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曝光!(1 / 2)

《楊訪談錄放到國內,無論從哪一方麵,都是獨一檔的訪談節目。

看她節目上來過的名人就知道了。

國內國外的名人多到數不勝數。

她並不是什麼沒見過市麵的人。

但此時此刻,她才在這大葉紫檀的木地板上,看著太師椅下麵那幾道劃痕,心頭還是忍不住揪了揪。

這地方一看就是臨時布置的。

並且,許鑫直接給出了機位架設的意見。

作為導演,人家自然是專業的。可也正是如此,當她明白過來這幾道劃痕,竟然是因為他給節目組布置訪談地點而產生時,內心才會如此波瀾。

許鑫的能力不提,就論財力,以前她並沒有一個很直觀的概念。

煤老板啥的,她見的多了。

穿金戴銀,上車勞斯來斯,下車總統套房,身邊跟著個小明星之類的不勝枚舉。

可此時此刻坐在這充滿“書香氣息”的客廳裡,在聯想到眼前這個年輕人在二十出頭的年紀所取得的成就,這對於楊來講,是複雜的。

那股“彆人家孩子”的感覺在心裡是翻江倒海,折騰的她愈發無語。

同時,她也有種預感。

這次的采訪……會很有趣。

……

布置了大概不到半小時,所有燈光、機位都架設完畢。

許鑫也戴上了自己的麥克風。

期間他和楊並沒有多少交際,因為對方在準備采訪稿。

楊是脫稿采訪的,所以在采訪要開始時,她最後確認了一眼自己筆記本上的內容後,以“主人”的身份,邀請許鑫落座。

而倆人一左一右的坐好之後,燈光與攝影機又調整了一下,最後伴隨著導播的“節目開始”的聲音,楊轉身,看向了攝影機。

“大家好。”

她麵帶微笑,看向攝影機:

“提起新時代青年導演,有一個名字,是所有人都繞不開的。他,少年意氣,以幾頁畫稿為始,加入國之盛事。

在職期間,以一位道具設計人員為起點,一步一步走到被人笑稱為“大內總管”的位置,展露出了自己非凡的統籌工作能力。

又以火炬設計人的身份,讓十三億人,迸發出了屬於國家的榮光。

同時,還抽空導演了一部自己的人生處女作,處女作問世,便以全球票房4.62億的成績,一舉打破了國內導演的多項紀錄。更是憑借自己的處女作品,獲得了戛納《金攝影機獎。

接著又一一部向偉大隱秘戰線的戰士們致敬的題材電影《風聲,為觀眾奉獻出了一部精彩絕倫的懸疑大戲。在票房躍居當年國產電影第二名的好成績同時,還捧出了國內最年輕的雙金影後。

而當第三部電影,他又打破了獲得威尼斯最佳導演全球最年輕導演的記錄。

從他出道開始,連戰連捷的破獲記錄好似已經成為了他的代名詞。現如今,他的第三部影片,同時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多項提名,最終斬獲最佳新人與最佳導演兩項大獎的《山楂樹之戀即將在本月的22號登錄熒屏。這次,他又會為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呢……讓我們歡迎,青年導演,許鑫。”

一氣嗬成的介紹之後,楊手一托,許鑫的形象出現在攝影機前。

“謝謝。”

許鑫禮貌道謝。

真心實意。

《楊訪談錄的收視率可不低,並且一直是國內最專業的訪談節目之一。而她最後那段話,就是節目組用來宣傳《山楂樹的宣傳語。

他挺感激的。

而道謝之後,就聽楊笑道:

“我其實比較好奇的是,《山楂樹之戀這部片子,是一部……在你還沒有出生、沒有親身經曆、感受過的年代裡所發生的事情。是什麼樣的因緣際會,讓你和這部電影結成了這樣一段緣分呢?”

“是張一謀導演。”

許鑫笑著說道。

“是他推薦給你的?”

“對。”

“那能給我們講述一下當時的情形麼?”

“唔……”

許鑫想了想,說道:

“當時……是在楊淩,陝西楊淩。我妻子,楊蜜,她那會兒懷孕了嘛,說想吃蘸水麵。我們就特意跑到楊淩,去吃一家特彆出名的麵館。我印象裡是剛坐下點完菜,就接到了張導的電話。”

一邊說,他一邊比劃了一個“6”的手勢,貼到了自己的耳朵和嘴邊:

“喂,你在哪呢?我說:呢帶著楊蜜在吃麵。張導那意思大概就是:哎呀,你吃撒麵嘛,呢找你有事……有事你也得讓呢吃完麵在說,不然浪費了嘛……”

“哈哈……這麼說,你和張導溝通其實……並不是那種很正式的樣子?”

