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趙禎無遺憾(50)(1 / 2)

永興軍路

永興軍路的範圍很大,以京兆府(古代長安,現西安)為中心,治州十五,縣八十三。若是銀州等地能收複,好些被西夏人霸占的州府也應該屬於永興軍路。東京朝堂上的大官覺得範仲淹被貶成五品武官,前程算是廢了。

直到老範來到當地,他看過輿圖,才意識到自己的權力其實可以很大。

(永興軍路包括今甘肅省、陝西省、山西省部分地區,以及河南省三門峽市以西。)

範仲淹去到永興軍路的官署,才從懷裡摸出來一個錦囊。這個錦囊的做工不凡,繡著雪白的蘭花,用的是蜀錦的料子,是陛下親手交給他的。

古有孔明錦囊妙計安天下,前些日子官家將此交給他,告訴他去到地方再打開。

夜深人靜的時候,老範檢查過四處無人,才在燈光下將其打開。他的心情有些興奮,隻見上麵寫著三行字。

【高築牆,廣積糧】

【以文教化,有教無類】

【以民為兵,落實基層】

“好一個高築牆廣積糧!”範仲淹品出其中深意,“防禦建起來,城中有糧草,便是黨項人攻打過來也不怕。”

老範不知道蕭靖把最後的“緩稱王”抹掉了,他一個臣子,要稱王做什麼!

光是防守也不行啊。

範仲淹趕緊往下看,陛下讓他“有教無類”,大概是想讓他教化黨項人,對黨項人和漢人一視同仁。這邊距離夏國不遠,不僅有雙方互市,還有很多黨項人和漢人組合的家庭。黨項人讀了書,知廉恥,焉知不能為大宋所用?

此乃文治。

當然,蕭靖沒有那麼天真,若是講道理能解決所有問題,還要拳頭來做什麼?

於是官家把民兵製度搬出來,應當是能派上大用場。文治不行,那就要武功,以武力取勝。範仲淹對於“民兵”這個概念不難理解,自南北朝以來已經有民兵。唐朝的武則天曾在邊境地區建立民眾武裝,謂之團結兵,每一百五十戶征兵十五人,配備刀槍和馬匹。

這對於一條村子而言,並非太沉重的負擔,卻能起到一定的防禦和對抗能力。說來也巧,當年武則天時期,負責訓練民兵的長官就叫團練使。

也就是範仲淹如今這個官職。

範仲淹在赴任的路上,翻閱了很多相關的書籍和史冊。他看著陛下留給他的錦囊妙計,寫的小紙片那麼輕,卻在他心中重達千斤。

“他們從來都不知道,官家為此付出了多少心力……”

範仲淹把小紙片放在嘴裡嚼爛,咽到肚子裡麵。這麼機密的事情,他死死記住,便是做夢都不會忘記。

==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範團練使來到永興東路短短時間之內,辦下三件大事。

第一,他在當地開辦學堂,每縣一學。學堂的夫子由他親自考問,都是道德和學問兼備的讀書人。更可貴的時,他允許轄下的異族小孩來讀書,黨項人羌人契丹人皆能入學。

第二,他在宋夏邊境構築城牆,以堡寨相練,形成嚴密的封鎖線。正常貿易互市,可以,偷渡來犯者,殺頭。

第三,他在當地選調健兒和獵戶好手,配以馬、鞍、弓箭等物,謂之“民兵”。他參考了唐朝關於民兵的政令,不讓群眾耽誤生產,安排“春夏歸農,秋冬追集,給予身糧醬菜”。

此事傳到東京,又是引起一番紛爭。歐陽修聽聞好友的在當地的舉措,撫掌笑道:“我就知道,希文不是那麼容易被挫敗之人。”

他是相信範仲淹一心為公,但朝堂上並非人人如此。

有大臣上奏:“臣要參範仲淹大興土木,不顧民生!他私調民夫,延誤生產!”

蕭靖先問:“你們可知,如今永興軍路是什麼情況?元昊那邊又是什麼情況?”

或許有人知道,但沒有一個人提出來。

連李元昊私改年號那麼大的事情,人家改了一年多,趙禎居然被瞞得死死的。要不是蕭靖這個男人有掛,他也想象不到底下的人如此膽大包天,能把這樣大的事情瞞下來。

皇帝問了將近有半刻鐘,沒有人站出來說。平時瞧著一個個挺能說的,這會兒倒是變成鋸嘴的葫蘆。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關於永興軍路之事,朕作調查後自會再判。”蕭靖瞧著底下這幫人,冷笑一聲,炸出來一個大雷,“都說東京八十萬禁軍,朕怎麼瞧著,這人數對不上啊!”

“全**人過百萬,禁軍占了四分之三。每年軍費占了國庫收支十之七八,可是這效果嘛——”

官家深呼吸了一口氣。

“朕以為,並不如何。”

“朕那日閒著也是閒著,往禁軍去了一躺,隨便抽取一支馬軍點名。諸位猜怎麼著?”

“去年發年俸的時候,不知道哪位報的該馬軍四百人,朕批了,按照四百人的俸祿發足,連馬的糧草費也沒少。誰知這年還沒過去大半,朕去看的時候,馬軍隻剩下數十人,草棚裡那幾匹老馬瘦得殺了吃肉都嫌塞牙,旁邊旋了幾隻烏鴉啊啊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