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9.肉骨茶(1 / 2)

《鋼的琴》首映取得了過一千萬的票房成績,甚至還超了《觀音山》一倍的票房,這讓所有人有些始料未及。

要知道,他們這片子……上到導演,下到演員,論起來體量,可能加在一起都不夠梁冰凝一個人打的。

是,秦海露確實是個好演員,出道就拿了影後,演技肯定沒問題……

但問題是這圈子裡影帝影後多了去了。

演技好的也多了去了。

這種獎項,對演員來講,是托底。

但真正論起來號召力,還是要看知名度、咖位這些……

更何況,秦海露有的,梁冰凝有。

秦海露沒有的,梁冰凝也有。

兩邊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量級的存在。

《鋼的琴》這部講述經濟已經直線下滑,儘顯落寞的東北小城故事,沒啥大咖加盟的文藝片,能拿出來一千一百萬票房的答卷?

好多人不理解。

但……豆瓣上麵一條點讚最高的短評,似乎揭示了它能取得如此成績的原因。

“作為一個南方人,我對東北不是很感興趣。但我很喜歡許鑫的電影。我記得他是聯名導演啊,怎麼成製片人了?但意外的,這部電影很好看。看到那些落寞的鋼鐵廠,我好像忽然能理解什麼叫做“長子的痛”了。”

一句短評,收獲了三千多個讚。

不少人都在下麵跟帖:

“確實一開始是衝著許鑫來的。看完後感覺:哇,真的很好看啊。”

“並不是我想象之中的苦大仇深。感覺還挺有趣的。”

“《山楂樹》監製-——張一謀。《鋼的琴》製片人——許鑫。所以,張一謀=《鋼的琴》。”

“樓上你是會列等式的。”

“頭一次發現,秦海露真的挺漂亮的,感覺好內媚呀。”

“王謙源影帝頭銜實至名歸。感謝許導慧眼識珠,給我們帶來一部如此優秀的作品。”

這些人的話,大部分都從正麵或者側麵體現出了他們為什麼會選擇這部電影。

確實,三月份……真沒啥好看的。

除了《觀音山》之外,就是3月28號的周訊、陳昆的《遙遠星球的孩子》。

這倆電影的演員都是票房的保障。

可如果說導演級彆……真就隻有一個許鑫了。

雖然對方隻是製片人。

但這就和張一謀是《山楂樹》的監製,促進了好多張一謀的粉絲進去電影院觀看一個道理。

許鑫和張一謀走的路一模一樣。

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宣傳了一部電影。

而事實也證明,這部能讓第一次演電影的王謙源榮獲影帝的片子,確確實實對得起許鑫掛著的“製片人”的名頭。

五百萬的投資,帶上宣傳不過千萬左右的成本,在首日能獲得一千一百萬的票房,這首周怕是要過五千萬了。

西影廠再一次以小博大。

連帶著遼影廠也起飛了。

而這種以小博大獲得的成功,乍一看沒有什麼。

但真實情況卻是,每個人都在這部電影裡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王謙源和秦海露收獲了名氣。

張猛靠著這部電影,徹底在電影行業裡站穩了腳跟。

遼影廠靠著這一部電影,怕是能實現前麵五年加一起的利潤總合。

西影廠呢……從戰術層麵,那就是六個字:拿獎,拿獎,還是TMD拿獎。

戰略層麵呢,堅持走“西影出品,必屬精品”品牌形象的他們,再一次為影迷心中自己的品牌地位,添加了一塊響當當的金磚。

而作為許鑫自己,也可以說是贏麻了。

因為他跨出了“製片人”的第一步。

他的本職工作肯定還是導演,但《鋼的琴》的票房以及影迷去電影院的心路曆程,卻代表著他的號召力已經不僅僅局限一“個人作品”這一項。

那麼,接下來他隻要繼續在一些好電影、被觀眾接受的電影中擔當製片人,那麼他的號召力將會越來越恐怖。

自己的作品可以吸引粉絲。

擔當製片人的作品也可以吸引粉絲。

對於圈外人,影視圈誰是金牌製作人其實並不重要。

很少有人會如數家珍一般,搞清楚、記得住那麼多的名字。

但許鑫不同。

他本身自己有作品,有知名度,現在又證明了他可以帶動其他作品的影響力。

以後,他就是真真正正的兩條腿走路。

彆人賺一百萬,他賺兩百萬。

這種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特質,讓本來就已經初具“大導演”雛形的他,事業的製高點再一次被拔高了許多。

可以說,一部《鋼的琴》,讓所有和這部電影有關的人都賺麻了。

這不。

24號淩晨,《鋼的琴》再傳喜報。

《鋼的琴》第二日票房:1740萬。

評分又上漲了0.1,達到了8.8。

照這個趨勢,首周破7000萬似乎已經板上釘釘了!

從1月1號開始到現在新上映的所有電影中,8.8分以上的電影隻有三部。

《武林外傳》的9.0

《觀音山》的9.2

以及《鋼的琴》的8.8

三部高分電影,西影廠獨占兩部。

2011年的春季,整個影視圈似乎成了他們的獨角戲。

為西北圈的繁榮,徹底開了一個好頭。

……

3月24上午,許鑫回到了西安。

來到了廠裡下車後,直奔辦公樓二樓的小會議室。

剛推門進去,看到了裡麵的幾個人後,便趕緊說道:

“抱歉,來晚了。”

齊雷起身迎接:

“哈哈,不晚不晚!我們也才剛到……哈哈哈哈哈……”

看著他那爽朗的笑容,許鑫明知故問:

“齊總今天是彩票中獎了?”

