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導演,我不比爛455.蒙太奇3/2
遠景鏡頭,讓劉一菲在畫麵裡如同一個三寸小人一般。
穿著樸素的衣裳,走在那還很荒蕪的鄉間小路上。
“走路”。
這是許導對於這部電影時間線的刻畫表述。
田野一片荒蕪時,劉一菲在走。
禾苗青翠時,劉一菲也在走。
山花爛漫鳥語花香時,劉一菲還在走。
同一場景,不同的肢體語言,不同的鏡頭距離,不同的表述,分彆表達了時間的流逝。
而此時此刻的劉一菲,在聽到了遠處的喇叭中傳來了:“預備,走。”的話語後,她背著行李,提著盆,一步一步從村裡裡麵朝著外麵走。
因為行李的沉重,她的肢體語言,就像是《伏爾加河上的纖夫裡插畫上那個高個子的纖夫一樣,站直了身子,頭向前探,後背被拉拽的微微弓起。
生動而形象。
在她前麵還有一些人很快的走出了鏡頭。
電影裡麵靜秋的設定就是因為成分問題,她被其他工農弟子出身的人所疏離。而在已經拍攝完的電影最開始的那一幕裡,她本身就是默默跟在隊伍最後很不起眼的一個人。
而現在拍攝的在完成了關於那顆英雄山楂樹的教材,離開村子時,她也依舊是一個人。
隻不過,比起上次許鑫采用近景鏡頭刻畫群體關係,這一次,他的鏡頭拉的更遠,更加表達了靜秋與人群的距離。
此時此刻,鏡頭前那些同學們已經消失在了固定鏡頭中。
畫麵裡就隻剩下了劉一菲飾演的靜秋一人。
在王雷的操控下,鏡頭開始緩慢移動。
以一個小幅度的動態開始左右搖擺。
而仿佛天地隻剩下了靜秋一個人的畫麵中,她走的愈發遲疑。
等她即將走出畫麵時,她做出了一個駐足的動作。
忽然扭頭看了一眼村子的方向。
接著重新低下了頭。
低頭、含胸、駝背。
走出了畫麵。
“很好,過了。”
許鑫的聲音響起:
“下一幕。”
隨著導演的話語,工作人員開始扛著各種器械往橋邊走。
這一幕還有兩場要拍。
第一幕是遠景,而第二幕就是正對著劉一菲拍她那心事重重的模樣。
第三幕是在她扭頭時,拍出她那種……等待什麼人出現的期待感與不舍。
許鑫跟著隊伍移動,而於珍則帶著自己的研究生跟在隊伍的後麵。
於老師的到來,讓他們有了一些“聽課時間”,有時候可以不用跟著劇組忙碌。不過這個時間卻並不多,更多的時間是在劇組收工之後,於老師會給他們聊一聊。
而今天,是第一階段在青龍村的最後一天。
這幾個鏡頭拍完後,劇組在青龍村的前期戲份就差不多結束了。
要轉到遠安去拍。
接著等山楂樹的花期到來時再返回來。
同時也是於珍在劇組裡待的最後一天,她需要給學生們做個總結。
於是,在等劇組調度安排的時候,於珍拉著自己的這些學生們站在最後,提出了第一個問題:
“誰來給我解構一下許鑫這個鏡頭的鏡頭語言?”
聽到這話,幾個人互相看了看,文木野站了出來:
“於老師,我覺得這個鏡頭裡是雙重含義。第一重,其實就是時間的表達。但許導這次的長鏡頭拍攝時間明顯要長於之前的幾處表達時間長短的“靜秋獨行”。
所以,第二重我覺得……應該是許導在表達靜秋走這段路時,流逝的不僅僅隻是時間,還有她的心情。他故意拍的時間很長,並且加入了回眸的元素,表達靜秋希望這條路永遠走不到儘頭的感覺。這有些類似蒙太奇的手法來作為表達方式……但要更主觀一些。”
聽到他的話,於珍沒說對還是錯,而是繼續等待其他人的答桉。
而等了一會兒,見眾人不回答,她開始點名:
“郭凡,你覺得呢?”
