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政哥不求仙(63)(1 / 2)

烤紅薯、蒸紅薯、炸紅薯、煮紅薯......

紅薯的味道香甜,做法也是很多。如今宮裡的廚子也練出幾分手藝來,鑽研紅薯吃法的本事不比後世人差。

太子妃齊媯最近就格外喜歡吃紅薯,日日吃都不膩。她如今連普通的烙餅饅頭都不愛吃了,就愛吃這一味!

“唉,叫人家老田家裡的閨女懷孕隻能啃紅薯,這怎麼行?在村裡也會讓人瞧不起,說夫家沒本事的。”蕭靖小聲地嘀咕著。

在他曾奶奶那一輩,都是農村的貧苦人家缺少糧食,才頓頓拿紅薯摻著其他糧食果腹。若是夫家大方有錢,會買上點米麵,再切二兩肉,做了大碗的麵條餃子給孕婦補補。

那才是殷實人家過的好日子呢!

一國的太子妃淪落到天天吃紅薯的境況?

這是人性的缺失?還是道德的淪喪!

聽說這幾日都在啃生紅薯了,這得多慘啊。

蕭靖不好意思委屈了彆人家的好閨女,就使人去東宮問了一句,“有什麼想吃的,儘管提出來,不要客氣,都是自家人。”

他知道齊媯並不是一朝得誌便猖狂的人,相反,這位曾經的齊國公主還有些膽怯。因為沒有了娘家和底氣,這個十幾歲的姑娘行事謹慎極了。

放在後世,這種剛上大學的女孩子就被自家的兒子禍害了,夫家要對她好一點才行,本身她也是個孩子呢。

皇帝公公那麼關照,使得齊媯感動極了。

這幾日,她看見扶蘇吃著清甜多汁的大西瓜,吃剩的瓜皮老大一塊,怪可惜的。她不饞著吃西瓜,卻看著青色的瓜皮咽了咽口水。

“這個也許能吃吧,我聞著也有些清香。”把伺候的人趕出去,太子妃沒忍住,陶醉地捧著瓜皮,深深地嗅了一口,“我是不是太奇怪了?西瓜皮看起來真好吃啊。”

......

“不奇怪,西瓜皮也是寶呢。”

蕭靖聽得人回稟說太子妃想吃西瓜皮,覺得她也挺識貨的。西瓜皮彆名西瓜翠衣,是一味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中藥,以前誰家孩子身上長痱子了,就拿西瓜皮洗好搗汁,輕輕塗在患處上。

這般下來三四天就會大大改善,比上醫院看病管用多了。

他以前從

鄰居嬸子那裡吃過醃漬的西瓜皮泡菜,嫩綠色的瓜皮切成一條條,不僅好看,味道還格外鮮美爽口。

“那就做這個吧。”皇帝吩咐下去,“另外把太子喊過來,他也得學怎麼做西瓜皮泡菜。”

光是他這個當公公的在忙活,傳到外頭去也不好聽,說不定還引人亂想。

蕭靖叫扶蘇過來主持,太子妃是懷著扶蘇的娃,他來張羅那才叫名正言順。

扶蘇過來的時候,已經打聽好是怎麼一回事了。他對自己的小媳婦很疼愛,幾乎是有求必應,但齊媯饞著想吃西瓜皮,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

是大塊的肉嚼著不香嗎?怎麼吃起西瓜皮了?

怕出了什麼問題,太子還找太醫認真詢問,為什麼孕婦懷了孩子,口味就變得奇奇怪怪的。

“想吃瓜皮而已,這不算什麼。”打過交道的老太醫沒放在心上,“有些孕婦想吃泥巴和飛蛾的,那才叫奇怪呢!”

他從醫幾十年了,要說最難伺候的,就是宮裡懷孕的女人,一旦揣上蛋就嬌氣起來,各種要求都有。老太醫為此還在民間看診,記錄下來其他孕婦有什麼症狀,好用來參考參考。

這樣一乾,便是二三十年,他記錄下來好大一本《孕婦的十萬個為什麼》。

“那我找善文墨的隨侍過去,抄錄一下大人的巨著,可否?”扶蘇很重視媳婦這一胎,還建議道,“大人何不再寫一本《大秦愛經》,讓成婚的夫婦共同學習?”

在大秦,想要當官做小吏的都要經過考試,就是生孩子養娃不用考試。

又沒有專業的參考輔導書,聰慧如扶蘇都隻能摸索著生娃,二十幾歲才讓媳婦懷上,實在是太難了。

年輕的太子站在國家領導人的角度考慮,孩子不能亂生,夫妻倆應該經過係統地學習,才能更好地生孩子。他手裡已經有紅薯這種神奇的作物,若是能推廣種植,能養活的人更多了,大秦的新生兒人口必定能翻上好多倍!

太子立定主意:“必須得出書,教人怎麼好好生孩子!”

怎樣造人最舒坦,怎麼造人能效率更高,怎樣生出來的孩子最健康,這都是一門值得研究的學問。

懷著這種崇高的學術研究心態,老太醫在扶蘇的支持下

,嘔心瀝血地編寫出書。

終於,等到全國各地都開始收獲紅薯的時候,老太醫的書,完成了!

這麼一部長篇學術巨作《大秦愛經》,搭配了珍貴的人體繪畫,作者以大秦最頂級的醫學水平,對於生命的孕育進行了科學地論述和詮釋。一經推出,便銷量驚人,新婚的男女人手一本,因為有太子在書中作序傾力推薦,貴族們爭相購買,奉為經典。

此書流傳到後世,與《波斯愛經》、《印度愛經》並列,成為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夫妻情感指導書。

後人都說那個寫書的糟老頭子,肯定是流連花叢的老色狼,而由於版本更迭的原因,最早的序已經丟失了。

在這個與正史不一樣的時空中,無人知曉這本書,其實是秦二世扶蘇逼著老太醫寫的。

已經死了幾千年的老太醫:冤,我好冤呐,我可是個正經人!

......

跟老太醫聊完之後,太子站在了皇帝的身邊,學著怎麼去做西瓜皮泡菜。

“先把西瓜皮洗乾淨,去皮切條。開水入鍋,稍微燙一下。”

“撈出來,加入少量米酒、泡椒、醋、糖、鹽醃一下。”

“拌勻了,過夜就再吃會更加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