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差不多時期的漢朝帝王陵相比,魏武帝陵是極為樸素的。第一間墓室裡除了這些曹操生前使用的兵器外,大件就隻有一輛高五十公分左右的陶土做的戰車,旁邊有“魏武帝常用戰馬車”的小石牌。再就是一些銅勾、馬鐙、馬鞍、鞭子之類殘缺不全的小件。最終統計的結果,前室一共出土了39件陪葬品,全都是和軍事相關的工具,且都有長期使用的痕跡。
崔老教授拍著大腿:“哎呀,當時專門研究漢魏史的駱京文就跟我說,漢朝的皇帝說薄葬,還用了國家三分之一的稅收呢。曹操的薄葬竟然真薄葬。這麼大的墓室,隻出土了39件陪葬品,比有些被盜過的墓還少。他倒是實現心願了,可把我們害苦了。我說,哪裡就害苦了,魏武帝一件能比上彆人十件,這些東西都是魏太.祖皇帝用了多年的老物件,光是曆史意義就不一樣。何況還有‘戈虎大刀’和‘素匕首’,這麼好的鍛造技術和防鏽技術,現在都不一定能複製出來,拿出去妥妥的要寫進考古史的。”
因為墓穴沒有遭到破壞,陪葬品都擺放得井井有條,所以很快的,考古人員就完成了前室的清理工作,他們的目光投向了前室正後方一條拱門形狀的甬道。根據漢末魏初普遍的墓葬規律,穿過甬道就該是陵墓的主室,也就是魏武帝的棺槨停放的地方。
年過花甲的崔教授穿著防護服,背著氧氣袋,率先跨過這條短短的甬道,來到了主室的中央。借助手電筒的光線,他可以看到這是一個高度超過六米的四角攢尖頂的巨大空間。然而,隻有在中間有一個大號的石棺,周圍沒有任何陪葬或者壁畫。大名鼎鼎的魏朝開國皇帝,他沉睡的房間乾淨得家徒四壁。大塊方形的青石磚被鋪在地麵和牆壁上,給人一種冰冷的肅穆感。
“太乾淨了。比盜墓賊盜過的還要乾淨。說不失望是假的。”崔教授回憶說。
石棺是不能在黑暗中打開的,它將會被運送到省博物館,在那裡接受精密的“解剖”。於是崔教授在黑暗中繞著牆壁走了一圈,試圖找尋出通往側室的通道。
“有兩個拱門,一左一右,對稱地分布在主室兩邊。右邊的被封起來了,左邊的沒封。我就先進了左邊。進去一照,有陪葬品!”
在武帝陵左邊的側室裡,陪葬著十五件陶土製成的房屋模型,有廚房、糧倉、廁所、正廳、臥室、書房、養雞場、停船碼頭、小花園……房屋模型自帶神態各異的人和動物,雖然製作材料是不值錢的陶土,但對於研究魏初的生活習俗,卻有著非同一般的作用。
除了這些兩千年前的“手辦”外,左側室裡還出土了一套白瓷碗盤、六雙銀筷、一隻大肚玻璃酒杯、一件保存完好的皮毛大氅、一塊石枕、一個青銅夜壺、兩個造型奇特的香爐、一副十一個棋子的棋盤、一個磨損嚴重的硯台、三支爛得差不多的毛筆、兩枚鎮紙,以及幾罐香料和農作物種子,其中香爐、瓷碗和玻璃杯都被鑒定為“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曆史文物”。
“數量不多,但質量高啊。”崔教授高興得劃了好幾個手勢,“以前隻從文獻上聽說,哎呀,曹家靠賣瓷器才賺到了起兵的經費,現在,看到實物了。那白瓷真是漂亮,白得像牛奶一樣,而且又薄又輕,還堅固耐用。你很難想象幾十年前的東漢還隻有原始青瓷。玻璃杯一點雜質都沒有,純透明的,那個年代就有這麼厲害的玻璃技術,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還有那香爐,乍一看還以為是近代做的呢,線條十分流暢,充滿想象力。”
隨著第二批陪葬品被發現,武帝墓布局的邏輯已經逐漸清晰起來。前室是祭祀的場所,擺放象征墓主人功業的武器、車駕和馬上用具;前室正後方是主室,存放墓主人的棺槨;主室旁的左側室,則陪葬生活用品——吃的、穿的、住的、睡的、寫字用的、遊戲用的,雖然不多,但也涵蓋了漢魏時期主要陪葬品的類型。
既然各種類彆的隨葬品都已經出現,那麼神秘的被封起來的右側室裡,又存放著什麼呢?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