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走親戚, 有錢沒錢帶份禮。
老許家的親戚有主屋那邊招待著, 趙雲薇這裡沒啥男方的親戚上門的,索性就在初二拖著一家子六口人回娘家去了。
帶的年禮嘛, 今年好歹手頭寬裕了不少, 許國慶特意囑咐妻子備厚幾分, 以便彌補往年的禮薄,順便給她長長臉。
趙雲薇對於丈夫的體貼還是很受用的, 當真多準備了一些,一個是這樣的話自己麵上有光, 另一個是也好堵住娘家嫂子那張毒嘴, 好讓一家人去到時耳朵清淨清淨。
她那位嫂子是個眼皮子淺的,竟盯著些蠅頭小利,出嫁女回娘家多吃一口飯都要遭她白眼, 真是簡直了。
說來都是窮鬨的,經曆過缺衣少食的那些年,有些人是被餓怕了。
趙雲薇心裡多少理解幾分, 因此從來不跟對方計較,畢竟她都是嫁出去的女兒了,作為外嫁小姑子再與娘家嫂子纏磨算怎麼回事,真鬨了矛盾不得讓彆人家看了笑話,到最後傷的還是父母的心,多劃不來。
這次回娘家,她先是按照規矩準備了一籃子油條幾包糖果子,分量上十分實在, 另外還特特拎了二斤豬肉一條魚。
整個算起來,絕對是年禮裡邊比較靠前的那一波了。
趙家距離他們這兒不近,是在另一個城區某個廠子的家屬院裡。
但是趙雲薇一家子並沒有一大早就過去,而是準備好了東西,收拾停當,等到十一來點快中午時才啟程。
這個點不早不晚,趕到後說會兒話不耽誤吃晌午飯,飯後再敘敘舊聯絡聯絡感情就回來了。
要是去的早了,保不準會遭娘家嫂子的白眼,說他們餓死鬼投胎肯吃嘴什麼的,聽了平白窩氣,何苦來哉。
晚了也不行,要麼是正趕上飯時,然後準被人諷是掐準了時間去大吃大喝的,連個活兒都不願意乾;要麼是錯過飯時,拿了不菲的年禮卻要被人家用殘羹冷炙應付。
趙雲薇經過這麼多年,和娘家嫂子屢次作戰,都總結出經驗來了,想來就能知道,對方是有多勢利眼多極品。
一家子全部出動,十一點出發,出了大門走不遠就有直達的電車可坐,十分方便。
為了打臉娘家嫂子那位‘階級敵人’,趙雲薇這回出門前可是讓丈夫和孩子全都換上了簇新的好衣裳,料子針線什麼的都是極好的,穿過去讓某人眼饞嫉妒去。
路上走親戚的人很多,電車裡從來沒有這麼擁擁擠擠過,如同沙丁魚罐頭似的。
大家基本都是提著一個籃子裝年禮,籃子口搭著一塊白棉布,或者再蓋一張紅紙,叫外人看不清裡麵擱的是什麼,所以也沒有攀比一說。
不過趙雲薇一行出了籃子,手上還提了大肉和肥魚,那年禮檔次就嗖嗖地往上升了,令其餘人看來看去,有羨慕的,有嫉妒的,有嘖嘖稱讚的,還有暗罵傻子蠢貨的。
眾生百態,不一而足。
有人在許國慶身後小聲嘀咕敗家婆娘,拿那麼多好東西走娘家,一看就是個平時裡心向著娘家人的,說不定見到好東西都想往娘家搬,不是個敗家婆娘是什麼。
這人對自以為的真相看不過去,意在提醒當家的男人彆被妻子忽悠了,回去好好管一管才行。
可惜許國慶並沒有多領情,一手抱著寶貝小棉襖,一手提著送給嶽父嶽母的豬肉條,隻當沒聽見彆人所謂的‘好心提醒’,一心護著逗著閨女。
自家人知自家事,往年他們家因為經濟條件的關係,送給嶽父嶽母的年禮可不算好。
大部分的時候,對方回的禮都比他們拿去的重,是兩位老人專門補貼給外孫的。
為此妻子的娘家嫂子給了多少怨氣白眼,他又不是不知道。
如今有了條件,正好多準備些東西帶去,也好回報一下嶽家以前的援手之恩,因此他還嫌拿的豬肉和魚少了嘞。
如果不是擔心多了讓人起疑,許國慶都想著是不是背著筐去,筐裡填滿的那種。
如此的想法基礎上,那二斤肉一條魚又算的了什麼,他們家現在有時候一天的夥食吃的都比這個多。
胡思亂想著,電車嘟的一聲到站了。
許國慶回過神,被挎著籃子的妻子拉著往下擠,順便還得兼顧著拎著大肥魚的大兒子,以及另外兩個孩子。
等到好不容易從‘沙丁魚罐頭’上擠下車,趙雲薇趕緊點人頭,看見六口人一個不多一個不少方才放了心。
此時已經差不多十一點半了,下車後再走上一段路就到達了目的地。
看著熟悉的家屬院大門,趙雲薇禁不住露出懷念的笑容,即使有娘家嫂子在比較糟心,但是能見到長大的地方和爹娘,總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趙家與老許家比起來也算門當戶對,都是住在筒子樓房上的職工家庭,要不然當年許奶奶也不會把趙雨薇說給許國慶做媳婦了。
隻不過相比老許家的純工人出身,趙家偏書香門第一點,家裡除了做文職的老大,二老都是在學校當老師的,文化程度不低。
想當年因為這個,趙家還差點被拉去批.鬥,最後是曾經做過私塾先生的趙家老太爺當機立斷把所有家產捐給國家洗身成貧窮的教書匠,才險之又險地度過那場動蕩風暴。
不然以那時候瘋狂的社會行情,書香門第的趙家人能不能全須全尾的活下來都是個問題。
即使能活,那也是被打上臭老九的標簽,屈辱艱難的活著,撐不撐的下去都不一定。
趙老太爺有先見之明,舍財保命,好歹保下了人丁稀少的趙家血脈,然而自己卻因為自責於家業儘失,幫趙父熬過難關,看著他娶妻生子後早早地就去了,一同的還有捱過苦日子身體不好的趙老太太。
老一輩一過世,曾經的那些是非功過差不多都隨之掩埋到土裡了,留下的是時代開放後教書育人備受世人尊敬的書香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