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歌單太神奇正文卷第121章石馬村【求訂閱】新娘出門的時候,有些地方會由新娘的母親,或家中長者手持一盆清水向門外潑去,意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樣做無非是要新娘懂得自己身份的轉變,要從此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如同”覆水難收“,不能輕易離異。 在鞭炮聲、樂隊的鼓樂聲中,接親、送親的隊伍熱熱鬨鬨地把新娘送到新郎家裡。在九十年代前後,有些家庭為了省事,不請樂隊,改由用電池供電的老式錄音機放磁帶來播放喜樂。 新娘到了男方大門口時,如果未到之前算好的歸門時刻,則要在門外等候,等到了時辰,才由負鳳孺人右手撐紅傘,左手扶新娘前行,要到大門口時,新娘要把“新娘果”撒給圍觀眾人,然後接嫁人把新娘帶進廳堂。 廳堂設了香案,東邊站父母、長輩,西邊站外戚,北邊站房親,南邊站小輩。拜堂前,外家要給新郎掛紅,用五尺紅布披掛在新郎身上,同時嘴裡念道: “手拿幡紅五尺長,一心拿來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貴子,夫妻幸福福滿堂。” 然後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禮生高喊: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送入洞房。” 一般算命先生算好的時辰都是早晨或是上午,不會超過中午12點的,所以這個送入洞房隻是一個儀式,新郎新娘進去後隻是稍作休息,接下來還要出席宴席,向親戚朋友敬酒,接受眾人的祝福。 “新娘果”是由新娘攜帶的一個紅袋子,裡麵多數是紅棗、花生、蓮子、糖果等,意思是早生貴子,花著生、蓮著生,糖果則代表今後兩口子的日子過的甜蜜。 負鳳孺人手中撐的紅傘也是有講究的,一般會在紅傘的頂部紮上一把草,命名為“長命草”,新娘抵達夫家後,要找個花盆把長命草種上,寓意長命百歲。這種草一般要找耐生長的,否則移過去後沒幾天就枯萎還不如不種。 送親的隊伍中,兩個童男子所拖的青,由鬆樹、柏樹紮成,所謂“拖青”有兩重含義,一是替新娘將沿途的“凶煞”拖掉,讓新娘能夠平安到達夫家,客家話裡,“青”“淨”是諧音;二是鬆柏象征“百年好合”、“白頭偕老”的意思,寓意夫妻二人愛情永駐。 王鶴和毛毛兩人拖著青,從老屋出來走到了山腳馬路邊,然後就不用走路了,和長輩們坐上了佛金叔公的拖拉機,車子開了有一個多小時,在突突突車聲中,眾人一路顛簸到了石馬。 毛毛下車後直呼屁股不舒服,二嬸笑道不用走路已經很好了,之前結婚都是全靠兩隻腳走路,哪裡有四個輪子代步。 王鶴想了想也是,大姑嫁的時候他還沒出生,二姑嫁的時候他也還小,隻有三姑嫁的時候有記事,當時他和毛毛拖青去三姑夫家都是走路過去的,還好嫁的不算遠,走了十餘裡路就到了。今天這個路程足足快有四五十裡路,如果光靠雙腳走可受不了。 石馬村和沙田村相差不多,都是建在河邊上的村莊,四姑夫家就不像楓樹坪的王屋一樣在山上了,而是在進了村口不遠的一片老屋之中。 拖拉機到了石馬的村口就進不去了,車鬥上的人下車開始步行,路兩旁是一塊塊的稻田,禾苗長勢茂盛喜人。眾人前行了幾百米,來到一個大水塘前時,男方這邊負責接親的人迎接出來了,鞭炮聲也隨即劈裡啪啦地響了起來。 接青的兩個小子比王鶴和毛毛高一頭,估計已經上初中了,這兩個家夥不給紅包準備硬奪,王鶴笑著小聲地道: “你們如果不把紅包拿出來,我們就大喊大叫,你們的父母聽到後,不但紅包留不住,你們還要挨打,怎麼樣,要不要試試?” 兩個小子聽了麵麵相覷,其中一個故作凶惡的樣子道: “你有本事就不要喊大人啊!” 另一個也附和道: “對對,喊大人的都是膽小鬼!” “沒本事的人才會搶東西。” 王鶴懶得和他們扯: “我念三聲,如果你們還不給,我就開始喊了。一,二……” “給給給,呐,拿去。” 兩個小子沒辦法,隻好悻悻地交出紅包,接過了青後扔下一句話轉身離開: “哼,膽小鬼!” 毛毛興奮地接過紅包,揣進兜裡小聲地道: “二哥,還是你有辦法。上次三姑歸門的時候,如果我們也這樣做的話,那次就不會沒有紅包了。” 王鶴笑道: “你記住這個方法,以後如果讓你和二二拖青,你也這樣做。” 毛毛點了點頭,認真地道: “我記住了。” 王鶴和毛毛跟著長輩進了屋內,吃過點心後長輩們都在喝茶抽煙聊天,期間三叔問起傳得沸沸揚揚的古墓事件,男方有個人回答: “其實都是傳的,墓是有墓,但是根本沒有什麼金銀財寶……那個墓就在後山的山腰上,有上麵下來的考古專家在考古,還有鎮上派的公安守著,連我們村的人都不能隨便看了……” “他們還在這裡啊?” 王鶴有些驚訝: “那個墓很大嗎?這裡走路過去要多久?” 那人道: “一開始塌方出來的好像不大,後來又說挖出了新的墓,我也沒見過,就是聽幫手考古專家挖土的人說的……這裡走過去,用不了一個鐘頭就到了……” 通過那人的介紹,王鶴對情況大致了解了。 村長得知消息的時候,古墓裡隻剩下一具古屍,有點價值的東西都不見了,因為塌方出來那兩天天氣潮濕的原因,那具古屍實在無法進行有效的保存,隻得重新入土為安,在旁邊挖土的時候,意外地挖出了另一個墓室,這才彙報上去,上級派下來了考古隊。 考古隊過來後,聘請了幾個村民對古墓周圍進行挖掘,平日裡公安,和年輕的男考古隊員睡在古墓邊上的臨時搭建的棚子裡,輪流看守古墓,而考古隊裡有年老的專家和女同誌,則租借了山腳一戶人家的房子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