“呃……”
郭凡遲鈍了一下後,才說道:
“我同意蚊子的說法,但我在意的是他所運用的方式。這條路,確實是實際道路與心路的雙重含義。但轉換時,為了不顯得突兀,以及能夠讓觀眾看明白,他用的借位就是前麵的那些人。
那些人出現在鏡頭裡麵時,這條路,就是一條實際的道路。許導用固定鏡頭來描述。但等他們陸陸續續走出鏡頭的範圍後,他開始推動鏡頭進行動態拍攝。
在實際的人走出鏡頭後,鏡頭開始移動,從那時起,這條路就變成了靜秋的心路。利用左右搖擺而讓感官拉長這條路的距離,同時表達靜秋希望這條路永遠走不完的那種難以割舍。
最後是那一回頭。
對於回眸這一幕,我自己的感覺是會期待老三的出現。老三如果出現……那麼可能靜秋就會……毫無顧忌的折返回去?但偏偏老三沒有出現,靜秋很失望,然後變換了肢體語言,默默的走出了鏡頭……
從她回眸之後,把身子重新轉正的時候,這條路又變成了實際的道路……”
這次,於珍終於微微點頭,露出了滿意的神色。
也沒必要繼續聽下去了。
兩個學生已經解構完成了這段鏡頭的理解。
其他人再說,無非是雞蛋裡挑骨頭或者畫蛇添足而已。
“很好,你們倆總結的很到位……那我再問你們,你們覺得,他為什麼會把這段鏡頭,用蒙太奇這種手法,來直接拍出來呢?他又是怎麼想到以靜態鏡頭來完成蒙太奇的手法呢?”
“……”
“……”
“……”
所有人步伐一頓。
紛紛流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對啊……
蒙太奇是一種剪輯術語,源自於法語。而在電影裡多為一種組合鏡頭的理論。
它的普遍展現手法,是多重鏡頭的組合,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起來,敘述情節,刻畫人物。
當大家一提起來蒙太奇時,下意識的總會覺得畫麵應該是那種動態的,虛幻的,在一種雖然談不上晦澀,可卻極為繁複的鏡頭之中,表達那種兩種狀態虛實切換的狀態。
可是放到許導這裡……
不需要。
壓根就不需要什麼繁複的鏡頭。
他隻是以那群過客為錨點,輕飄飄的……閒庭信步一般,表達清楚了這一層關係。
這……
於老師的問題該怎麼回答?
我們怎麼知道許導是怎麼想到的?
眾人一陣沉默。
可真要讓他們解釋……他們能給出的理由也隻有一個。
那就是當初張導和他們說的那句話:
“你們不要學他,因為不一定學得來。”
人家是天才啊……
“阿嚏。”
走在前麵的許鑫揉了揉鼻子。
後麵的事情他並不清楚。甚至就算清楚,也覺得自己有點被過分解讀了。
雖然他們說的是對的。
但……他在處理這段戲的時候,還真沒想過具體用什麼技巧。
彆說蒙太奇了……就是蒙大拿也無所謂。
反正都是為電影服務的。
他隻需要表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就可以了。什麼鏡頭用什麼技巧……這些事情在他看來太匠氣。
也沒意義。
電影不是炫技。
而是為了故事服務。
想明白該怎麼用這些花裡胡哨的技巧之前,先把自己的故事拍明白在說唄。
走到了劉一菲麵前,拿著劇本,許鑫說道:
“剛才那一段表現的很不錯,但一會兒回眸時,你要注意一下,老三沒來,你會失望,但臉上不要有過多留戀,明白我的意思麼?”
劉一菲想了想,點點頭:
“在靜秋的這個階段裡,留校任教,大於一切。她或許心裡麵對老三的情感已經萌芽了,但還大不過這個媽媽的期望,對麼?”
“嗯。”
對於她的理解沒有絲毫意外,許鑫理所應當的應了一聲:
“對,所以,留戀要有,但給的彆太多。更多的還是堅決。”
“好,我明白了。”
“嗯,加油,拍完這段咱們收工了。”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