這會兒還有藝創中心的其他人,他的稱呼很公式化。

而聽到這話後的齊雷臉上的笑容再盛了幾分:

“沒錯沒錯!可不是撿彩票了嗎!隻不過不是我撿的,是你撿的!《鋼的琴》這張大彩票!”

“哈~”

許鑫輕笑了一聲,又和其他幾個人打了個招呼後,才說道:

“那……希望我以後多撿幾張彩票吧。另外,這彩票是沈小陽幫我買的,回頭得好好謝謝人家才對。”

齊雷自然明白他的意思,點點頭:

“那當然。”

又是一陣說笑,等蘇萌幫許鑫倒滿了一杯茶水後,齊雷這才開口:

“來吧,彩票的事情就先不提了。咱們還是先來說說印鈔機的事情吧~”

一邊說,他一邊拍了下自己手裡的劇本。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許導的推薦人是郭凡和文木野?那就從你開始吧。”

“好。”

許鑫點點頭:

“我之所以選他倆的原因,是因為這倆人的企劃書裡都把握住了這部劇裡最重要的,在青春時期的那種少年與少女在互相生出好感時的情愫表達。說白了,不管是宿舍打架的橋段,還是同學之間的友誼……我覺得這倆人,尤其是郭凡,把握的都很好……”

關於《致青春》的導演最終選拔,就在他的話語中正式開始了。

其實憑心而論,《致青春》這本還挺好看的。

比起原創的劇本,西影廠天生就鐘愛這種基於文學原著改編的電影。

既然能出版,說明至少在故事性上有著足夠的支撐,不然肯定過不了文學編輯那一關。

而作為審核組的“二代目”,許鑫的意見對所有人來講都很重要。

這個審核小會議,開了一上午。

一共七個人,每個人手裡都有著兩個推薦名額。

其中郭凡和文木野的重合次數分彆是3次和1次。

除了許鑫,還有倆人看中了郭凡的企劃書。

而接下來的事情就很好辦了。

能被看重三次,本身就代表著其優秀的品質。

一上午的會議開完,最後《致青春》的人選就已經出來了。

七個人,四票投給了郭凡。

除了選定了劇本的三個人外,第四票是齊雷投的。

而他也是唯一和許鑫一樣,選擇了文木野的另一個人。

少數服從多數。

郭凡成為了《致青春》的導演。

不過,因為是處女作的原因,為了能夠把控質量,廠裡還要選擇一位有經驗的導演擔監製。

怕的就是在一些事情的處理上郭凡沒經驗。

但人選暫時沒定下來。

同時,在會議上,齊雷也做好了一些計劃。

諸如把郭凡變成一個典型,放到所有導演麵前,讓大家看到西影廠並不是什麼論資排輩的老古板,而是有著一顆開拓進取之心的企業。

但這方麵的工作就和許鑫沒啥關係了。

上午完成了導演選拔的工作後,他拒絕了齊雷一起吃飯的請求,指了指自己的電腦包:

“我得趕緊走,李導還在廈門等我呢。”

聽到這話,齊雷也就不阻攔了。

他知道,許鑫在為《烈日灼心》的選景在忙碌。

不過還是提醒了一句:

“記得啊,31號在燕京的《鋼的琴》慶功宴。”

“嗯……齊哥你也想著,這次邀請沈小陽一起。得好好謝謝人家。”

“放心,我明白。”

短暫的西安之行後,許鑫坐上了飛機直接趕往廈門。

廈門、福州、汕頭。

這是薛勇帶回來的照片中,許鑫選定的三個拍攝點。

首先,這仨城市都靠海。

雖然較真起來,福州是距離海最遠的城市,但他下屬的一些縣市有著非常不錯的海邊風景。

至少在照片上看著很不錯。

他現在要親自去和李平東一起看一下。

其實對於《烈日灼心》而言,他並沒有什麼野心。

自己的文學顧問陸海波把《太陽黑子》推薦過來後,他覺得故事很不錯,很有深度,所以決定拍成電影。

得承認,一開始他確確實實是衝著得獎去的。

因為當時《山楂樹》還沒上映,並且,他覺得《山楂樹》的原著故事線很單薄,而且是特殊年代的事情,自己未必會拍的很出彩。

這是他當時最真實的想法。

所以,與其說《太陽黑子》是備胎,倒不如說是“絕招”。

可自從《山楂樹》拿到了銀獅,打破了威尼斯電影節的記錄後。

目前除了一個“最佳影片”始終莫名其妙的無緣各大獎項外,他其他的心思還真的就放下了。

而他心裡的“最佳影片”也不是國內的三金。

國內的三金含金量確實也不太行。

他想拿三大的三金。

但又因為拿到了銀獅,對於獎項的執著並沒有過重。

所以,目前《烈日灼心》這部電影,他的心態真的挺平和的。

這部電影他從拿到原著到現在,已經二年多的時間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