時候以殺戮為主,後來已經到了守天下的時候,當然得變更國策。”
朱元璋其實是一個非常自我的人,不然也不會讓子子孫孫都按照祖訓來做。
他擺擺手:“彆說了。”
朱允炆:“皇爺爺——”
朱元璋罕見地發了火:“滾一邊去,彆擱這滿嘴噴糞。都讓你彆說了,你聽不懂人話嗎。彆吵我聽天幕!”
“讓我聽聽,都把李景隆他們留給你了,你為什麼會輸?”
朱允炆手足無措,訥訥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