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1 / 2)

沈太後與承聖帝閒話家常,承聖帝便裝作不知沈太後的意圖, 也與她閒坐品茶, 閒談議論。

“母後所言極是, ”承聖帝含笑道,“隻是, 將軍雖為護國之用, 但不論哪個將軍也不是個隨意取用的物件兒。要是連用武之地都沒有了,這將軍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母後離京十年,久未在宮中居住, 對都中情形還是有些不了解。不說母後在時,便是這十年裡, 朝堂上也從未真正安定和諧過,不是將軍有了歪門邪道的心思, 是這些歪門邪道的心思, 叫人耳濡目染給學了去。”

沈太後是意有所指,承聖帝也不戳破沈太後的意思, 但該說的該維護的話卻一句不少。

沈太後聞言笑了笑, 將一直拿在手中的茶盅擱在桌案上,茶盞落下, 發出一聲清脆的嗑響。

沈太後笑著附和承聖帝的話:“是啊, 哀家離京十年, 確實是不知道如今風氣竟變成這樣了。”

“這街頭巷尾的傳言,鬨得滿城風雨,字字句句都涉及皇帝, 皇帝竟然就跟沒聽見似的,既不派人製止,也不去理會,便任由傳言到處傳播,鬨得是人心惶惶,卻將那忠心為國的人都給委屈了。”

承聖帝微微垂眼,沒有作聲。

沈太後斂了笑意,正色道:“皇帝,大皇子謀逆之事牽涉穆家賈家,開國時欽封的郡王國公裡頭,好幾家都被攛掇著做了這不知天高地厚的事情,可皇帝已經懲處過了。這十二家中,也就正是這幾家這些年愛出風頭又不安分,剩下的幾家還是安分守己循規蹈矩的,他們也沒有做出過什麼太出格的事情。”

“哀家知道,皇帝素來賞罰分明,不會冤枉好人,若他們沒有做錯,皇帝必不會對他們如何,可如今這都中傳言卻用心極其險惡,就逼得皇帝要與剩下的幾家對立,要將剩下的那幾位郡王和國公趕儘殺絕。皇帝,你若是沒有此心,便該安一安人心,否則,叫那些老臣如何心安呢?”

沈太後說到這裡頓了頓,緊接著歎道,“哀家既然已經說了這話,也不怕再說的明白些。”

“哀家回程時聽見那些話,心裡覺得不痛快,又見皇帝並不製止,官府也不出麵鎮壓,想來皇帝或者有什麼顧慮,便叫琰兒私底下悄悄去查了。這一查才曉得,這些傳言竟是林家那三小子放出來的。哀家知道,他如今時任都察院副都禦史,又是太子太傅,這年紀輕輕便是上品官員,爵位也不低,他這是一心想要為他自己為林家上/位掃清障礙啊!”

“那幾位郡王國公都在其中,他先挑中的便是沈家。皇帝,沈戍沈嶠父子為皇帝戍守嶺南這些年了,也是有幾分功勞的。更彆說沈戍還替皇帝收服了嶺南,最後協助皇帝平定了江山。沈家當年在□□皇帝時便是功勳之臣,如今更是願為皇帝肝腦塗地,哀家不怕皇帝說哀家袒護娘家,這樣的沈家,縱然與哀家沒有半分乾係,哀家也不是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被人平白攻訐構陷的。”

沈太後說著說著,眼眶漸漸紅起來,聲音低下去,人竟有些傷感起來,她聲調軟軟的,一句三歎,便同承聖帝絮絮說著沈戍身體不好的話,又承聖帝訴苦,說著沈嶠常年戍守嶺南,與沈戍父子不得相見隻能分離的話。

老人家話一開閘就有些收不住,又是存心要為沈家在承聖帝跟前說情,又是一心想要承聖帝為那幾位郡王國公做主,因此,沈太後說完沈家的事情,又說起當年四王八公隨□□皇帝四處征戰犧牲無數人最終得以平定天下建立大周的舊事。

沈太後出身四王八公家族,這十二家又是世交,她從小就是聽著先祖的故事長大的,對當年舊事還是很熟悉的。

其實她很少對著承聖帝嘮叨這些舊事,且不說是這些皇子們,便是權貴官宦世家,對四王八公襄助太/祖皇帝平定江山的事情都是知情的。

承聖帝身為天子,更是知道得清楚。沈太後如今絮絮說起當年舊事,無非是希望承聖帝不要忘記四王八公先祖的功勳,希望承聖帝念及當年犧牲,能對幾位郡王國公心軟一些,多一點庇護。

承聖帝麵對沈太後時很有耐心,加之沈太後與承聖帝分離十年方才回京,承聖帝更是耐心細致的陪著沈太後,聽她絮絮說了一個多時辰,直至晌午陪著沈太後用過午膳,看著沈太後歇下後,承聖帝方才離開。

沈太後躺在榻上,她其實是真的有些累了,可沈家之事未決,她放心不下,一時半刻也就睡不著了。

侍候在她跟前的嬤嬤勸沈太後寬心:“太後彆想了。奴婢一直在旁聽著,太後為沈家說話,聖上並未不耐,反而順著太後的意思,也沒有要怪罪沈家的跡象。沈世子素來行/事謹慎,端王殿下不是私下查過了麼?林大人的奏章上彈劾沈世子的皆是無關緊要的小事情,說是顛倒是非捕風捉影,就算都察院去查了,也是無事的。”

“聖上素來秉公處事,絕不會徇私的。”

“太後且寬寬心,這一路回來顛簸半月有餘,太後都沒好好歇一歇。如今既然回來了,就趁著這會兒歇一歇,看看聖上究竟是個什麼意思,往後再做打算也不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