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1 / 2)

鄭氏飲了茶, 默了一會兒,才闔著眼道:“這風頭總不能都叫旁人出了去。如今都中才女之名日盛,可哪家姑娘不是自幼養在深閨裡讀書長大的呢?也就是那小戶人家的閨女,若父母雙親大字不識一個, 自家閨女自然是認不得字讀不得書的。但凡出身富貴的女孩子,誰不會吟詩作賦, 不過端看各人水平罷了。”

“先有麟台集,後有海棠詩集, 出名的人不少, 卻也沒有哪個有林姑娘這聲名遠播。眾人隻知道她與林如海父女情深, 知道她父女皆有才名, 可誰又知道,這姑娘自小被送進榮國府中,便是與寶玉同行同止同宿同息的呢?兩個人就跟冤家似的相處, 一會兒好了一會兒惱了, 這青梅竹馬的感情, 也該拿出來說道說道。不然, 還都以為,這才情出眾的林姑娘, 真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呢!”

海棠詩集為賢妃牽頭所出。賢妃是為沾麟台集的光,但她借由麟台集真心想捧出頭的是探春和薛寶釵。隻可惜事與願違,探春與薛寶釵在都中的名聲始終不及林黛玉。

餘貴妃在都中女眷中自有擁躉,眾多文官家中的女眷們與她親厚,太子妃自然也與餘貴妃站在同一陣線上, 林黛玉因著麟台集的事情和她的出身,自然也與這些人走得親近。

再加上朝中以林鴻林澗為首的新興武將勢力及他們身後的女眷還有家族們,這些人就明顯與四王八公及其附著勢力形成了對立。

在宮中,餘貴妃有擁護者,賢妃就算不得寵,但她自再次有孕且賈家風頭過去之後,她的身邊也有擁躉。

如今對於四王八公家族來說,風聲甚緊,承聖帝清剿他們的心思可以說是很明確了,如此一來,即便賢妃沈妃等人再是不得寵,來自這些家族的支持自然是不會少的。就算賈家不行了,還有旁的家族會支持賢妃。

賢妃月份大了將要臨盆,賈母托著鄭氏曾經悄悄帶著人往宮中探望過賢妃,還讓宮中相熟的太醫看過賢妃的胎,賢妃嗜酸,宮中太醫看過,說賢妃此為男胎。雖然承聖帝已有數個皇子了,成年皇子都有十來個了,就算賢妃一得男,也不可能超越前頭的皇子們,但是賈母鄭氏眾人,還是很看重賢妃腹中這個小皇子的。

為助賢妃,也為壓製文官女眷們的氣焰,鄭氏便打算找人散播些林黛玉從前在榮國府中的事情。才女之名,要想建立得費些時日,但要是想打破的話,隻消幾句話就夠了。

鄭氏其實早就生了這個心思,隻是一直未曾付諸於行動。她心中到底念著林黛玉是賈母的外孫女,賈府同北靜郡王府是世交,她從前也是常去榮國府做客的,賈母很得意她的幾個孫女和這個外孫女,時常叫林黛玉出來見人,一來二去,鄭氏倒也同南安太妃一樣,心裡挺喜歡這個靈透聰明的小姑娘的。

要不是水溶早有妻室,賈母又舍不得讓林黛玉外嫁,更不可能讓林黛玉做小,鄭氏也就歇了這個心思了。賈府與四個郡王府上都有些交情,幾個太妃對林黛玉也挺喜歡的,她們府上也有適齡的子弟可以娶林黛玉,隻可惜她們皆知賈母不放的心思。

鄭氏望向水溶,目光緩緩從她這個秀雅溫潤的兒子身上掠過,淡聲道:“我知道,你們素日私底下也同寶玉說起過她。讚她才情品貌出眾,隻是這會子也顧不得這些了。你為著寶玉歇了心思,又在林家小子跟前做過保證,但如今叫人欺到頭上來,你要低調,你要籌謀,我不攔著你。但我這裡,也自有我這裡要做的事情。你也不得乾涉,橫豎我不礙著你的事情就夠了。”

水溶道:“母親行/事謹慎,兒子沒有不放心的。況兒子當時在林澗麵前隻承諾不將林姑娘的詩作外傳,如今他們自己出了麟台集,兒子的承諾已經做到了,餘下之事,便不在兒子的保證之內了。”

內帷自有內帷的規矩,有很多事情外頭男人們不方便不能做或者壓根沒有想到之事時,內帷的女眷們便會出頭去做一些事情。尤其是牽扯到利益之爭的時候,男人們在朝堂上爭鋒相對,內宅之中,實則也是暗流湧動的。

水溶確實曾經傾慕過林黛玉的才情品貌,但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水溶在將林黛玉的詩作交給林澗的時候,就已經將這些心思全部放下了。

現如今他隻是覺得可惜。可惜林黛玉同林澗定了親,可惜林黛玉那樣一個靈透聰慧的姑娘,偏要同林家綁在一起,從此走上了一條腥風血雨的道路。

*

林澗在府裡休整兩日後,便入宮到承聖帝跟前謝恩了。

林澗在承聖帝跟前謝恩,承聖帝含笑叫起,林澗卻並未起身,而是依舊跪著,卻又恭恭敬敬的給承聖帝行了三跪九叩之大禮。

承聖帝瞧在眼裡,等他行禮完了,才笑問道:“這是怎麼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