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湛不荒唐(48)(1 / 2)

那羅延握著手裡的請柬,臉上的表情都愣住了。

他還沒看呢,阿瓘就跑走了。

這到底是什麼事兒啊!

“還說自己不像大姑娘,簡直就像是娘們一樣。”他嘀咕了一句,“真是扭扭捏捏的。”

男孩回去彆館,關上門,才拆開了阿瓘送給他的請柬。這是他第一次收到彆人的邀請,上麵寫著:【五月初九,城外小莊的枇杷甚好,高孝瓘誠心邀請普六茹到小莊郊遊,為時三日。如若同意,可帶家眷,當日辰時兩刻於大豬比奇門口相見。】

那羅延“哇”了一聲,跑到養母的身邊,想要詢問她的意見。

“乾娘,阿瓘約我去莊子上玩,我能去嗎?”

“乾娘,阿瓘說我可以帶你一起去呢!”

“乾娘,你要陪我一塊兒去嗎?”

願心尼姑的麵容秀美,她沒出家之前的家境優渥,她是識字的。她一手撫養的那羅延從小跟著朗誦佛經,讀寫都不成問題。

女子看著孩子期盼的小臉,點頭道:“那羅延想去,娘就陪你一起去罷了。”

她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她雖然教會了那羅延認字,也讓孩子吃飽穿好。但這對於大家族裡的公子而言遠遠不夠。

那羅延都快十歲了。

他沒有擁有自己的小莊子,也沒有去過莊子上行獵遊玩。貴族哥兒愛玩的,他一樣沒玩過,貴族哥兒過著呼奴喚婢的生活,那羅延不懂。

等到這孩子回歸家庭,可能會被兄弟襯得像從鄉下來的窮酸蛋。

從楊家送過來的家書,說呂夫人又生了男孩,後麵有精心教養的弟弟對比著,那羅延回歸後的日子可能會艱難了。

所以這次高氏邀請那羅延去玩耍,願心尼姑打心裡是同意的。她希望那羅延能見識一下公子哥兒的生活,以後回家就不會再鬨出笑話。

這是她一手養大的孩子,她早已皈依佛祖,本不該留戀紅塵。但是她疼愛這個孩子,已然當作親子,又怎麼能舍得他被人看輕?

她讓那羅延在家裡等她,道:“娘出去給那羅延買布,做成新亮的衣裳。到時候你穿出去,才不失你父親的威名!”

男孩是何等的聰明,願心尼姑每做一件事都是為了他。但是她隻有一雙手,還有幾日就要出遊,時間上是來不及的。

他忍著自己想去的心情,拒絕道:“乾娘,你又得熬夜做衣,這樣太累,我不去阿瓘的莊子上玩了。”

“傻孩子,你父母給了許多錢,娘給你買成衣,回來稍微改一改就行。”

“對哦。”

那羅延放心下來,笑得連牙齦都露出來。他不僅想要得自己的新衣裳,還念著乾娘。

“乾娘,你也要做兩件新的,你好看啊。”

“好,我都聽那羅延的。”

願心尼姑笑著搖了搖頭,這個傻孩子,她都是出家人,穿那麼好做什麼?反正她都是穿著灰色的佛袍,一概沒有豔麗的花紋,硬生生把她的容色掩蓋住大半。

但她不想給那羅延丟臉。

那就一並做新的衣裳吧。

五月初九那一天,尼姑帶著男孩走到大豬比奇的鋪子門口。鋪子已經開了,排隊的顧客看到尼姑帶著孩子這樣奇怪的組合,孩子對她十分親近,可偏生這個孩子竟然沒有剃頭。

所以男孩不是出家的沙彌。

莫非是尼姑的私生子?

嘻嘻,也不是不可能。

有人好奇地問:“師太,你是來買香皂還是買紅燒肉啊?”

紅燒肉罐頭好吃,鄴城人都知道,尼姑被吸引過來買肉吃,也不意外。現在陛下推崇愛乾淨、勤洗手的生活作風,說這樣能預防蛔蟲病。

本來就銷售火爆的香皂被搶得更厲害了,許多人家都養成了飯前洗手,飯後洗手的習慣。沒錢人用草木灰,有錢人就用香皂。

大豬比奇的門檻幾乎被顧客們踩扁,大家日日都想買這兩種東西。

尼姑雙手合十做佛禮,道:“貧尼不買東西,隻是在這裡等人。”

不買東西,你在這裡擋路啊?

有脾氣暴的剛想說話,就看到有幾輛馬車停在大豬比奇的門口。一輛車有四匹高頭大馬拉著,馬兒膘肥體壯、毛色油亮,一看就是北地特產的寶馬,這個規格不是尋常人用得起的。

再瞅瞅車頂上的裝飾,鑲嵌著玉石,應當是貴族大公才用得起的。

這是……

眾人尋思著是哪位貴人出行,隻見馬車一停,有奴仆下來,恭恭敬敬地把尼姑和男孩都扶上馬車。

“臥槽,這是什麼世道啊?”

“連尼姑都寧願坐進去大官的寶馬!”

“現在這些女人啊,她們拜金啊……”

同為女眷,張嫣與願心尼姑坐同一輛馬車,張嫣落下車簾,把外麵的視線都屏蔽了。少女的眉眼清麗動人,她雙手合十,道:“還請師太彆拘束,我姓張,是阿瓘的九嬸。師太喚我一聲張娘子就好,我對佛學也很感興趣。”

她對於願心尼姑的過往可好奇得緊,蕭靖跟她說了對尼姑的調查情況。此人就像是謎團一樣,之前的行蹤都查不到。

一個獨身尼姑,怎麼帶著一個男孩在鄴城單獨生活?

她沒有到外化緣,是誰在經濟上供養她和孩子?

孩子沒有剃度出家,跟她是什麼關係呢?

是尼姑的私生子,還是……

張嫣的眸光閃了閃,女人的直覺告訴她,深挖下去可能會有驚喜哦。

願心尼姑沒有防備,隻當這位是對佛學感興趣的小婦人。也許彆人成婚得早,所以小小年紀就已經是嬸母輩的。

不得不說,佛祖催人向善,能學會一點佛學,仿佛人身上就沾染了幾分佛性。

好多女眷都喜歡到寺廟上香拜佛。

善良是她們的代名詞,這樣的好姑娘誰會不喜歡呢?

到底是不是真心向佛,就沒有人知道了。

願心尼姑是個虔誠的,有人願意聽,她自然願意給人講授經文。她談到自己日常誦讀的佛經、談到自己以前生活的馮翊般若寺,她就是在那裡剃度出家的。

張嫣的眼神一閃,神色向往地問:“師太是馮翊郡的人,那裡的風光好嗎?可有什麼名山大川?”

尼姑說到自己的家鄉,表情非常懷念。她恬然地笑了笑,道:“馮翊沒有大山,倒是有很多水。洛水、渭水都在馮翊交流而過,再自西而東融入黃河,景象十分壯觀。”

單獨說馮翊在哪裡,張嫣對於南北朝地理不太懂。再加上曆朝曆代的州縣地名更改,她不知道是什麼地方。

但說到三河交彙處,她大概知道這個地理位置是在什麼地方。

在高齊的西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