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北國風光(2 / 2)

那可是現成的十幾萬大軍!

……

古晉機場,一架巨大的運-9運輸機,猶如大鵬展翅緩緩降落在機場跑道上。

在這後麵還有兩架,一共三架運-9大型運輸機,都是杜飛從國內借來的,專門負責這次運輸前線犧牲戰士的骨灰。

在地麵上,早就等候多時的各界人士,還有新聞記者都在看著這架巨型飛機降落。

不少人第一次見到運-9,不由得發出嘖嘖驚歎。

今天,整個古晉,包括坤甸的

高層都到場了。

儀式盛大無比,通過廣播和電視轉播,包括花果在內,都能收到信號。

飛機場旁邊搭起了巨大的台子,作為古晉名義上的女王,朱麗盛裝站在台上。

陳方石作為首相,站在台下等待飛機停穩,他將第一個上飛機,扶靈抬棺……

總之,這些在戰場上犧牲的戰士,回來之後將獲得極儘的榮譽。

最終骨灰會安葬在關帝廟旁邊的陵園。

另外,陣亡撫恤金每人五千元,折合成美元大概兩千美元,未成年的兒女由***養到是成年,上下三代免個人稅……

隨著儀式進行,各項撫恤正策公布出來,隨著廣播和報紙震動了整個南洋。

彆的不說,單是這次的陣亡和傷殘撫恤金,就達到兩千多萬美元。

這筆錢放在阿美莉卡當然不算什麼,但是在南洋,包括在花果,絕對是一筆巨款。

需要一名國營工人,不吃不喝的乾十五年。

杜飛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老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外邊打仗不舍的花錢肯定不行。

況且這次戰爭與之前那些戰爭的性質不一樣。

原先是不拚命就得滅亡,這次則不同。

幾個小時的儀式完成,除了杜飛其他人都精疲力儘。

杜飛也大大鬆了一口氣。

在儀式結束後,第二批前往真臘戰場補充的兵員就要出發了。

這一番操作,瞬間把士氣拉滿。

……

在這一戰後,隨著1975年即將落幕,雙方都沒有再挑起戰端。

經這一年多,河內已經看清楚了,除非大規模增兵,不可能在戰場上取得實質進展。

可是增兵的話,難道對方就不會增兵嗎?

到目前,他們在真臘戰場一共投入了二十多萬人。

雖然在逼走阿美莉卡之後,越果號稱百萬雄兵。

但轉入非戰爭狀態,僅憑他們的國力根本養不起這麼多部隊。

速聯方麵,在阿美莉卡撤走後仍在援助,但援助的力度,物資的總量,都快速削減。

尤其在阿芙漢出事之後,對越果的援助規模更是快速減少。

河內方麵多次派人前去莫思科交涉也收效甚微。

這種情況下,越果必須削減部隊規模。

最終除去留在北邊的部隊不能動,能拿出來繼續投入真臘戰場的精銳部隊著實不多。

除非他們豁出去,想要被背水一戰。

可原先麵對阿美莉卡,他們不得不拿出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現在都勝利了,再在真臘傭兵,說好聽的是錦上添花,說不好聽的窮兵黷武也不為過。

基層不少士兵,甚至包括軍官,打了幾十年仗,好不容易勝利了還要繼續作戰。

是順風仗,砍瓜切菜一樣還罷了,現在打成這樣,從開始到現在,傷亡了七八萬人,不可避免滋生厭戰情緒。

同樣的情況,在杜飛這邊其實也差不多。

這也是為什麼,杜飛在這次戰役結束後,特彆高調舉行儀式,把榮譽給足了,再拚了命撒錢,才把士氣提振起來。

不過,這樣一來倒是讓河內方麵認清了一些現實。

從莫思科開始削減對他們的支持後,他們對花果的態度也開始出現軟化跡象。

雖然不願意,但河內高層不得不承認,因為在真臘跟林天生打成了相持戰,令他們在戰略上失去了對花果的牽製力。

這就造成了他們在莫思科的價值縮水。

這一情況的直接結果,就

是在年底的時候,武庭作為代表,秘密到了京城。

……

京城,十二月的北風刮在臉上像刀割似得。

昨天半夜來了鮮卑利亞寒流,一夜之間京城銀裝素裹。

消防科技大學的新校區,杜飛和武庭站在之前那座涼亭裡。

過了兩個多月,涼亭已經上了紅漆。

隨行的保衛人員在亭子外麵十多米遠,嗚嗚的風聲讓杜飛和武庭的說話聲傳不出五米。

武庭看著被白雪覆蓋,還沒完全完工的學校,心裡五味雜陳。

他來之前做了功課,知道這裡是杜飛新建的大學,規模比著名的燕大和水木架起來還大,未來預計每年招收一萬名學生,在校人數將在四萬人以上。

雖然不是第一次來到花果,但這次一路坐火車來到京城,再次讓武庭感受到花果龐大。

尤其沿線城市,連續幾年的經濟快速增長,讓花果更具活力。

從今年開始在,看到南洋的產量,國內開始大規模推廣新的雜家水稻,秋收後糧食產量再上了一個台階。

再算上南洋的稻米供應,國內的糧食結構已經變了,從原先以粗糧為主,變成大米飯為主。

按今年的糧食收成,再加上前幾年把儲備糧庫填滿了,足夠全國八成人吃上米飯。

不過以前窮慣了,人的習慣沒那麼容易改變,不少人還是舍不得吃細糧,反而去換成粗糧存著。

隻有靠時間慢慢改變,估計過個三四年也該習慣了。

「北國風光,千裡冰風……」武庭看著雪景,心中有感而發念誦起來,雖然帶著一些口音,卻是相當認真,一口氣背誦完整。

杜飛耐心聽著,最後輕輕鼓掌。

「班門弄斧,獻醜了!」武庭笑了笑,旋即緩緩搖頭,歎口氣道:「其實我們本來不該弄成這樣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