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太後的話:當日臣妾和貴妃娘娘是有些誤會,事情已了,若說臣妾有什麼想和太後說的,便是想趁著這次來長樂宮拜見太後的機會,感謝太後在殿選當日的賞識。”
說著,薑嫻再次向上首的婦人行大禮。
“皇宮”這個家族式企業裡,皇後是後宮的執行總裁,皇帝是說一不二的董事長,那他媽就是這裡的榮譽董事了。家族式企業有個特點,就是你在大老板身上發現的缺點,往往在二老板身上也能見到,即使乍一眼覺得沒有,處久了也會發現。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這對天家母子的共同點,便是很愛說反話。
皇帝就愛說:朕不生氣,朕不在意,朕聽你的意見,朕隨你來,朕隨便……活像熱戀期的作精女友,但凡信了半句,等著的就是他的記仇小本本,給你狂扣一百分。
拿這套公式來套給太後,剛才那問句就純屬陷阱了。
等於作精問你:我是不是很作?你可以說真話,我保證不生氣。
兩者屬於純正的試探。
可刪減為:我是不是很作?你說真話,我保證生氣。
於是在聽到太後的問話後,薑嫻眼中精光微閃,輕巧繞過雷區,還表了一下忠心,言語間擺足對太後的恭敬。
在殿選時,和薑嫻一起出列的全被賜花離宮。
隻有她留了下來,因此宮中知道這一段的人不多,沒想到薑氏當初還被太後誇獎過,怕是太後老眼昏花,眼神不好使了!
聽完她回話,太後露出滿意之色:“哀家年事已高,對後宮諸事聽過便算,還得皇後多操心些。”
皇後忙應聲。
薑嫻一聽,又知自己做對了。
太後問的是對昭陽宮一事的細節,她回話時卻對該事一筆帶過,若然太後真對這事不了解且感興趣,必會不悅或者追問,讓她大膽的說,她再回話。
看樣子太後不僅不感興趣,而且對該事的細節說不定了解得比她還多。今日一提,隻是來試探試探她。
果然,太後接著說:“聽說顧貴人在當日挨了凍,方才太醫剛到長樂宮為哀家診平安脈,想必還沒走遠,將他叫回來替顧貴人好生診脈,看看有沒有落下病根。”
薑嫻再次謝恩。
太後口中的馮太醫也很快回到了長樂宮。
倒不是因為單純沒走遠。
馮太醫為太後診完平安脈後,檀嬤嬤就請馮大人慢點兒走,待會興許還有用得著的地方。馮太醫一秒聽懂,那還走什麼?假裝走掉得了。
等到馮太醫回來,仔細地給薑嫻診了脈,得出極為健康的診斷後,太後的臉色再次緩和:
謝徹先是皇帝,其次才是她的兒子。
如無必要,她不想逆兒子的意。
薑嫻能生,這是她希望見到的結果。
太後摘下自己的紅瑪瑙手串,戴到薑嫻的手上,輕輕拍了拍:“沒落下病根就好,那麼年輕的姑娘,不該遭這種罪。”
眾妃見狀,知道去西天請如來太後的計劃是泡湯了。
薑嫻正得寵,太後看在皇上的份上,也會給薑嫻兩分薄麵。
竟讓她又得了東西走,多氣人呐。
今日請安的事,不一會兒就傳到了皇帝耳中。
聽到請馮太醫時,皇帝不禁也跟著傷感起來,眉間沉了鬱色。
子嗣的事,是壓在他心頭上的重石。
說句誇張的,現在隻要有妃嬪懷上龍種,哪怕在懷孕期間指著皇帝的鼻子罵,他也捏著鼻子忍了——等孩子生下來再處死。
就是沒一個懷上的!
端親王至今不成婚,其中一個原因便是不敢在皇帝前頭生下兒子,怕讓兩人本就緊張的天家兄弟關係生變。
“如果嫻兒有喜,想必能生下一個和她一樣健康的皇子吧。”
皇帝出神道。
梁遇寅垂首立於陰影處,不敢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