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實證明……他倆想多了。
整個影院是人頭攢動。
看著就跟過年一樣。
“……好多人。”
帶著口罩,今天故意穿的樸素至極的楊蜜跨著許鑫的胳膊,驚歎的眨了眨眼:
“這群人都不睡覺的嗎?”
“不知道……我去拿票。”
“吃哈根達斯不?”
“吃。香草味的。”
“芬達?還是醒目。”
“醒目吧。”
這幾年對許鑫的習慣了若指掌的楊蜜點點頭。
倆人迅速分開。
很快,拿著兩張票,一大桶爆米花,兩杯飲料的情侶倆領到了3d眼鏡,跟著隊伍進了imax廳,坐到了屬於自己的後排座位上。
萬達的爆米花還是挺好吃的。
尤其是爆米花蘸哈根達斯。
甜蜜加倍。
很快,電影的logo出現。
燈光暗澹。
《阿凡達開始了。
而兩口子統一作出了一個動作。
就是當電影開頭那一片鬱鬱蔥蔥的航拍叢林出現時,倆人同時夾著眼鏡開始查看起帶眼鏡和肉眼看的不同來。
“哇……質感好棒!”
“……嗯,彆和我說話了。”
聽到老公的話,楊蜜點點頭:
“好。”
然後順理成章的接過了他懷裡的爆米花。
這一大桶都是她自己的。
老公之所以不讓自己和他說話,其實是因為他要以導演視角看一下拍攝思路,以及一些數字拍攝技術相關的東西。
唉……
要麼說導演這活就不是人乾的。
彆人都是好好的享受電影……導演就得累死累活的把看電影當成一種學習課程。
嘖嘖。
她有些感慨。
然後……
“啊嗚”
一大捧爆米花被塞到了嘴裡。
香香甜甜的。
“呼嚕嚕……”
呀,可樂喝的有點快。
這就見底了?
見狀,她想了想……
“哥哥……你那個還喝嗎?”
“……”
沒回應?
那我就當你默認啦。
悄悄的把可樂和醒目調了個位置,一口爆米花一口飲料吃的不亦樂乎。
而看著被人從酒吧丟出來的男主角……
嘖。
真醜。
一點都不帥。
還坐個輪椅……
可在許鑫的眼裡,在看到這些光影效果之下,他卻看到了卡梅隆想要表達的那種文化。
1984年出版的讀物《神經漫遊者中延伸出來的一種文化現象賽博朋克。
並且,這些光影造圖有點《攻殼機動隊的影子。
控製論麼?
翹著二郎腿,他半眯著眼,一點點的把一幕幕光影效果都記在了心裡,一點點的複盤、品評著這位喊出“我是世界之王”的導演所展露出來的拍攝風格,開始默默分析著。
至於劇情……
他隻能說囫圇著看。
作為導演,遇到科幻題材時,他首先看的是彆人怎麼構建世界觀,表達精神內核……或者說把某些文學作品中傳達的意義如何賦予到電影上,以及那些製作技術。
劇情並不是他第一時間關注的點。
而整部電影是162分鐘。
2個小時42分鐘……
很長了。
以及考慮到3個月的放映周期……
他還真挺期待這片子最後到底能到達怎樣一種高度。
就這樣……
2個多小時的時間一晃而過。
而從主角傑克第一次深入到納威人的領地那段極致的光影特效開始,許鑫的眉頭就已經皺了起來。
楊蜜的眉頭也皺了起來。
眼睛……有點乾。
不算很舒服。
顯然,這種視覺效果時間長了,會讓人覺得有些疲勞。
早知道帶眼藥水出來了。
而整個電影院裡,時不時的那種驚呼聲就沒停下來過。
一整部電影看完,最後當燈光亮起時,楊蜜第一時間摘掉了眼鏡,在那重影而模湖的演員名單下,扭頭對許鑫問道:
“感覺怎麼樣?”
“……”
2個多鐘頭一言不發的許鑫,在聽到這話後,遲疑了大概五六秒的功夫,來了一句:
“厲害。”
說著,他也同樣摘掉了眼鏡。
“明天我得再來看一遍具體的故事內容……你感覺怎麼樣?”
“挺過癮的。好看!就是眼鏡有點酸……咱走吧?”
“等等,我看一下演職員列表。”
……
沃爾沃內。
“怎麼感覺你心情不是很好呢。”
“感覺出來了?”
“嗯。是覺得技術差距太大了還是怎麼?”
楊蜜有些不解。
“嗯。”
許鑫點點頭:
“你把衣服拉上,我抽根煙。”
落下了車窗,點了根煙後,許鑫想了想,說道:
“具體的故事其實我沒怎麼看。我主要是關注那些特效上麵……它這片子和咱們之前看的《變形金剛、《星球大戰這種差距還是挺大的。”
“你是覺得咱們太落後了?”
“那倒不是。落後是可以追趕的嘛……知道我剛才為什麼一定要看演職員列表麼?”
“為什麼?”
