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陳導(1 / 2)

他和陳珂辛並不是偶遇,而是羅順軍引薦的。

羅順軍告訴他,陳珂辛想請他喝咖啡。

一開始許鑫還挺納悶,這位可以說是盛名累累的大導演找自己乾啥。

但人家既然發出了邀約,他就肯定得到。

於是便答應了。

他帶著蘇萌,陳珂辛則隻有自己一個人。

62年生人的陳珂辛已經快五十歲了,但乍一看,許鑫對他的印象就很好。

他身上有一股很濃的書卷氣。

與其說導演,倒更像是文人。

並且,說老實話,許鑫真的挺喜歡他拍的那幾部作品的。尤其是《咖喱辣椒》和《甜蜜蜜》。

對於這位前輩,許鑫表現的很尊重。

而陳珂辛的態度也很和善,大家落座後,便笑著對許鑫說道:

「我喊你阿鑫,好不好?」

許鑫一愣,趕緊點頭:

「沒問題的,陳導。」

「因為我覺得這樣,大家比較不陌生。我和阿星聊過你,說你很不錯。」

「……?」

許鑫心說他口中的「阿星」不會是周星馳吧?

一下子,他就興奮了起來。

而導演的敏銳目光捕捉到了許鑫眼神的變化後,他笑著又補了一句:

「你們在金雞獎見過麵,他對你的印象很深。」

「這個……哈哈~」

聽到偶像誇自己,他這會兒除了笑,還真沒什麼可說的了。

而話題也就是在這開始,直接跨越了陌生的階段,變得融洽了起來。

話題呢,主要是集中在《山楂樹》上。

陳珂辛好奇的地方也就在這。

他在電影院看過《山楂樹》後,就仔細了解過這部電影的來龍去脈。

雖然從采訪上看到了許鑫是受到張一謀的啟發,拍的這部電影。但……他拍的實在是太有年代感了,就像是親身經曆過那個年代一樣。

這部電影特彆合他的胃口。

「我看了很多遍,現在家裡還收藏過一張DVD。」

他給出了相當高的讚美。

「我很喜歡這種跨越年代的類型片。這種帶著鮮明的時代烙印的電影類型,其實還蠻難拿捏的。阿鑫,你這點處理的真的很棒。」

這話乍一聽有點像是老師和學生的對話態度。

但許鑫欣然接受。

彆的不提,論地位,在曾經那個年代,對方好歹也是香江電影的諸神之一。

哪怕現在上了歲數,產量不如以前,香江電影也不再如同當年那般。

可上山的人沒道理嘲笑下山的「神」嘛。

而他誇自己,許鑫也誇他。

並且還是真心實意的誇:

「以前我特彆喜歡看《咖喱辣椒》,那時候在我家那邊還是錄像廳呢。《咖喱辣椒》我看了好多遍,然後還看過一次《甜蜜蜜》。當時覺得那五毛錢的門票給的太冤枉了,那片子好爛。可自從長大之後,《甜蜜蜜》反倒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了……」

「哈哈哈哈~」

麵對許鑫的言語,陳珂辛開懷大笑。

一邊笑一邊點頭:

「嗯,這很正常。這就是我剛才講的,是時代的烙印。每一個年代,不同年齡的觀眾選擇電影的口味也都不同的。很正常……」

倆人就著咖啡在這閒聊。

氣氛相當愉快。

而聊著聊著,就從電影聊到了演員上麵。

這時候,陳珂辛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

觀點。

他覺得大陸以後的電影市場,就是第二個香江。

用陳珂辛的話來講:

「老實說,我其實不太看好大陸的下一代演員。」

看到許鑫微微歪頭,似乎對他這個說法有些質疑的樣子後,他說道:

「阿鑫,你有沒有想過香江電影演員,和大陸電影演員的區彆?我指的是本質上的區彆。」

聽到他著重強調的最後一句話,許鑫略微思索了片刻,便給出了自己的答桉:

「生活戲和舞台劇的區彆。」

陳珂辛的眼睛瞬間就亮了起來:

「沒錯沒錯,就是這種區彆。香江的這些演員可能都有很大的缺點,比如他一開始可能連走位都不會,普通話也不標準,甚至連台詞都記不住。但……你總能在他們扮演的角色身上,找到日常生活中那些角色的影子。但大陸的演員卻不同,他們是正規科班出身的比較多嘛,演什麼都像是舞台劇。」

