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你跟著劉邦比較好,那李清照的詩不都說了嗎,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必敗,劉邦會贏。”
朋友沒有說話,悶聲喝了幾口酒。
在張良以為他不會說話的時候,他突然說道:“子房,為什麼不是六國贏?”
張良沉默了,他籌謀這麼多年,就是為了複興韓國。為了這個夢想,他甚至願意冒著必死的風險去刺殺秦始皇。
可這些努力似乎都白費了。
這是楚漢的對角戲,他韓國沒有姓名。
————
在張良出神的時候,突然聽到天幕提起了他的名字。
【劉邦是有點氣運在身上的,在沛縣的時候,上司蕭何覺得他很牛,願意為他做事。
在率軍奔赴鹹陽的路上,劉邦偶遇了張良。張良對劉邦相見恨晚,願意加入劉邦的小公司。
可能有人要問了,張良三代相韓,是韓國的死忠,他的夢想不是複興韓國嗎?怎麼非要加入劉邦的小公司?
其實,張良已經完成夢想了。陳勝吳廣複興了楚國,為了不讓自己勢單力薄,鼓勵六國複辟。
張良趁機擁立了韓王成。
雖然韓國很小,很破,還被秦軍追著打,但是張良很高興,總算複國了。
各大諸侯國有共同的敵人——秦國,所以互幫互助。韓王派張良幫助劉邦。這個時候,張良並不完全算是劉邦的人。
漢初三大功臣,劉邦已經集齊了兩個。
張良確實猛,獻上各種妙計,劉邦的軍隊一路高歌猛進,朝著西邊的鹹陽進發。
秦王子嬰被嚇得開城門投降。劉邦成了第一個到達關中的諸侯。】
————
張良心情猛然好轉,好消息是,他複國了。
緊接著,他聽到天幕說他是漢初三大功臣,心情又急轉直下。
壞消息是,這國等於沒複。
什麼意思啊?他明明是韓國人啊!
這個時候,他還沒有見過劉邦,沒有被他的氣度所折服,自然對劉邦觀感一般般。
他舉起酒樽,品起酒來,卻久久嘗不到酒味,隻覺得苦澀。
對他來說,效忠除韓國之外的國家都是叛國。
————
淮陰縣,韓信還不認識張良,所以並不知道他的性格。他單純羨慕張良未來的稱號“漢初三大功臣”。
他陷入沉思,小聲自言自語,猜測自己的未來:“項羽是項燕之後,威望是凡人所不能及的。大丈夫生於世間,理應揚名立萬。如果他揭竿而起,我肯定會去投奔他。沒想到贏的是劉邦。”
“算了,不去投奔項羽了,去投奔劉邦吧。雖然項羽確實會打仗。”
他越想越覺得自己的想法很好:“天幕說劉邦為人豁達大方,應該非常仁義。我要是投靠他,榮華富貴肯定不少。”
他立刻決定投奔劉邦,去過好日子。
——
“張良,三代相韓,漢初三大功臣……”這些關鍵詞一出,李斯很快找到了張良的身份。
“陛下,他的祖父應該是張開地,父親張平,確實為韓國丞相。他們家原先是趙國人,遭受迫害,才來到韓國。”
在戰國,人才流動非常大,經常有楚材晉用的案例。
秦始皇明白了,原來張良是賊心不死的六國遺民啊。
秦滅六國之後,多數六國貴族跪的很快,同時也有一部分人不想失去從前的貴族身份,所以暗中反秦。
秦始皇若有所思:“能被稱為漢初三大功臣,應該有本事。你派人去找。”
李斯答應下來,心裡也泛起了嘀咕。不知道秦始皇找到張良之後是要殺了他還是要用他。
秦始皇:“對了,那蕭何也給朕尋來。”
漢初三大功臣是吧?
現在是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