“我就是在估算他的團隊到底有多少人。因為他這部戲,我看過宣傳時的訪談。詹姆斯卡梅隆自己說的,他這部戲的實景拍攝隻占全部電影的百分之25到30。剩下的都是3d技術。甚至他運用的那些麵部捕捉技術之類的,很多都是我沒聽說過的……”
“正常,那是好來塢。所有電影拍攝更新迭代的技術他們肯定會先用出來……”
楊蜜還是以為老公在對好來塢的技術心馳神往。
但實際上並不是……
“我不是說技術,我是在看幕後團隊。而通過剛才的職員表……我保守估計了一下,他這部戲不算電腦特效製作,就說在劇組裡拍攝的工作人員,應該在400到500人……要是算上後期製作,整個一電影團隊的參與者,很可能要超過一千……乃至一千五百人……”
“你在奧運會裡可是幾萬人的調度,比這個乾嘛?”
“那不一樣。”
許鑫搖了搖頭……
其實他考慮的東西很多。
這些人也能反映出來很多事情。
比如投資數額的巨大。
比如導演在片場的掌控力。
潘多拉星球茫茫多的動植物的模型初期設計團隊。
世界觀的完善。
服化道。
等等等等。
一係列的東西,在許鑫心裡裝著,是沉甸甸的壓力。
甚至說句難聽的……以前的他並不是很理解老頭他們這一代導演對於國外電影……或者說直觀點,對於好來塢的那種向往。
在他這裡,電影就是電影。
想要達到什麼效果,隻需要去找合適的團隊就可以了。
國內做不了,就去找外國的唄。
給你錢不就得了。
我出錢,你設計出來我要的東西。
但現在……看到這部電影後,他終於懂了。
原來,吸引導演的,並不是好來塢。
原來,吸引導演的,隻有好來塢。
“這部電影……與其說是電影,我更願意把它概括為電影產業鏈工廠的巔峰傑作之一。明白我的意思麼?導演……了不起。但和這些幕後的東西比起來,導演也不是那麼的了不起。”
“……你在這套娃呢?”
“所以說你不懂啊。”
許鑫搖了搖頭:
“對我而言,它最有魅力的地方是在畫麵,而不是在故事。它的畫麵,讓我看到了……數字技術這一有著無限可能性的技術革新。詹姆斯卡梅隆親自開啟了這個時代……也不對,不能說他開啟的。
但最巔峰的王座上一定有他的位置。而我之所以心情不好的地方也就在這……這麼說吧。你覺得你開夏利在你們村已經很了不起了,可到了大城市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車叫大奔……
並不是說電影一定就要跟他這樣、畫麵震撼、投資大、特效精良。電影能被稱為第七藝術的閃光點就在於,哪怕隻是單單人性挖掘這一方麵,都足夠一名導演鑽研一輩子了。
但……作為導演,看到他的片子,我感受到的那種差距實在太大了。好來塢的專業性……遠超想象,你明白我的意思麼?他們太專業了。是資本催生之下,金錢利益所裹挾的那種專業。
任何一名導演在這種專業中,都可以大展所長,劇本的題材、故事的走向、基調、甚至心裡的想法之類的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它的文化多樣性太嚇人了,允許承載這種文化多樣性的平台也太紮實了……
但也不是說咱們就一無是處。但……從藝術理念上,對導演的束縛,確實是小到不能再小了。詹姆斯卡梅隆這個故事的思路其實很一般,甚至你可以說他有些俗套……
當然了,也得承認,人家之前確實是爆款頻出,有這個讓投資方信任的底氣。但這是個先有雞先有蛋的悖論咱們不提,就光說這部電影背後透露出的工業力量……”
許鑫的話,特彆碎。
特彆囉嗦。
甚至有些淩亂。
但楊蜜卻在聆聽。
並且,她心裡跟明鏡一樣,老公有點受刺激了。
不是說崇洋媚外,向往好來塢。
而是他……應該是看到了一些在國內可能永遠無法做到的事情,然後有一種不甘心又不服輸,偏偏還心甘情願承認彆人做的很棒的心不甘情不願。
他這會兒很矛盾。
甚至說實話……
有些酸。
但她可以理解。
那是好來塢。
電影文化的最中心。
甚至說句沒出息一些的話,彆看她現在在國內好像還有點人氣……但真要去闖好來塢……她和個龍套沒任何區彆。
電影演員的階級殘酷性不比導演差。
在好來塢紅了,那就是世界知名演員。
可你在天朝再紅,到好來塢也隻是個小豆芽菜。
而天朝的電影圈發展也是如此。
因為向往,所以追趕。
可追趕的同時,又有些絕望。
這種絕望不僅僅是文化的多樣性,與束縛感的強弱。
還是一種難以逾越的鴻溝。
連她這個演員都能感受得到,作為導演的老公自然感受的更真切一些。
不過……
“我們也在努力,不是麼?”
聽到她的話,在那絮絮叨叨的許鑫立刻點點頭:
“當然在努力。我之前不是說了麼?電影不僅僅隻有技術,它的藝術性才是讓人著迷的核心。但是……”
“彆但是啦。我們在努力追趕就好。你現在想那麼多也沒用。有些東西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全行業共同努力……好來塢不就是這樣麼?他從來不是一個導演兩個導演或者三四部電影支撐起來的。你太急了……”
許鑫一怔……
瞬間,理智回歸。
他愣了愣……忽然樂了。
把煙頭往外一甩,升上了車窗。
“也對。飯要一口一口吃……大家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超越嘛。不急……”
捏緊了方向盤,他看著前方近在遲尺的史家胡同說道。
目光閃亮而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