「但這兩者其實是不分高低貴賤的。我一直有個觀點,那就是所謂的演技天才,也隻是比彆人起步高了一些。最後大家走到的終點其實都是一樣的。」

聽到許鑫的話,陳珂辛用一種頗為認同的語氣說道:

「是,這話是沒錯的。這兩點確實沒有什麼分彆。香江的演員雖然不是科班出身,甚至好多人都是迫於生計走上演員這條道路上。他們的優勢就是在於經曆過後的積累。你要演的什麼職業,這個職業我見過,我見過彆人是怎麼表現的,我就該怎麼演。這樣大家在熒幕上,就不會覺得很出戲。這是香江演員的優勢。」

「沒錯,而大陸的演員絕大多數其實都是科班出身。他們有過係統化的舞台劇培訓的經驗。而陳導您這種所謂的「不出戲」,也是科班出身的演員在起步階段要邁過的一個大難題。比起香江演員從小到大經曆的人生百態,我們讀書、考學、進修表演,畢業……這個階段讓我們勢必要在今後的日子裡進行很多把演技生活化的觀察與磨練……」

許鑫用的是和他如出一轍的思路,在剖析著兩邊不同的長處與短處。

陳珂辛認同麼?

自然是認同的。

這也是為什麼他會認同許鑫的「殊途同歸」觀點的原因。

確實就是這樣。

為什麼很多剛畢業的演員大家覺得演技尬?

說白了,就是生活化的不夠。

缺少觀察,缺少體悟。

沒有足夠的人生閱曆,便去駕馭這種毫無經驗的角色,表現出來的生疏感便會傳遞到觀眾那。

可同樣的道理……

「過於生活化,非係統科班出身的演員,他們很輕鬆的度過了第一階段後,再想往上走,同樣會麵對一道坎。那就是經過係統化培訓、學習,科班出身的演員已經很輕鬆掌握的那些技巧。

我該怎麼模擬,怎麼學習,怎麼剖析人物等等……說白了,大陸的演員是一個瓶子,他需要做的就是填滿自己。很多人會在這種「填滿」之中,被淘汰出市場。

而香江的演員就像是木桶效應,他們有水,一開始積累的會很容易,可在抵達了那塊短板後,他們同樣也需要補全那塊最短板……兩者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彆。」

「是的,是的,沒錯。」

陳珂辛一邊點頭,一邊推了推自己的眼鏡,然後繞回了倆人最開始的問題: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會說,我並不看好下一代的演員。因為……國家在越來越強大,你懂我的意思嘛。你想想看,香江才多大?一開始的演員們,大家都要從那些戲班、武行裡找。

後來電影在進化,大家不喜歡人物過於臉譜化

的演員啦,於是,忽然一下,香江就多出了好多……那個詞怎麼形容的?……草根?忽然多出了好多草根演員。OK,大家認識了阿星,認識了四大天王,認識了發哥,那麼多人。

這些人打造出了香江東方好來塢的名聲,他們撐起了一個時代。但你看,二十年前,香江是這批人。現在,香江還是這些人。」

這話其實聽的羅順軍和蘇萌都雲裡霧裡的。

不明白陳珂辛在表達什麼。

不是說……他不看好大陸的下一代演員麼?這怎麼又繞到香江演員上麵了?

這……跑題了吧?

難不成他要和許哥/許導聊聊香江電影沒落的原因?

可他們正納悶的時候,許鑫卻問道:

「陳導您的意思是……我們也會麵臨這種境遇?就像是香江電影曾經的那些科班演員被所謂的培訓班、生活化演員擠壓了空間一樣。如今大陸這邊越來越多的演員都是科班出身,正在走向另一個……如同何不食肉糜一樣的極端?」

「!」

羅順軍和蘇萌都聽的一愣。

但陳珂辛卻衝著許鑫豎起了大拇指。

顯然,倆人從開始聊起來這些事,精神層次就始終在同頻著。

或者說,站在導演的角度而言,他們的思維是共同的。

陳珂辛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彆人聽不懂。

但許鑫懂。

而許鑫說的,外人或許也聽著發蒙,但陳珂辛明白他要表達的東西是什麼意思。

在這一點上,倆人非常同調。

而衝許鑫豎了一下大拇指後,他端著咖啡說道:

「我覺得一定會是這樣。香江在我看來,就像是大陸影壇的縮影。大陸電影如今正在走向通往最好的那個時代的道路上。但當它極度鼎盛的時候,當這一代演員成為人們心中永恒的那一刻,也就代表著它在未來會經曆一段很長時間的蕭條期。」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