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1 / 2)

沈嶠謀逆案的結束, 預示著四王八公一係勢力的沒落。

到了目下的這個局勢,明眼人都知道新帝與承聖帝一樣, 是絕不願再受四王八公一係人的掣肘了。而到了這時候, 那些僥幸還活下來或者沒有被波及到的四王八公一係家族或者與之有所牽扯的家族就該安分守己, 專注自家便好, 也該與過去劃清界限。

在被清算過後, 那些諸如賈家這樣存活下來的家族倒確實是安分守己的, 可是偏偏還是有那麼一兩個不願意看清形勢的家族,一定要鬨出些亂子來。

哪怕是前途儘毀沒有出路,他們也還是不撞南牆不回頭。

這其中便有在皖南的那兩個家族, 修國公侯家和繕國公尹家。

沈嶠被押往都中不久,在得刑部判處處斬後, 一直在皖南駐守的這兩個國公就謀反了。

這兩個國公不同於在都中的幾位郡王和國公,他們祖輩自從受封後就不曾離開過皖南, 在軍中勢力根基還是很深厚的。

大皇子謀逆、太企圖篡位、沈嶠起兵謀反,這些事情中他們都不曾參與進來,即便這些人都暗中與他們聯係過,但這兩個家族都不為所動, 皆是隔岸觀火的意思。

但等沈嶠的事情將要塵埃落定的時候, 這兩個家族卻跳了出來, 在皖南擁兵自立,連同海外幾個小國,想要顛覆大周的江山。

侯家與尹家當然不似沈嶠一般孤軍深入,他們在皖南起兵, 不但朝廷皖南駐軍對立,還悄悄派了人往都中去,在私底下去聯絡那些四王八公一係中僥幸存活下來的人。

他們行/事隱秘,打著的也是要讓四王八公一係的人再度翻身的旗號,他們挑撥這些人因為家族傾覆而對皇家產生的怨恨心理,他們串連了許多的人,這其中便有從前寧國府的人,而寧國府的人又牽連到了賈環的身上。

這賈環在賈政這裡,總不及賈寶玉和孫兒賈蘭能讓賈政重視。況賈環自己也不甚爭氣,從前探春在的時候,她生/母趙姨娘三天兩頭便要鬨一回,賈環也時常不讓人省心,探春縱有心幫襯,奈何她自己是個未出閣的姑娘,能做的也實在是有限。

後來她遠嫁皖南,榮國府攤上事情,被奪了爵位家產,分家之後,闔府上下都比從前收斂了很多。

賈政複職無望後,便將心思都放在了賈寶玉和賈蘭的身上,趙姨娘因為探春嫁得好而高興,但又因為探春嫁得遠,家裡又不大重視她,且李紈當家後並不苛待她,她這日子倒是比從前低調了些,隻是人還是不著四六的樣子,就是不再如從前那樣惹事了,存在感也沒從前那麼強了。

趙姨娘和賈環便不是那樣能安安靜靜過日子的人,趙姨娘滿心都是希望賈環能混出個模樣來。隻可惜賈環不受賈政重視,讀書又讀不出個什麼名堂來,趙姨娘也幫不上賈環什麼,母子倆這日子也是過得磕磕絆絆的。

賈環心思活絡,他知曉自己讀書是讀不出個什麼前途來了,便想著走彆的路。賈璉這一二年的經曆還是看在賈環眼裡的,這便是不讀書之外的出路。

賈環在都中遊手好閒是出了名,他瞧著賈璉如今同林家這般好的關係,便也想著要去討林家的好,他也不求做到賈璉那樣,便是隻想著踏踏實實討個差事在手裡,不管怎麼著,他是不肯被賈寶玉給比下去的。

就在賈環琢磨著怎麼去找賈璉開口的時候,這皖南兩個國公的人就找到他這裡來了。

侯家和尹家的人不是直接找到賈環的,而是先找到了寧國府的人,與寧國府的人談妥之後,便希望寧國府的人找個機會與賈璉聯絡一下。

這會兒林澗正在嶺南同林鴻一起整頓兵務,都中駐防都在賈璉等人的掌管之下,按說四大營也不全歸賈璉調遣,但除了賈璉之外,旁人更是沒有什麼希望的,他們就將賈璉給盯上了。

派去與賈璉聯絡的人便是他們七拐八彎找上的賈環,他們給賈環和賈璉承諾,事成之後,少不得賈璉同賈環的好處。到時候改朝換代,換了他們自己這邊的人做皇帝,四王八公的榮耀照舊可以延續下去,到了那時,賈家就能做四王八公的領頭人,新帝還會冊封賈璉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這是個巨大的誘/惑。

但賈璉和賈環也不是傻/子。這巨大的誘/惑之後便是巨大的風險。

要說這賈環也是有些小心思的,他假意答應了此事,穩住侯家和尹家還有寧國府的人後,他就將這些事情原原本本的告知了賈璉,同時將所有事情在私下寫信去了皖南,又原原本本告訴了探春。

事發得早,但也事發的突然,侯家與尹家起事的時間訂立的極早,賈璉根本來不及告知蕭煜,隻能先假意應承下來,於是,這便有了皖南兩個國公的叛亂。

這事若是不將計就計,提起發出來的話,皖南那邊隻怕還是要亂的,而且還會更亂。

因此,不如讓他們將事情發出來,還叫他們照著原計劃謀反,而白毅這邊因為賈環的書信而早有準備,也就不至於釀成太大的禍事。

事情倒是都準備的很妥當,隻是賈環終究不是皖南謀反的核心人物,即便賈璉和賈環應了侯家和尹家的話,要同他們一起裡應外合將都中拿下,但侯家和尹家終究還是防著他們的,不能完全的信任他們,因此並沒有將整個的計劃告訴他們。

是以白毅就算知道起事的具體時間,但對於計劃並沒有那麼的了解,所以在應對上難免有所疏漏。侯家與尹家勢力不弱,又有外邦幾個小國的起兵乾擾,白毅勉強應付了局麵,可他自己卻因為幾方的暗算而受了重傷,現如今,皖南局勢危急,探春寄信過來,是來同林澗求援的。

當今天下,能繼續在皖南領兵抗衡侯家尹家及外邦小國的人,唯有林澗了。

探春寫了一封長信來說明情況,將賈環寫給她的書信都一並寄了過來,坦誠相告的意思非常明確。

林黛玉與林澗一同看過厚厚一匝的書信,林黛玉問林澗:“皖南的兵亂,夫君可要插手?”

與林澗相伴數月,林黛玉也是知道的,白毅與林澗之間曾經份屬上下級的關係,如今雖不在一處,但也是情誼深厚的。照著林澗的性子,他應當是要去皖南的。

林澗將手中書信放在桌案上:“這信剛剛送來不久,但想必就這兩日,皖南的事情聖上應當已經知情了。我縱想插手,也不能擅自行動,必得有聖旨調遣,方能往皖南一行。但我若真是要去,頂著這個京畿大營統領的頭銜是去不成的。”

林澗早前入都中,為的便是要給皖南的駐軍爭得生機。他原本就是沒有想要在都中久待的,不過是因著後來頻頻出事,他才要留在都中善後,以至於做到了如今這個京畿四大營統領的位置。

要說論起私心,他還是想要去皖南,去有他根基的地方,去為蕭煜鎮守皖南,去實現他的理想。

當晚,夜深之後,林澗瞧著林黛玉睡了,便至書案前給蕭煜寫了一封密折,寫完後交由他的人,秘密呈送蕭煜跟前。

蕭煜知道皖南兵亂的時候,林澗的這封密折就送到了蕭煜的手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