看著他繪聲繪色的陝西話,楊笑出了聲。

許鑫也笑著點點頭:

“沒錯,我們倆溝通……在我心裡,他是我的老師,師父,領我進門的人。但拋開這層身份和年輕的差距,我們的身份更像是……家人。所以說話並不是那種客客氣氣的,顯得很生分。就像是家裡的長輩和小輩那樣說話。”

“然後他就給你推薦了這部……是吧?當時的劇本應該還沒出來。”

“對,說讓我回去看。”

“看完之後……什麼感覺?”

“感覺嘛……第一反應,挺荒唐的。”

許鑫有些無語:

“我一看年代,70年代……那時候我還沒出生呢。我心說您老人家怎麼讓我拍這個?我就問他,我說您要是覺得我哪裡做的不對,您就直說,犯不上用這種方式懲罰我吧?”

“他怎麼說的?”

“他沒時間拍,但很喜歡這個故事。所以想讓我拍出來。”

“呃……”

楊愣了愣,好笑的說道:

“然後你就接了?”

“對啊,當然了,還有一些其他原因。但真正說是……讓我接了這個劇本的主要原因,其實還是他。他喜歡這個故事,覺得我能拍好,那我就拍唄。”

聽到他的話,楊並未深究這個劇本……或者說《山楂樹講述的故事之類的。

反倒是好奇的問道:

“這樣聽起來,你對張一謀導演,是有著一種……很深刻的信任的,是麼?”

“對。”

“那你之前說,他像是你的師父。那麼你覺得,他對你最深刻的影響在哪裡呢?奧運會?還是說教授你的一些拍電影的技巧,思路等等……他為什麼會對你如此重要?”

“唔……”

許鑫略微思考後,下意識的坐直了身子。

“我和德芸社的於慊老師是好朋友。所以這裡引用一句他的話……當然了,這話可能也有很多朋友聽說過。叫做人這一輩子,三分能耐,六分運氣,剩下的一分貴人扶持。”

“這是一句俗語。”

“沒錯,但於慊老師的版本呢,觀點有著些許不一樣。按照他的話來講,貴人扶持起到的作用,其實是大於運氣。也就是說,要按照他的標準,那就是三分的能耐,七分的貴人扶持……”

“能力是自己的基礎,在有了基礎之後,遇到一位願意提攜、幫助你的人更重要,對吧?”

“對,沒錯。”

許鑫應了一聲,笑道:

“對於我而言,張導呢,首先是這位貴人。如果沒有他,我就不會加入奧運會,不會加入奧運會,我也就不會在《黃金甲的劇組學習,更不會認識很多朋友……所以,從這方麵來看,他是改變我命運的那位貴人。

而從另一方麵來講,他也是我的老師。導演水平、技術、風格之類的我們就不提了。這方麵我才剛剛起步,我覺得,身為師者,張導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通過自己在這個圈子裡多年的莫怕滾打,把一些他的人生經驗,一點點的教授給了我。

比如最重要,也是他對我要求最高的一點……不要脫離群眾。”

“這對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麼?”

“沒錯。”

在楊好奇的目光中,許鑫回答的斬釘截鐵:

“他告訴我,藝術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但好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高,是絕對不能脫離實際的。

他對我說過:

小許,你要把自己深深的紮根於人民群眾的土壤,一定不能膨脹。你隻有紮根於生活,你才能細心的感受到生活中的變化。才能在這種變化中,產生自己的認知。一旦你脫離了這份土壤,那你就像是斷了線的風箏一樣。

可能你會飛的很高,但你卻再也無法看清這世間的一草一木。你看不到的東西,就隻能依靠想象,而你想象出來的東西,一定是脫離生活的虛妄。這對導演來講,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他的這個觀點,對我而言,就像是座右銘。讓我每時每刻都不敢放鬆半分。”

楊似乎很認同他的話語,在許鑫說完後,還幫著總結了一下:

“所以他很怕你會成為那種:何不食肉糜的人。”

“對的,我也怕自己成為這種人。”

許鑫給出了自己的回應。

可楊在這時候卻忽然再次轉變了話題:

“可是……據我所知,你的家境其實很好。”

她轉換的異常自然,並不像其他主持人那種,把采訪內容分成段落那樣,我先問一個什麼問題,問完,再重新開啟另一個問題。

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尋常聊天一樣。

明明從節目開始錄製到現在,每個問題都是她問,許鑫在回答。但偏偏那種感覺卻非常非常的自然。

就像是她此時此刻的問題從張一謀教會了這位年輕導演什麼,自然而然的轉換到許鑫的個人生活上麵一樣。

許鑫被她問的也有些猝不及防。

不過在反應過來後,便點點頭:

“沒錯。我的家庭確實挺優握的。”

說完還自嘲了一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